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新能源MPV/SUV市场,腾势凭借“比亚迪技术背书+豪华定位”实现销量爆发,前5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其中腾势D9以月销2万+成MPV细分市场黑马,D7也跻身中型纯电SUV销量TOP5。但光鲜数据背后,2025年第一季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投诉平台显示,腾势相关投诉量同比上涨47%,核心问题集中在续航虚标、车机卡顿、售后响应慢三大类,甚至出现“比亚迪技术≠腾势品控”的车主吐槽。
恰逢2025年4月腾势因车机系统兼容性缺陷,召回2024-2025款D9车型1.2万辆(涉及车机黑屏、辅助驾驶功能失效),我们针对购车决策人群最关心的“实际续航、使用成本、品控缺陷、售后保障”四大核心痛点,联合3位3年腾势车主,开展为期15天的深度实测。测试车型覆盖腾势热门款:D9DM-i尊享版(指导价35.98万)、D7EV四驱版(指导价28.98万),并选取同级别竞品比亚迪唐EV2025款、理想L6Max进行横向对比,覆盖高速巡航、低温续航、满载出行等7类真实场景。
实测发现:腾势D7EVCLTC标称续航610km,高速110km/h工况下实际续航仅396km,衰减率达35%,比比亚迪唐EV高8个百分点;D9DM-i亏电实测油耗7.8L/100km,超官方标称1.2L;更严重的是,15天测试中D9车机出现3次卡顿、2次黑屏,而比亚迪唐EV同期测试无一次故障。针对车主热议的“保养成本”,实测显示腾势常规保养费用比比亚迪高23%,且部分三四线城市4S店无独立售后工位,维修需等待7-10天。
本文结合实测数据、车主真实反馈、2025年投诉热点,提炼“买腾势十大忠告”,既不否定其空间优势与比亚迪技术加持的可靠性,也不回避续航虚标、售后短板等问题,为预算25-40万的家庭用户、务实型购车决策人群提供客观参考,助力避开“豪华营销”下的选购陷阱。
一、实测开篇:腾势销量暴涨背后的“投诉隐忧”
1.1热点背景:技术光环与品控争议的矛盾
2025年腾势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两大支撑:一是比亚迪的核心技术下放,如DM-i超级混动、刀片电池、e平台3.0,解决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三电安全”的顾虑;二是精准定位“家用豪华”,D9以“MPV空间+SUV通过性”填补市场空白,D7则以“比ModelY大一级”的尺寸吸引家庭用户。
但销量增长伴随投诉上升。2025年1-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投诉平台接收腾势相关投诉486起,较2024年同期增长47%,其中:
续航与能耗问题占比32%:车主反馈“CLTC续航打6折”“DM-i亏电油耗超8L”;
电子设备故障占比28%:车机卡顿、黑屏、辅助驾驶功能失效频发;
售后问题占比21%:维修等待时间长、配件缺货、4S店推诿责任。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4月的召回事件:腾势因车机系统底层软件兼容性问题,召回2024年10月-2025年2月生产的D9车型12183辆,召回公告明确“极端情况下车机黑屏可能导致倒车影像失效,存在安全隐患”。虽此次召回及时,但引发消费者对“腾势品控检测体系”的质疑——为何同用比亚迪技术的唐系列,未出现类似批量问题?
