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石滩车展11款新车亮相,配置体验各有门道
本以为最近国内新车扎堆已经够热闹了,没想到国外这波也挺“疯狂”。前阵子朋友圈里就有人晒圆石滩现场的照片,说今年光是发布的新车型就不止十来款。翻了下名单,有凯迪拉克、英菲尼迪、讴歌、宝马,还有宾利和兰博基尼这些豪华品牌,听说还有一台Lucid Gravity X越野电动SUV在场外引得不少老美驻足。
先说凯迪拉克Elevated Velocity那辆概念SUV吧。群里有个师傅开玩笑,“这造型,是不是美国人看多了科幻片?”其实仔细瞅瞅,它那溜背跨界身段加上高离地间隙,还真像个轿跑和越野混搭出来的怪胎。24寸大轮圈跟鸥翼门设计,不少人都觉得进出方便——尤其是带娃出行时不用担心磕碰B柱。不过据销售顺嘴提过,这种隐藏式B柱维修起来挺麻烦,一旦小剐蹭可得去专修店排队。
内饰方面主打莫雷洛红色调,看着很高级,但我邻居去年买XT6的时候吐槽过,说凯迪拉克家族红色皮容易掉色。他还特别关心方向盘自动收纳功能,因为之前他家CT5的电动踏板坏过一次,修起来又贵又慢。这次新概念座椅做成超薄运动风格,据说空间感比传统四座要好点,不过具体动力参数还没公布,只听技师讲预计750马力左右,零百3秒区间,但实际体验还得等量产后再看。
英菲尼迪QX65也是刚官宣不久,据朋友在美国读书时开的QX60反馈,新出的QX65更偏向中大型跨界,比起原来的紧凑型轿跑线条更流畅。他最关心的是实体按键有没有保留——因为上一代全触控屏冬天戴手套根本用不了。据销售介绍,这次还是有部分物理按键,而且搭载2.0T发动机配9速变速箱,同级别对标宝马奥迪那些,不过实际油耗表现目前没人测出来。有趣的是,美东地区经常下雪,他建议选四驱版本,否则冬天路面打滑风险太大。
讴歌RSX原型车发布当天,我一个开RDX的老同事就在群里刷屏。他说RSX外观跟2024年那个Performance EV概念很像,就是这回已经接近量产状态。溜背造型短悬挂设计,看着确实比TLX要运动许多,而且据他说后备箱空间优化明显,以前RDX装婴儿推车费劲,现在估计能轻松放进去两台自行车。本田0系列平台续航300英里算中规中矩吧,不过他最期待移动储能功能,因为去年露营时他的Model Y给无人机充电总断电,不知道讴歌这个系统稳定性如何。
宝马M850i Edition M Heritage限量500台,我表哥刚好在德国工作,他发消息称当地起售价约合人民币94万多点,比国内便宜些。这批M Sport Professional套件加20寸轮毂看着确实帅气,但杯架盖印字这种小细节反倒让收藏迷们趋之若鹜。我曾坐过E31 8系老爷车,那时候隔音一般,现在新版碳纤维内饰估计噪音控制提升不少。据维修师傅讲,这类限量版配件未来二手市场会涨价,就是养护成本也水涨船高——尤其是碳纤维材料换修价格直逼奔驰AMG GT系列。
宾利Batur敞篷版由MULLINER定制部门打造,全世界才16辆,下线那天微信群炸锅了。有位搞收藏的小老板特意去英国拍照,据他说钛合金排气和3D打印尾喉声音低沉浑厚,很适合深夜兜风。“客户共创”模式让座椅颜色可以自己选,他选的是海豚灰配柑橘缝线,每次朋友上车都夸花哨但不俗气。不过W12发动机已成绝唱,以后想买只能找二手市场碰碰运气。而且激光蚀刻声波图案这种工艺,在国内贴膜店基本没人会做,只能原厂订货慢慢等。
Lucid Gravity X则主打探险越野路线,我去年在湾区见到Gravity Grand Touring试驾,当时底盘偏低。这回Gravity X抬高底盘,加宽轮距,用全地形胎之后通过性提升明显。有群友自测泥泞路段表现不错,就是LED灯箱晚上照明太刺眼,被警察拦下来要求调暗。不少人吐槽美国产品售后响应慢,一旦防滑板损坏,要等三周才有备件到货。824马力性能虽强,但实际续航缩水问题一直存在,希望正式上市能改进下管理系统算法吧。
雷克萨斯Sport Concept那辆GT风格跑车发布当天朋友圈转疯了,大伙主要讨论它的大灯组和主动式扰流尾翼,有老司机猜动力可能双涡轮V8,也有人赌纯电双电机方案。但LC与LFA灵魂融合到底啥意思?我舅舅只认机械增压V8,对纯电完全无感。“以后都是电子味儿重,不如以前脚踩油门来的爽。”不过F1刹车灯倒是第一次见,有人担心城市拥堵频闪影响安全,其实厂家应该考虑一下不同地区法规差异,比如上海交警管得可严呢!
