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入手汽车是否划算?是否应当继续观望?今明两年的汽车市场又会出现哪些变动?
拥有十年汽车销售经验的老王近来总是满脸无奈:“现在到店咨询购车的消费者,十个里面有八个都会问我,是不是该再观望一段时间。”
当前车市格局混乱,购车过程中确实容易遭遇各类问题。今明两年的汽车市场将迎来剧烈变革,燃油车与电动车的竞争持续升温,价格战愈演愈烈,技术更新换代也在加速推进。
牢记以下四个“不要”,能帮你在购车时节省数万元开支!
一、不要盲目追捧新车型:观望后再入手更稳妥
新车型背后的隐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消费者才清楚其中的困扰。
新车价格大幅下滑已成常见现象,不少车型上市未满半年,降价幅度就达到两三万元,首批购车者往往损失惨重。
新车型的技术缺乏市场验证,可能存在设计层面的漏洞,等待市场反馈清晰后再做决定更为妥当,切勿盲目跟风购买。比如某些车企推出新品后,就急于下单购入。
新车量产初期,生产线工人操作尚不熟练,产能处于逐步提升阶段,这一时期的车型容易出现各类小故障。
实际上,购车时不应草率支付定金。遇到心仪的新车,不妨先忍耐36个月,等待市场口碑趋于稳定、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后再行动。
可以重点关注经过市场检验的改款车型,当这类车型降价幅度超过3万元,或者月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时,再考虑入手更为合适。
二、不要被科技配置误导:多数花哨功能实用性极低
部分配置被销售吹得高端炫酷,但实际使用频率却很低,这一点销售通常不会主动告知。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在城市道路中基本无法使用,即便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员也需要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该功能仅起到辅助作用,人工驾驶才能保障出行安全。
智能座舱的车机系统卡顿是普遍问题,实际使用体验远不如手机导航便捷。座椅按摩、香氛系统等豪华配置,新鲜感过后大多会被闲置。
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核心三电系统,其质保政策比各类花哨配置重要得多,优先级高出十倍不止。
气囊、ESP、雷达等基础安全配置必须齐全,豪华配置则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选择。试驾时,要重点体验导航、空调、音响等日常高频使用的功能。
三、不要忽视用车成本:购车后还需承担长期开销
某新势力品牌的车险费用,比同价位燃油车高出一倍之多;豪华品牌更换一个后视镜,报价就高达8000元。小众品牌电动车的电池过保后,维修费用甚至能达到车辆原价的一半。
购车前应提前了解清楚保险费用、保养成本、配件价格等关键信息,小众品牌需谨慎选择。这类品牌不仅维修网点稀少,配件等待周期也很长。
对于新能源车,要重点关注电池衰减相关政策以及超充服务的收费标准,避免后续产生额外的高额开支。
四、不要轻视保值率:车辆转手时才知损失之大
某国产电动车使用一年后,贬值幅度就达到40%,20万元购入的车辆,转手时13万元都无人问津。油电混动车型的处境较为尴尬,既无法享受绿牌政策,保值率又不及传统燃油车。
小众品牌的车辆,即便是二手车商也不愿接手。
购车时应优先选择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这类车型的市场认可度更高。新能源车可选择提供电池终身质保的品牌,即便保值率欠佳,也能获得相应保障。
如果计划在35年内更换车辆,保值率必须作为重点考量因素。
资深从业者的实用购车建议
若今明两年确实有购车需求,可参考以下建议:
1.倾向燃油车的消费者:当前正是抄底的好时机,合资B级车的优惠力度已达56万元,性价比十分突出。
2.打算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搭载800V平台和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这类车型的技术相对成熟可靠。
3.处于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犹豫的消费者:插电混动或增程式车型是稳妥之选,油电双模式驱动可彻底打消续航焦虑。
最后分享一句实在话:汽车的本质是代步工具,而非彰显身份的面子工程。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不存在绝对完美的车型,只有契合自身需求的选择。
保持理性消费,守住钱包不盲目跟风,才能在混乱的车市中挑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优质车型。
记住,今明两年购车时,避开这四件事,你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