不管当前市场环境对雷军及小米汽车的风评如何变化,小米汽车的每一个营销举动,都能引起行业很高的关注度。
当雷军在年度演讲中亮出“10万起配、月限40台”的定制服务规则时,小米汽车用超豪华品牌的玩法在主流市场投下了一颗石子。其模式的利弊、对小米的深层价值,以及给行业带来的启示,都值得细细拆解。
一、定制服务的内容包括什么?
1、定制服务的模式是以“预约+限量生产(40辆/月)+高门槛准入(10万元/辆)”为核心设计的。
2、定制服务的对象是YU7 Max和SU7 Ultra两款车型。
3、服务内容包括车漆、轮毂、卡钳配色、专属定制车标、闪电拉花、碳纤维车顶和4款专属内饰配色与材质、白蜡木真木饰板和各种细节定制,包括安全带、缝线、专属UI、刺绣LOGO、门板铭牌等。
二、定制服务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1.给品牌贴上“豪车“的标签
用“豪车才有的定制服务”给自己带一个“豪车”的帽子。即暗示消费者我是豪车,又告诉消费者这是豪车才有的服务,用实例增强说服力,让消费者能自圆其说。这逻辑有点像因为爱所以爱。
2.实现高毛利与现金流双丰收
定制件类似经销商所作的增项项目,做增项就是为了多挣钱,而且厂家层面有更大的规模效应,注定了的盈利空间更大。
8万元定金锁定用户90天,按月销40台计算,每月就会有1000万元稳定的无息资金池,成为稳定的现金流补充,这玩法是以前“厂家-经销商”模式下很难实现的。
3.挖掘经营潜能
定制服务依托北京工厂现有场地及人员,在不干扰量产节奏的前提下实现增收。这种“产能挖潜”模式大幅降低了固定成本,让定制服务从初期就具备盈利可行性。充分利用“资源+人力”进行直接的创收,值得各车企关注。
4. 扩大品牌知名度
让少量有特殊喜好且不差钱的用户来献身说法,成为小米汽车的免费形象大使。用标杆作用放大品牌的知名度。
这里蕴含了少就是多的哲理,充分放大少数人行为的价值。即达到了厂家盈利的目的,有满足了少数人虚荣心的情绪价值,还达到了品牌宣传的目的。确实是一本万利。
三、大众会如何看待定制服务?
1.定制服务的内容相对于造车这件事而言,可以说技术含量较低,不会像研究智驾一样,需要太多的研发投入。典型的属于花小钱办大事,对于不专业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定制服务还让消费者感觉很“爽“。
2. 用一些大众看得见摸得到的表面文章,转移大众对车这个产品本身品质的注意力,在满足大众情绪价值的时候,淡化了对车辆基础的安全性、稳定性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扬长避短的营销目的。
四、其它车企如何看待定制服务?
1. 老黄瓜刷绿漆也能换新颜
这个定制服务类似主机厂常规的“原厂精品+“纪念版车型““的方式,但,雷总把它进行了营销概念上的升华。当然,能达到这种传播效果,也与雷总拥有顶级流量的属性有关。
2.原来这些“你“都不知道
汽车行业有很多习以为常、墨守成规的玩法和常识,对于从业的专业人士而言,很多事可能觉得不值一提;但当跨界者进来后,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大胆的把新获得的知识分享给了同样不了解内情的消费者。使消费者终于找到了同频者,因此还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原来,传统车企一直不知道怎么与消费者沟通,这点需要改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