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万公里维修费608元电池健康度90%,充电站遇到的这个网约车师傅账本,让我连夜把那台开了6年的燃油车挂到了二手平台
修车行老板老李最近有点愁。
上周他跟我抱怨,这两年生意不太好做,以前一个月能接三四十台车保养维修,现在能有二十台就不错了。“那些开电动车的,一年到头见不着几回。”他点了根烟,“你说这车要是都不坏了,我们这行还怎么干?”
我当时没太当回事,直到在充电站碰见那个师傅。
21年提的标准续航,专门跑网约车,里程表定格在41万公里。车身漆面已经有些发乌,前杠有几道明显的剐蹭痕迹。我搭讪问他平时保养花多少钱,他愣了下:“608块,就那一次。”
11万公里的时候换了个电机支架上的橡胶套,师傅说那东西磨损了会有异响。24万公里自己买了瓶刹车油,找朋友换的,连工时费都省了。剩下就是补玻璃水,买雨刮片。
我掏出手机给他看我的保养记录:机油机滤一年两次,火花塞、空滤、汽滤,还有那次变速箱油泄漏修了五千多。六年下来光保养就两万出头,还不算那些零零碎碎的小毛病。
师傅笑了笑没说话,掏出手机给我看他的充电记录。慢充占大头,快充只在赶时间的时候用。电池健康度还有90%,他说按这个掉法,再跑个二三十万公里问题不大。
我问他一公里成本多少,他算得很仔细。电费平均一毛左右,赶上峰谷电价能更低。41万公里下来,省出的油钱差不多够在老家付个首付。
这事搁以前我可能不信。毕竟电池这东西,大家都说三五年就得换,一换就是大几万。但师傅拿出来的数据和那块电池管理界面,确实没法反驳。
德国那边有个机构去年统计了360万次道路救援,Model 3的故障率是千分之0.5。我查了下具体报告,这数字在所有乘用车里排最前面。对比之下,我那台车的品牌,故障率差不多是它的四五十倍。
不是说它就没毛病。早期批次在丹麦测出来的故障率有二十多个点,主要是灯光和刹车问题。不过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新款在制造工艺上可能做了调整。至少这位师傅的车,跑到现在还挺稳当。
我有个开大众的朋友,去年变速箱顿挫,进4S店三次都没修好,最后换了总成花了两万多。他跟我说,以后再买车可能真得考虑电动的了,“不是说它有多先进,就是懒得折腾。”
美国那边有人算过账,Model 3一年养车成本三万五人民币左右,比当地平均水平低两成。省下来的主要是保养和维修。不用换机油、皮带、火花塞,也不用担心积碳,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项目,加起来其实不少钱。
当然电动车也有自己的问题。保险确实贵,残值掉得也快。我那朋友前年买的某品牌电动车,现在想卖,价格已经腰斩了。这方面燃油车可能还是有优势,至少保值率摆在那儿。
师傅说他不太考虑这些,“跑网约车的,车就是工具。只要能省钱,能多跑点里程,就行了。”他顿了顿,“你要是偶尔开开,买个燃油车兴许更合适。”
我问他打算开到什么时候,他想了想:“电池衰减到70%再说,照现在这趋势,估计还能撑挺久。”说完他自己都笑了,大概也觉得这话有点夸张。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事。开了六年燃油车,大大小小的毛病经历了不少,保养记录翻出来都有厚厚一叠。如果当初选了电动的,会不会轻松点?
第二天我把车挂到了二手平台。倒不是说燃油车就不好,只是算了算账,越算越觉得不太划算。那位师傅30万公里只换胶套和刹车油的经历,多少让我有点动摇。
老李的修车行生意不好,或许不完全是市场不景气。当车变得越来越皮实,需要维修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个行业可能真的在发生些什么。至于是好是坏,每个人看法或许都不一样。
我只是觉得,省下来的那些保养费和维修钱,够我多加几箱油,或者多充几次电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