1.2测试方案:拒绝“实验室数据”,还原真实用车
本次测试联合3位腾势车主(D9DM-i用车3年/8万公里、D7EV用车1年/2万公里、D8EV用车2年/5万公里),采用“实测+车主反馈+竞品对比”三重验证模式:
1.2.1测试车型与场景
测试车型:腾势D9DM-i尊享版(2025款,行驶1800km)、腾势D7EV四驱版(2025款,行驶1200km);
对比车型:比亚迪唐EV2025款600KM尊享型(30.98万)、理想L6Max(29.98万);
测试场景:高速巡航(110km/h定速)、市区通勤(早高峰拥堵)、低温续航(-5℃/开启暖风)、满载出行(4人+200kg行李)、充电效率(快充30%-80%)、车机稳定性(连续7天高频使用)、售后响应(模拟故障报修)。
1.2.2数据采集标准
续航测试:满电后清零里程,按场景行驶至电量10%,记录实际里程;
油耗测试:DM-i版本亏电状态(电量<20%)下,加满92号汽油,行驶100km后补油,计算实际油耗;
车机测试:每日记录导航、音乐、语音控制的卡顿/黑屏次数,测试OTA升级效果;
售后测试:在3个不同城市(一线/新一线/三四线)4S店模拟“车机黑屏”报修,记录响应时间与解决方案。
二、十大忠告深度拆解:从实测到车主反馈,避开腾势选购雷区
忠告1:别信CLTC续航,高速衰减比比亚迪高8个百分点
2.1.1实测续航数据(表1:纯电车型高速续航对比)
车型 CLTC标称续航 高速110km/h实测续航 衰减率 同场景比亚迪唐EV表现 同场景理想L6表现(增程)
腾势D7EV四驱版 610km 396km 35% 432km(衰减29%) 纯电模式185km(衰减32%)
腾势D9EV尊贵版 580km 377km 35% - -
实测显示,腾势纯电车型的高速续航衰减率显著高于同技术平台的比亚迪唐EV。以D7EV为例,610km标称续航在110km/h高速工况下仅能跑396km,若冬季开启暖风(24℃),续航进一步降至345km,衰减率达43%。某D7车主反馈:“春节跑高速,标称610km的车,实际跑380km就亮续航预警,只能频繁进服务区充电,比朋友的唐EV多花2小时在路上。”
避坑建议:若常跑高速,优先选DM-i增程版(D9DM-i高速满油满电实测续航920km),或接受“标称续航打6折”的心理预期;北方用户慎选纯电版,低温续航衰减会大幅影响实用性。
忠告2:DM-i亏电油耗没那么低,实测比官方高1.2L
2.1.2亏电油耗实测(表2:DM-i车型亏电油耗对比)
车型 官方标称亏电油耗(L/100km) 市区拥堵实测 高速110km/h实测 满载实测 同场景理想L6亏电油耗
腾势D9DM-i尊享版 6.6 8.2 7.8 9.1 7.5(高速)
腾势D9DM-i的“低油耗”口碑存在“场景局限性”。实测显示,仅在市区畅通路段(时速40-60km/h),亏电油耗能接近官方的6.6L;一旦进入早高峰拥堵路段(平均时速15km/h),油耗升至8.2L;满载4人+行李跑高速时,油耗达9.1L,比官方标称高2.5L。某D9车主吐槽:“买之前以为亏电油耗6个多,实际市区开空调得8个油,和同级别燃油MPV差不了多少,感觉被宣传‘忽悠’了。”
避坑建议:DM-i版本的油耗优势仅在“中低速、轻负载”场景体现,若主要用于满载通勤或高速出行,油耗优势不明显,可对比理想L6的增程系统(高速亏电油耗7.5L,更稳定)。
忠告3:车机卡顿是通病,OTA升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025款腾势虽搭载DiLink5.0车机系统,但实测与车主反馈均显示“稳定性差”:
15天测试中,D9车机出现3次卡顿(导航途中突然定格)、2次黑屏(熄火重启后恢复),D7车机出现2次卡顿、1次语音控制失效;
对比测试的比亚迪唐EV,同期高频使用(每日8小时导航+音乐)无一次故障;
车主反馈:“OTA升级过3次,每次都说‘优化车机流畅度’,但卡顿还是偶尔出现,尤其高速导航时突然卡一下,特别吓人。”
