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久见啊!这年头买个车都能像期房一样闹心,你敢信?一位想提小米汽车的王女士,就撞上了这倒霉事儿。本来8月7号高高兴兴去验车付尾款,结果第二天晚上,小米客服一个电话浇了她一头冷水:您这车的前挡风玻璃,它有瑕疵,还修不好!
好家伙,这还没提车呢,就先来了个“开门黑”。客服倒是“贴心”,提出三种方案:要么给你换块玻璃,再延长玻璃的维保时间;要么赔点钱;要么送点积分。您瞧,这跟闹着玩似的,王女士能乐意吗?人家要的是一辆完好无损的新车,又不是个“修补版”。于是,她提出了换车的要求,这下可好,客服直接“装死”,说要解绑王女士的APP,还拒绝给出任何详细解释。
这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之前房地产的“期房”问题还没解决,现在又来了个“期车”,这是把消费者当猴耍呢?这不禁让人想起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某品牌汽车质量问题”,难道现在买车也得先祈祷一下,别中奖?话说回来,这小米汽车的处理方式也忒不地道了,出了问题遮遮掩掩,一点儿担当都没有。这要是搁在以前,估计早就被网友们“喷”上热搜了。现在这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这么快,企业更得注重口碑和信誉啊。
这还没完呢,王女士把这事儿往网上一po,立马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有人说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提车时发现各种小毛病,跟客服反映却得不到解决;还有人调侃说,现在买车就跟开盲盒似的,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会开出个啥。更有甚者,直接质疑起了小米汽车的质量控制,觉得这“期车”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
想想也是,这“期车”跟“期房”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消费者先付钱,然后等厂家慢慢生产,这中间的风险谁来承担?要是厂家像这次一样,以各种理由搪塞消费者,那消费者岂不是成了“冤大头”?这事儿也给其他车企提了个醒,别光顾着搞噱头、玩营销,质量才是硬道理。要是产品本身不过关,再怎么宣传也是白搭。
话说回来,这王女士的遭遇也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买车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多了解车型的口碑和质量,别被一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迷了眼。提车时,更要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跟厂家沟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像王女士一样,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那么问题来了,以后这“期车”模式会不会成为常态?消费者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这还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