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混动双电控PD59量产,空间压缩四成开启技术新局面

这年头,新能源混动车领域要是不出点新花样,都不好意思跟市场打招呼了是不是。

不过说到技术迭代,隔三差五就来一个“杀手锏”,有时候还真让吃瓜群众搞得有点懵,复盘一波吧~这次主角是汇川和联合动力家刚量产的第五代混动双电控PD59。

听上去像高科技大杀器,到底是噱头还是真有两把刷子?大家多半都猜过,能做到第五代,光包装肯定没用,解锁点真材实料才行。

从市场反应来看,多家主机厂现场下订单,也够带感的,不是大家忽悠的,是真香还是“玩套路”?

话说回来,现在买混动的车主,对动力、空间、平顺性这些,体验越来越挑剔,曾几何时纯电不香了嘛。

用户又想省油、又不希望动力肉、还指望操作顺手,连车内安静做得不好,都要被吐槽上热搜。

既然如此,PD59怎么就敢自称“硬核王炸”?这水到底有多深?走着,看个究竟。

先来聊聊体积这件事。

说句真心话,新能源车想做得轻巧,空间就得死抠,车厂跟供应商天天比着“塞进小盒子”的本事。

第五代混动双电控PD59量产,空间压缩四成开启技术新局面-有驾

听说PD59玩出了新高度,整机体积比上一代小了快一半,甩掉40%的尺寸,这就是技术上狠狠地“压箱底”操作了。

怎么做到的?

核心一招是集成下狠手。

什么单板、功率模块,还有母线电容都搞堆叠,电容本身自带冷却水道,把EMC部件也一体打包,热量没地方藏,直接通水带走。

讲真,这就像把主板、热水壶、冰箱塞进一台微波炉里,略显夸张。

要不说现在电子工业黑科技,瞅着都很魔幻。

更省心的是,元器件数量没减下个狠的,连固定螺钉都砍了一半。

你说,这是不是堆积木一样,嫌麻烦就拆一半,还能比原来更结实?

答案还真是行。

不过,单靠“硬抠空间”可不行。

PD59这一代发扬了“能装”的优良传统,把定制芯片做上去了。

这芯片不是拿过来插板子的那种,是把一堆分散在电路板上的零件,直接集成进一颗芯里。

看过科技圈拆解的都懂,PCB面积能省60%,还自带功率驱动。

单板尺寸比旧的一下缩小近三成。

说白了就是三块钱的地方做出十块钱的事。

省下的体积,车企能放电池,用户后备箱还能塞半只拉布拉多,划算到家。

另外,PD59对功率模块可没马虎。

按照官方说法,发电模块体积硬生生比上一代压了40%,驱动模块也小了一两成。

第五代混动双电控PD59量产,空间压缩四成开启技术新局面-有驾

配合着布板、散热新思路,这波史诗级压缩,感觉有点像给产品做了个“紧身衣”还能照常健身。

结果呢?

功率密度上去了,成就一台“小钢炮”。

用来适应A、B、C级各种车型,哪怕中大SUV、MPV这么能装的家伙都能轻松塞进去,这叫“全场通吃”。

当然啦,只靠小身板,不顶事。

用户要适配多车型、不同需求的话,你得拿出系列化方案。

PD59这波可以系列化到功率模块、电容组合都能选。

啥意思?