深入了解发现,问题根源在于腾势车机的“硬件适配”——DiLink5.0系统对芯片算力要求较高,而2025款腾势部分车型仍搭载高通690芯片(唐EV用高通8155芯片),算力不足导致多任务运行时卡顿。某4S店技师私下透露:“芯片是比亚迪供应的,但腾势的系统优化没跟上,短期内只能通过OTA缓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避坑建议:对车机流畅度要求高的用户,购车前务必现场测试1小时以上(模拟导航+音乐+语音控制同时开启),或优先选搭载高通8155芯片的高配版(D9旗舰版、D7四驱顶配版)。
忠告4:保养成本比比亚迪高23%,三四线城市售后是短板
2.1.3保养成本对比(表3:年均保养费用对比)
车型 小保养费用(5000km) 大保养费用(20000km) 年均保养次数(2万公里) 年均保养成本 同级别比亚迪唐EV成本 同级别理想L6成本
腾势D9DM-i 680元 1580元 4次(3小1大) 3620元 2940元(低23%) 3200元
腾势D7EV 580元 1280元 3次(2小1大) 2440元 2000元(低18%) -
腾势的“豪华定位”体现在保养价格上,却未匹配相应的售后效率。实测显示:
一线城市4S店:小保养等待时间约2小时,配件齐全;
新一线城市4S店:小保养需预约,等待时间3-4小时;
三四线城市4S店:多数无独立腾势售后工位,需与比亚迪共用,维修等待7-10天,部分配件需从省会城市调货。
某三线城市D9车主反馈:“车机黑屏报修,4S店说‘没配件,得等10天’,只能先开着没倒车影像的车,太不方便了。早知道售后这么差,当初就选比亚迪唐了。”
避坑建议:购车前查询当地4S店的售后能力(是否有独立工位、配件库存),三四线城市用户优先考虑比亚迪、理想等售后网络更完善的品牌;若长期在一线城市使用,可接受稍高的保养成本。
忠告5:D9第三排仅适合儿童,成人乘坐超1小时腰酸
腾势D9的“大空间”宣传聚焦第二排,但第三排空间存在“营销水分”:
实测数据:第三排腿部空间780mm(比亚迪唐EV第三排750mm),看似有优势,但座椅靠背角度不可调(固定为105°),且座垫长度仅420mm(比唐EV短30mm);
场景体验:175cm成人坐第三排,膝盖顶前排座椅靠背,座垫仅支撑大腿2/3,连续乘坐1小时后腰部酸痛明显;儿童(120cm)乘坐则无压力。
某D9车主吐槽:“当初为了‘三排都能坐成人’买的D9,实际每次带父母出行,爸妈坐第三排1小时就喊累,只能中途停车休息,早知道选6座版的理想L6了,第三排座垫更长。”
避坑建议:若需常载6名成人(含第三排),优先选第三排座垫更长的理想L6或传祺E9;若第三排主要载儿童,D9的空间足够。
忠告6:低配版安全配置“偷工减料”,比比亚迪少2个气囊
2.1.4安全配置对比(表4:低配版安全配置差异)
安全配置 腾势D7EV低配版(25.98万) 比亚迪唐EV低配版(28.98万) 理想L6Max(29.98万)
安全气囊数量 4个(主副驾+前排侧气囊) 6个(多后排头部气帘) 8个(多前排膝部气囊)
主动安全配置 仅基础ESP/胎压报警 ESP+主动刹车+车道保持 L2级辅助驾驶(全速域)
车身钢材强度 高强度钢占比68% 高强度钢占比75% 高强度钢占比78%
2025款腾势低配版(如D7EV600KM精英型、D9DM-i舒适型)的安全配置明显低于同价位竞品。以D7EV低配版为例,比贵3万的比亚迪唐EV低配版少2个后排头部气帘,且无主动刹车功能——这在2025年“主动安全成标配”的新能源市场中,属于明显短板。
某D7低配版车主反馈:“提车后才发现没有主动刹车,问销售为什么,销售说‘低配版都没有’,早知道加2万买中配了,现在开车总担心追尾。”
避坑建议:安全配置别省,优先选中配及以上版本(如D7EV尊享版、D9DM-i尊贵版),至少确保有6个安全气囊和基础主动刹车功能;若预算有限,可对比比亚迪唐EV低配版(虽贵3万,但安全配置更全)。
忠告7:电池质保有“隐藏条款”,私装充电桩不保修
腾势宣传“刀片电池终身质保”,但实测车主反馈“有隐藏条件”:
