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KMH过麋鹿测试,领克10EM-P操控多强,这些狠活太炸了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数字让很多人都挺惊讶的,那就是领克08 EM-P这款车做了一个叫“麋鹿测试”的项目,成绩是每小时83.2公里。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测试不太了解,也不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这个测试就是模拟在马路上高速开车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障碍物,司机需要紧急猛打方向盘躲开,然后再迅速打回来,回到原来的车道上。

83.2KMH过麋鹿测试,领克10EM-P操控多强,这些狠活太炸了-有驾

这个过程非常考验一辆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因为车速很快,动作又很猛,车子很容易失控,比如侧滑、甩尾甚至翻车。

一般来说,家用车能跑到每小时70多公里就算很优秀了,能上80公里的,基本都是些价格不菲的高性能跑车。

所以,当领克08 EM-P这样一款定位家庭使用的SUV,跑出83.2公里这个成绩时,大家自然会好奇:它是怎么做到的?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技术在支撑?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先从这辆车的“大脑”和“四肢”说起,也就是它的四驱系统和悬架结构。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它那套反应极快的智能四驱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安装在后轮的独立电动机,它的反应速度快得惊人,官方数据是10毫秒。

10毫秒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平时眨一下眼睛,大概需要100到150毫秒,也就是说,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这辆车的电脑系统已经能做出十几次的调整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麋鹿测试那个惊险的场景。

当司机以80多公里的时速猛地向左打方向盘时,巨大的惯性会把整个车身的重量都甩向右边,这时候右边的轮胎被死死压在地上,而左边的轮胎就容易抬起来,失去抓地力。

一旦失去抓地力,车子就可能失控。

但领克08 EM-P的这套系统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83.2KMH过麋鹿测试,领克10EM-P操控多强,这些狠活太炸了-有驾

车上的各种传感器会实时监测每个轮子的状态,当它发现左后轮快要打滑的瞬间,那个反应速度只有10毫秒的后电机,会立刻减少给这个轮子的动力,同时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抓地力还很足的右后轮。

这就好比有只看不见的手,在车尾快要甩出去的时候,狠狠地把它按了回来。

紧接着,司机需要向右猛打方向盘回到原车道,车身重心又会反向甩到左边,这时候系统又会重复一遍刚才的操作,把动力从快要打滑的右后轮,瞬间转移到左后轮。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开车的人甚至感觉不到系统在背后做了这么多工作,主观感受就是这车特别“听话”,特别“稳”,就像牢牢吸在地面上一样,没有那种要飘起来的恐惧感。

这种智能的动力分配,是它能取得如此高分的核心秘诀,它不是靠硬邦邦的机械去抵抗,而是用聪明的算法和超快的反应,把失控的风险化解于无形。

聊完了聪明的“大脑”,我们再来看看支撑车身的“筋骨”,也就是悬架。

关于这辆车的悬架,网上也有一些讨论,主要集中在它的后悬架用了一些铸铁的零件,有人就觉得这是不是厂家为了省钱,不够厚道。

其实,评价一套悬架的好坏,不能单单看它用的是什么材料,更要看它的结构设计和整体调校是否合理。

首先,我们得看到这辆车厚道的地方,它的前悬架用的是纯铝合金的双叉臂结构。

这个“双叉臂”在汽车圈里可是个“高级货”,一般都用在那些讲究操控的豪华车或者跑车上。

它的好处是,不管车轮怎么上下跳动或者转向,它都能尽量让轮胎的胎面完整地贴合地面,这样就能获得最大的抓地力,让车头指向非常精准。

在同价位的家用SUV里,舍得用这种成本高昂的前悬架的车型,确实不多见。

那么,回到大家关心的后悬架。

83.2KMH过麋鹿测试,领克10EM-P操控多强,这些狠活太炸了-有驾

它确实用了铸铁的部件,但我们也要看到,它的结构是增强型的五连杆独立悬架,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且性能出色的悬架形式,比很多车用的普通连杆甚至“筷子悬架”要强得多。

至于为什么用铸铁,从工程学的角度看,也是有道理的。

对于后悬架来说,除了轻便,更重要的是刚性,也就是结实、不容易变形。

尤其是在麋鹿测试那种极限情况下,车尾承受着巨大的侧向力,一个刚性十足的后悬架能更好地抵抗形变,保证车轮的轨迹,从而稳住整个车身。

铸铁材料虽然重一些,但它的强度和刚性非常好。

所以,在这里使用铸铁部件,是一种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之间做出的权衡,目标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整车动态表现。

而且放眼整个汽车市场,在30万以内的车型里,也几乎找不到后悬架完全使用纯铝合金的。

考虑到领克08 EM-P在全系标配了高性能四驱系统、激光雷达这些昂贵配置之后,还能在底盘硬件上给出这样的组合,已经算是相当有诚意的了。

所以说,83.2公里/小时这个麋鹿测试成绩,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这辆车背后一整套精密系统协同工作的结果。

它有一个反应超快的“大脑”,也就是它的智能四驱系统,能够在紧急关头瞬间调整四个轮子的动力,稳住车身姿态。

同时,它也有一副强健的“筋骨”,也就是它那套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系统,为车辆提供了坚实的机械基础。

这两者完美配合,才让这台看起来斯文的家用SUV,爆发出堪比性能车的操控极限。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成绩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代表这车开起来有多刺激,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安全冗余。

我们平时开车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需要以80多公里时速紧急避险的情况,但正是因为车辆具备了这种极限能力,才意味着在那些更常见的突发状况下,比如雨天路滑需要紧急并线,或者高速上突然遇到障碍物,它能给你提供更强的保护,让你更有信心、更从容地去应对,稳稳地护送你和家人的周全。

这或许才是一辆家用汽车,最应该具备的核心实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