就像手机拼积木,你选70~180kW或120~230kW之间的“能量包”,总有一款适合你。

不只这样,还能复用技术工艺路线,啥双电控、集成Boost双电控、甚至混动多合一需求都能搞。

这些定制给主机厂带来的感觉就像超市随手挑调料那种方便。

更抢眼的是,功率模块方案覆盖了400V~900V,Si和SiC系数都照拂到了,对应传统车、拼高端都能点菜。

就是一句话——你提需求,我给方案,省时省力。

再说到软实力这部分。

厂家说混动车的用户精明得很,光搞个参数表没人看,实际用着舒服才算本事。

PD59自带多种主流调制算法,能异步、同步、还玩方波,这波操作调制系数悄咪咪从1.04升到1.1。

高速情况下效率又提升了,动力爆发区还能多冲4%~6%。

这套智能算力的狠处,还体现在安全上。

匹配汽车行业最高安全等级,不夸张地说,大故障场景六大类都算过了。

假如哪天位置传感器或者驱动芯片“翘班”,系统还能硬扛着一点点儿掉头去补救,最大程度减少因硬件掉链子导致整车瘫痪的概率。

听上去像科幻小说,但主机厂现场测试说确实有用。

换句话说,这一代,车主可能都没意识到错过了“关键时刻的自救操作”,智能得都快让人忘了系统本还能失效。

当然,人总需要安全感嘛。

说到舒适,日产老司机经常吐槽混动车型起步拖档时动静太大,NVH噪音如同打雷,仿佛提醒你“这是台混动车别忘了”。

但厂家这波秀操作,直接用算法把全速段噪音压制了15分贝,实测跑高速像换了隔音门。

新潮的APA自动泊车,智能调转速控制,车辆倒库不会一顿哆嗦,后退平稳得简直让新手司机都安心。

在线OTA升级加速4倍,用户体验直接飞跃。

本以为是小提升,到底真落地用起来,谁用谁知道。

要说混动车独门难题,发动机停机的位置——那可是老司机试车的玄学,位置不准下次启机就跟没睡醒似的、又跳又抖。

PD59玩了个新花样,“零硬件成本”算法,把停机误差直接控制在±1齿以内。

简单说,下次一脚电门叫醒机器,“油电切换”不再有二舅抖腿感,彻底治好了混动“二次早上起床气”。

电压控制、V2V(就是高压车之间交互呗)也能跟上,遇到电池异常或安排整车拓展需求,临场应变越发可靠。

切挡能快响应,挡位切换顺滑到丧心病狂……

科技说到底,还是得用出来才能让车主点头。

至于量产?现在已经下线,现实比PPT靠谱。

混动市场卷成这样,没有实打实的真东西,厂家也难敲定,主机厂更愿意缴“智商税”;咱做不做得起主角,核心还得拼产品。

第五代混动双电控PD59量产,空间压缩四成开启技术新局面-有驾

联合动力官方这番自信,也不是白来的——从平台化、模块化到混动芯片自研到软件算法升级,从底层打磨到实车体验,带来的缩减时间与成本,之前可是很多配套方案可望不可即的。

让车型开发效率直接涨了三成,你说主机厂会不爱?

怎么说呢,市场现在已不是说说技术、发发海报、YY几个参数就能混下去的时代。

看着一波又一波混动新品扎堆,要突围成“王炸”,得拿出指标背后的故事——空间怎么抠出来的,算力是咋盯着安全、舒适不放,能级覆盖多少场景,最终带给客户的利润和时间窗口多大。

PD59玩得“花”,但不烂大街。

主机厂追求系列化、速度快、车型多、毛利高,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不行。

这次PD59的思路,说白了,是把一盘大棋下到底——平台化硬件省空间,软件算法拉体验,方案系列化全场景护航,跟客户一起赚钱也一起省心。

关键是,东西已经真切落地。

也难怪有些业内朋友见了直呼“联合动力这是要卷死同行”的架势。

但话说回来,技术升级的快车道,今天你领先,明天就有人上赶着来抄作业。

留得住客户靠什么?

还得看谁家方案真正能帮车厂玩转市场,不掉链子、不掉面子,还得时刻琢磨着升级。

技术根基、服务模式、迭代策略,三手抓一个都不能少。

聊到这儿,你觉得像PD59这样的“混动王炸”产品,接下来最想被改变的是车主体验、主机厂开发效率,还是新能源产业链的话语权?

感觉没准哪一边都能捞着实惠。

咱们评论区走一波,你最关注哪一项?对混动电控下一步你有什么脑洞,敢留言的不仅速度快,说不定你的观点还真被他们采纳了呢!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