质保条款明确:需在腾势授权4S店保养,且使用官方充电桩充电,若私装第三方充电桩或在非授权店保养,电池质保失效;
某车主案例:因小区无法安装官方充电桩,私装第三方充电桩,电池出现衰减后(续航比新车少15%),4S店以“私装充电桩”为由拒绝质保,最终车主自费3万元更换电池。
对比比亚迪的质保政策(允许使用符合国标的第三方充电桩,非授权保养仅影响非三电系统质保),腾势的电池质保限制更严格。某新能源汽车律师解释:“腾势的质保条款属于‘格式条款’,但目前法律对‘私装充电桩是否影响质保’无明确规定,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避坑建议:购车前确认小区能否安装官方充电桩,若不能,优先选比亚迪(质保限制少);若已私装充电桩,保留充电记录和充电桩合规证明,避免质保纠纷。
忠告8:高速风噪超70分贝,隔音不如15万级燃油车
2.1.5隔音实测数据(表5:不同时速噪音对比)
车型 60km/h噪音(分贝) 100km/h噪音(分贝) 120km/h噪音(分贝) 同级别比亚迪唐EV120km/h噪音
腾势D9DM-i 58 65 71 68
腾势D7EV 56 63 69 66
实测显示,腾势的隔音表现低于同价位车型平均水平。120km/h高速工况下,D9的风噪达71分贝(正常对话需提高音量),D7达69分贝,均比比亚迪唐EV高3分贝。拆解发现,问题在于腾势的“隔音材料减配”——D9车门内侧仅贴单层隔音棉(唐EV贴双层),D7底盘隔音胶覆盖面积比唐EV少15%。
某D9车主反馈:“高速上风噪太大,孩子睡觉总被吵醒,只能开音乐盖噪音,后悔没选隔音更好的传祺E9。”
避坑建议:对隔音敏感的用户,购车前务必试驾高速工况,或后期自费加装隔音棉(车门+底盘,费用约3000元);若常跑高速,优先选传祺E9或别克GL8新能源(隔音更优)。
忠告9:二手车保值率比理想低15%,3年残值仅55%
2.1.6保值率对比(表6:3年二手车保值率)
车型 3年二手车保值率 同级别理想L6保值率 同级别比亚迪唐EV保值率 行业平均保值率
腾势D9DM-i 58% 73%(高15%) 65%(高7%) 62%
腾势D7EV 55% - 63%(高8%) 58%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数据显示,腾势二手车保值率显著低于理想、比亚迪。以D9DM-i为例,3年车龄的二手车残值仅58%,比理想L6低15个百分点——假设新车35.98万,3年后转手,腾势比理想少卖5.4万元。
某二手车商透露:“腾势车不好收,主要是售后网点少,买家担心维修麻烦,所以我们压价比较狠;理想、比亚迪的车收过来很快就能卖掉,保值率自然高。”
避坑建议:若计划3-5年内换车,优先选理想L6或比亚迪唐EV(保值率更高);若长期持有(8年以上),腾势的性价比仍可接受(三电系统稳定)。
忠告10:部分4S店存在“加价提车”,合同要写清配置
2025年腾势D9/D7部分热门配置(如D9DM-i旗舰版、D7EV四驱版)仍存在“加价提车”现象:
实测探访3家一线城市4S店,2家要求“加价8000元选装精品包(贴膜+脚垫)才能提车”,1家要求“等待3个月,加价5000元可优先提车”;
某车主反馈:“签合同时没写‘不加价’,提车时4S店说‘不加价就等3个月’,无奈加了5000元,感觉被‘套路’了。”
对比理想汽车的“全国统一价、无加价”政策,腾势的销售管理存在漏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加价提车属于不正当竞争”,但消费者维权需提供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难度较大。
避坑建议:购车时务必在合同中注明“无额外加价、无强制选装”,并保留销售聊天记录;若遇加价,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12315热线),或选择无加价的4S店(多对比2-3家)。
三、竞品横评:腾势vs比亚迪vs理想,谁更值得买?