阿斯顿·马丁追霆者系列全球仅9台,每款都有独特漆面。我一位广东做生意的大哥抢到一辆DB12 Volante,还特意发朋友圈炫耀青铜侧腮饰条。据他描述软顶机构夏季防晒效果一般,高温暴晒容易褪色,所以平常都罩着布保护。而旗舰Vanquish Volante V12引擎咆哮声浪,在深圳南山路口早晚高峰都能听见,小区邻居直接喊“谁家的飞机又飞过去啦?”不过敞篷车型雨季使用略尴尬,经常临时封顶操作失误导致进水,小毛病不少但情怀值爆棚就是舍不得卖掉换新能源罢了。
福特Mustang Shelby Super Snake-R则被称作终极赛道武器,一个汽修厂小哥亲测告诉我,加宽分流器高速稳定性不错,可惜绞牙避震系统日常维护复杂,“你要是真喜欢折腾,可以天天泡厂子”。取消后排改半防滚架,其实对家庭用户来说不太友好,上个月就有人抱怨孩子坐不了,只剩赛道狂热粉丝捧场罢了。据说850匹V8机械增压动力非常猛,上赛道三秒破百不是吹牛,可惜现在大排量燃油快绝迹,就剩这些肌肉派撑场面而已,道奇Challenger SRT Hellcat也是一样命运吧?
斯柯达Vision O预告图出来之后,我们旅行党群聊了一整晚。从图片来看“T”字形贯穿尾灯很抢眼,有人大胆预测长度五米以上,说这样装行李不用愁。但旅行结构结合大众SSP平台到底怎么实现空间最大化,目前只有官方几句模糊表述。我以前开明锐Combi,总感觉国产旅行市场冷清,希望Vision O真上市别再被当作“欧洲限定”,否则又是一批海淘玩家偷偷摸摸搞进口手续麻烦死个人啊!
最后兰博基尼Fenomeno那个插混超跑,全世界29台,你懂的——普通人只能看看图片解馋。当初Revuelto推出的时候已经惊艳众人,这回Fenomeno直接把空气动力学做到极致,两只巨大进气口+Y字尾灯+四出排气组合简直像战斗机一样霸道。一体式赛车座椅包裹感强,据销售透露黑黄拼色材质耐磨但夏天容易闷汗,要勤通风才舒服。另外副驾屏幕实时显示挡位信息,对飙高速的人来说方便监控数据,但普通驾驶其实用不上这么花哨配置。1080匹综合功率插混方案零百2.4秒,对于喜欢刺激的人肯定够味儿,不过7kWh纯电续航只有20公里,多数时间还是靠V12自然吸气硬撑,真正意义上的限量玩具而已……
写完这一圈发现,各国新车型花样越来越多,从科技配置到驾驶体验,再到维修养护琐事,都藏着各种“小坑”和乐趣。不少冷门设定只有真用起来才能发现优缺点,也难怪每年都会冒出新的吐槽话题。今年谁抢到了哪款限量版,下半年聚会还能聊上一宿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社交媒体及行业资讯杂志,如遇技术细节均为生活化转述或经验分享,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