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明确表态不用华为乾崑智驾,这事儿背后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
零跑说不碰华为的智驾方案,听着像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其实更像是一场现实的权衡。你想想,零跑的车卖啥价?十几万上下,主力车型卡在15万这个生死线来回晃。这个价位的消费者买东西啥心态?差两三千都能犹豫半天,配置表上多一个功能少一个按键都得掰扯清楚。这时候你要把华为那套激光雷达+毫米波+视觉全堆上去,再搭个动辄上万的城区智驾包,车价得往上窜多少?保守估计至少两万打底。那零跑还卖不卖得动?恐怕连试驾的人都要少一半。
华为的智驾确实牛,这点没人否认。高速上自己开,堵车时自动跟车,甚至无图城市也能跑,体验感拉满。可问题是,这套系统不便宜。光一个激光雷达成本就好几千,加上算法授权、算力平台、后期OTA维护,整车成本直接被抬上去了。零跑要是真上了,要么自己贴钱,要么让用户买单。自己贴钱?公司财报扛得住吗?让用户买单?那不等于把价格敏感的主力客户往外推吗?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其实零跑有自己的算盘。他们走的是“够用就好”的路线,自研智驾系统,功能不求最全,但求稳定可靠。高速领航、自动泊车这些主流功能该有都有,城市NOA也在逐步铺开,关键是成本控制得死死的。同样的功能,别人用高端硬件堆,零跑可能用算法优化+中等传感器组合来实现,省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这笔账,消费者心里门儿清。你要为“高大上”多掏一两万,还是愿意少花点钱,买个实用靠谱的系统?多数人心里早有答案。
更关键的是,零跑的目标不是做技术秀,而是走量。他们要的是让普通家庭买得起、用得上的智能电动车。不是人人都需要L4级别的自动驾驶,大部分人日常通勤也就高速+自动泊车最常用。把钱花在刀刃上,把空间省下来给续航、底盘、内饰,反而更讨喜。说白了,零跑清楚自己是谁,要卖给谁,不能为了面子工程丢了里子。
这年头,不是所有车企都得追着华为跑。技术路线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零跑的选择,看似保守,实则是对市场最真实的回应。在十几万这个战场,性价比才是王道,花哨的功能堆得再高,不如实打实省下一万块来得实在。
选择不用华为乾崑智驾,不是技术上的退让,而是商业逻辑的清醒。
—— 成本决定选择,市场决定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