3.1核心差异对比(表7:25-40万级热门车型对比)
对比维度 腾势D9DM-i(35.98万) 比亚迪唐EV(30.98万) 理想L6Max(29.98万)
核心优势 MPV空间、比亚迪三电技术 品控稳定、售后完善 增程无续航焦虑、保值率高
核心短板 第三排局促、隔音差 无MPV车型、空间小 品牌溢价高、油耗略高
适合场景 多孩家庭市区通勤、商务接待 三口之家全域出行 常跑高速、注重保值率
年均使用成本 油费+保养约1.8万元 电费+保养约1.2万元 油费+保养约1.6万元
售后响应速度 3-10天 1-3天 1-5天
3.2人群适配建议:拒绝“盲目跟风”
3.2.1选腾势:适合“认比亚迪技术+需MPV空间”的家庭
适配人群:多孩家庭(2个以上孩子)、需偶尔商务接待、主要在市区通勤、对比亚迪三电有信任;
推荐车型:D9DM-i尊贵版(中配,安全配置全,性价比高)、D7EV尊享版(有主动刹车,车机芯片更优)。
3.2.2选比亚迪唐EV:适合“重品控+售后便利”的务实用户
适配人群:三口之家、常跑高速、三四线城市用户、对保值率有一定要求;
优势:品控稳定(车机无卡顿)、售后网点多、保养成本低,适合“省心用车”需求。
适配人群:常跑长途、对第三排舒适性要求高、计划3-5年换车、一线城市用户;
优势:增程无续航焦虑、第三排空间大、保值率高,适合“全家长途出行”需求。
四、车主声音:真实口碑比数据更有说服力
4.1好评集中区:“比亚迪技术确实靠谱,空间够用”
北京车主陈先生(D9DM-i用车2年/6万公里):“三电系统没出过问题,市区通勤亏电油耗7个左右,第二排空间大,带客户开会很有面子。虽然车机偶尔卡,但不影响开车,整体满意。”
上海车主李女士(D7EV用车1年/1.5万公里):“市区开续航够,充电1小时能到80%,比油车省不少钱。空间比ModelY大,放儿童车很方便,就是高速风噪有点大,习惯就好。”
4.2槽点聚集地:“售后差+续航虚标,后悔没选比亚迪”
成都车主王先生(D9DM-i用车1年/3万公里):“车机黑屏报修,4S店等了7天,最后说‘刷系统就行’,感觉售后很不专业。早知道买比亚迪唐EV了,朋友的唐开3年没出过问题。”
武汉车主赵女士(D7EV用车8个月/1万公里):“冬天续航太坑了,标称610km,实际开暖气只能跑350km,每次出门都得算着电量,太焦虑了,下次换车肯定选增程。”
五、总结:买腾势前,先想清楚这3个问题
腾势不是“烂车”,但绝对是“优缺点极致分明”的车——它靠比亚迪三电技术解决了“安全与能耗”的基础需求,靠MPV空间填补了市场空白,但在品控细节、售后保障、保值率上存在明显短板。
对于购车决策人群,买腾势前需先想清楚3个问题:
你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若需MPV空间且主要市区通勤,腾势D9是性价比之选;若常跑高速、注重隔音和保值率,理想L6更合适;若重品控和售后,比亚迪唐EV更省心。
你能接受哪些短板?能否接受高速续航衰减35%?能否容忍车机偶尔卡顿?能否接受三四线城市售后等待10天?若这些短板会影响日常用车,建议放弃腾势。
你计划用车多久?若长期持有(8年以上),腾势的三电稳定性可覆盖需求;若3-5年换车,理想、比亚迪的保值率优势更明显。
最后提醒:2025年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腾势的“比亚迪技术光环”正在减弱,品控和售后的短板若不改善,将逐渐失去竞争力。购车前务必试驾、对比、查售后,别被“豪华营销”冲昏头脑——适合自己用车场景的车,才是真正的“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