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又跌了。
这次是1.2%。
算下来,从2022年最高点到现在,已经掉了整整40%。
以前那个中产梦里的车,现在混成这样。
北京有个保时捷店,今年一季度才卖了九千多台。
比去年少了快一半。
这数字放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当年中国可是它最大的市场,占全球三成销量。
现在呢?只剩13.25%了。
卡宴卖不动,Macan更惨,连去年的三成都没到。
Taycan降价十万也没人买账。
2025年上半年财报一出,所有人都傻眼了。
收入降了6.7%,利润直接砍掉七成。
利润率从15%掉到5.5%,这在过去根本不可能。
金融危机那会儿都没这么惨。
为了省钱,他们决定裁人。
3900个岗位要没了,慢慢来,到2029年完成。
电动平台研发也往后推,说是要省下50亿欧元。
以前最赚钱的豪车,现在只能靠裁员活着。
为啥垮得这么快?
因为国产车太猛了。
小米SU7Ultra出来了,零百加速1.98秒。
比保时捷自家的Taycan Turbo还快。
马力一千五百多匹,内饰用碳纤维,卖52.99万。
Taycan Turbo呢?九十万起步,性能还不如它。
比亚迪仰望U7更狠,六十二万起,两千匹马力,两秒多破百。
华为和江淮搞的尊界S800,车机能开虚拟演唱会,底盘一秒扫路一千次。
这些技术,保时捷根本没有。
有销售说,原来打算买Macan的人,现在四成转头去了小米和问界。
车主说得实在:“加速差不多,小米还能连家里电器,自动驾驶也好用,干嘛多花几十万?”
极氪001FR也在抢市场,五十万以上的车,保时捷越来越难打。
问题不光在外头,自己也乱了阵脚。
嘴上喊着要电动化,结果动作慢吞吞。
2021年说2030年电动车占八成,现在改成“灵活调整”,电动平台推迟到2032年。
新SUV K1也不纯电了,先出燃油版和插混。
智能化更是落后一大截。
车机还一堆物理按键,系统卡得不行。
自动驾驶只到L2+,人家蔚来、极氪都城市NOA了。
数外资智能配置比国产落后一个半代。
CEO自己都承认:“理想撞上了现实。”
想保燃油利润,又想抓电动市场,结果两边落空。
十年前买车,看的是车标,是身份。
现在不一样了。
2025年调查说了,买三十万以上车的人,近一半最看重智能座舱,只有不到两成在乎品牌历史。
年轻人觉得,“德国工艺”这种话听着虚,不如手机能连车、自动泊车好使。
经济也不如从前,大家开始算性价比。
不想为logo多掏几十万。
麦肯锡报告也提了,中国消费者重新定义豪华车。
不只是做工好,还得聪明,能联网,辅助驾驶要强。
保时捷死守不降价,在国产“技术普惠”面前,谁理你?
北美倒是还行,911等车要等一年。
但中国市场变化太快,一步没跟上,就被甩远了。
现在他们想了几招。
一是继续卖燃油车,Panamera、Cayenne燃油版延寿到2030年后,再推插混SUV。
可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都超40%了,这条路能走通吗?
二是裁员省钱,但研发可能更慢。
国产车十八个月换一代,保时捷七年才大改款,节奏完全对不上。
有人建议学BBA,跟华为合作搞智驾。
奥迪都用了华为辅助系统,宝马也接了鸿蒙。
可保时捷能不能放下身段,还是个问题。
股价跌还不算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资本市场已经不信它的未来了。
这不是保时捷一个人的问题。
整个传统豪华车行业都在被颠覆。
当小米、华为把高科技带到平民价,当大家不再盯着logo老牌子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2024年豪华品牌在新能源里只占7.4%的份额。
曾经的王者,正在一点点失去地盘。
以后买高端车,你会选保时捷,还是小米华为?
我不知道。
但我看到的,是一个时代变了。
变的时候,没人打招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