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人还在买油车?终于我悟了

车友们,最近有个数据不知道大家关注没有? 乘联会刚发布的消息,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已经飙到57.8%了。 这意味着什么? 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多是不烧油的。 朋友圈里有人调侃:油车快成“濒危物种”了!

到底什么人还在买油车?终于我悟了-有驾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人,我曾经也是新能源车的坚定拥护者,见人就安利电动车。 直到最近,身边一位长辈的购车选择,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故事的主角是老高,上海人,今年刚满60岁,正式开启退休生活。 他那辆大众途安陪伴了他整整十八年,跑了二十五万公里。 这个数据放在车友圈里,绝对值得竖个大拇指。 赶上今年的报废补贴政策,家里人商量着给他换辆新车。

我这个当侄子的,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安利”的机会。 我把理想、问界、小米那些增程电车的卖点翻了个底朝天——智能座舱、零重力座椅、旗舰芯片,讲得口干舌燥。 老高只回了一句话:“开了一辈子大众,我还是相信它,还是相信油车。 ”

这句话让我愣住了。 什么是认知根深蒂固? 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老高的世界里,油车才是永远的神。

国庆假期,我陪他去了大众4S店。 老爷子目标明确,没看那些花里胡哨的车型,直接锁定了2026款途观L Pro两驱顶配。 砍价、补贴、优惠一圈下来,落地不到20万。 这个价格,确实让不少电动车型都压力山大。

网友说得直白:“喜欢就好,油车不亡我也不灭绝”。 还有位用户cv97khd观点更犀利:“不用10年,只要油电同权、电车养路费一样,看看还有多少优势? ”现在的电动车享受着政策红利,购置税减免,限行限号特权,油车车主们每天都在等着电动车涨价的那天。

到底什么人还在买油车?终于我悟了-有驾

老高提车后挺满意:“动力更好了,配置齐了,价格和当年买途安差不多,挺值! ”这句话背后透露着一个现实:油车正在拼命压缩成本、挤压利润,以接近“骨折价”的方式与电动车血战。 就像两个小学生抢最后一包辣条,拼得赤膊上阵。

为什么油车能如此降价? 拿宝马X3来说,我们小区最低配才26万,而两年前这个价格想都别想。 市面上比价,厂商宁愿利润薄如纸片,也要撑住市场份额。 补贴政策即将退坡,预计年底前电动车可能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等明年购置税减半政策明朗化,油车和电动车才能真正“掀桌而坐”,那时的竞争才见真章。

说实话,油车虽然被四面围剿,但远未到崩溃的边缘。 雷总说“电车是一部手机加四个轮子”,这话不假。 但你看新款途观,座椅三件套、全系2.0T高功率、8155芯片智能座舱,该有的都有了。 日系天籁都要搭载华为鸿蒙系统,这些传统车企在玩命转型,谁敢说它们没有竞争力?

到底什么人还在买油车?终于我悟了-有驾

市场已经进入刀刀见骨的竞争阶段,唯有破而后立,才能在这个赛季继续玩下去。

有趣的是,选择油车的远不止老高这样的“老派”人群。 一位江苏网友才30出头,国庆期间在高速上撞了奥迪,车辆全损后,他毫不犹豫地又买了一台A5。 问他为什么,他说:“油车的安全感,谁用谁知道。 ”

更别提那些热爱自驾游的车友了。 西北环线、西藏远征,这些路线对电动车来说就像手机掉电一样让人焦虑。 稍不注意,你就得从自驾游客变身“充电站保安”,那种焦虑感足以让旅途失色。 不少网友吐槽电动车修车贵、保费高、维修难,油车养起来轻松,电动车却像养了头狮子,动不动就得回品牌店“伺候”。

当然,电动车也有自己的痛点:电池折旧快、维修成本高、省下的油钱可能还不够贴补保险。 随着补贴一年年减少,政策红利逐渐退潮,或许才是真正衡量各品牌实力的时候。

“电车把油车逼到角落”,这个说法不假。 但只要油车还有生存空间,主机厂就不会轻易放弃。 毕竟,“一点剩余窗口也是钱”,没有绝对活不下去的细分市场,只有熬不下去的企业。

我思考了很久,补贴终究会退出历史舞台,技术、价格、体验,最终都要交给市场来检验。 什么时候真正实现“油电同权”,不再有购置税差异、养路费区别,电费和油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才是全面战争的开始。

到底什么人还在买油车?终于我悟了-有驾

对于那些一味强调省钱省心的宣传,我想提醒车友们:别太迷信风口。 任何产品在铺天盖地的营销背后,都有资本的推手。 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手里握着钞票,心里自有杆秤。 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但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老高选择油车,不仅是选择了一辆车,更是选择了安全感、传统和情怀。 电动车再如何内卷,油车永远不会绝迹。 说句实在话,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老高”,而他们的选择,往往比冰冷的销量数字更真实,更值得尊重。

车友们,面对油车与电车的选择,你会怎么选? 在电动车势不可挡的今天,你是否也会考虑一台靠谱的油车? 对于老高这样的选择,你是理解还是不解?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