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9元起!九号M5系列智能电摩来了,16kW峰值功率,这价格是来“砸场子”的吗?
各位车友,就在刚刚,九号公司正式发布了M5系列智能电动摩托车,起售价仅7499元,顶配版也才一万出头,但峰值功率直接干到了16kW!你没听错,是16千瓦,这已经逼近不少250cc排量的燃油摩托车动力水平了。更狠的是,它还标配L2级智能辅助驾驶、OTA升级、无钥匙启动、定速巡航……一个字:卷!这价格、这配置,简直是冲着行业“价格屠夫”去的。但便宜,就一定好吗?我第一时间试驾了M5系列,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台“性能猛兽”到底值不值得冲。
外观设计:简约不简单,细节见真章
第一眼看到M5,说实话,它不像传统电摩那样追求“未来感”堆砌,反而走的是极简运动风。车身线条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装饰件,但你能明显感觉到设计师在空气动力学上下了功夫。前脸采用“鲨鱼鼻”设计,配合导流槽,官方公布的风阻系数低至0.38(暂无对比数据,但对电摩来说算不错),高速行驶时更稳、更省电。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灯光系统。全系标配LED大灯,但远近光自动切换功能在同价位几乎绝迹。我晚上试驾时特意测试了几次,对面来车时系统反应迅速,不会“晃瞎”别人,这点必须点赞。尾灯也玩了个小心思——动态转向灯,转向时灯光有流动效果,辨识度高,安全性提升明显。
轮毂采用铝合金五辐设计,12英寸大小兼顾了通过性和稳定性。坐垫宽度适中,我身高178坐上去,腿部自然弯曲,长途也不会累。不过,坐高785mm,个子矮的朋友可能需要掂量一下。
内饰与智能化:这才是“智能电摩”的正确打开方式
坐进驾驶舱,第一反应是:这哪是电摩,分明是缩小版智能汽车。7英寸TFT全彩仪表,分辨率高,阳光下依然清晰。支持导航投屏、来电显示、车辆状态实时监控,甚至还能看天气。关键是——支持OTA远程升级!这意味着你买的不是一台“死”车,而是会“进化”的伙伴。
我最喜欢的功能是九号自研的RideyGo! 3.0系统。它实现了真正的“无感启动”:靠近车辆,自动解锁;坐上座椅,拧油门就能走;离开后自动上锁。我试了几十次,识别率接近100%,比某些汽车的无钥匙进入还靠谱。更绝的是,它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车、查看电量、定位车辆,甚至设置电子围栏,防盗属性拉满。
但智能化不是堆配置,而是解决痛点。比如,M5系列配备了定速巡航,在城市快速路或郊区国道特别实用。设定好速度,松开油门也能匀速前进,大大减轻右手臂负担。坡道驻车功能也让我惊喜,等红灯时不用一直捏着刹车,系统自动保持2秒,起步更从容。
动力与操控:16kW峰值功率,真不是虚的
说到动力,M5系列分M55C、M55C+、M5C、M5C+四款,其中M5C+峰值功率达到16kW,最大扭矩215N·m。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台150cc燃油踏板车的两倍以上扭矩。我在封闭路段实测,0-50km/h加速不到4秒,中后段加速依然有力,极速能到95km/h(需持E照)。
电机响应极其线性,不像某些电摩一拧就“窜”,M5的动力输出像被调校过的燃油车,循序渐进,更容易掌控。这得益于九号自研的FOC矢量控制器,能精准控制电流输出,避免动力顿挫。
操控方面,前正置液压减震+后双筒减震,滤震效果不错。我特意骑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车身没有明显弹跳。前后碟刹+双通道ABS是标配,刹车手感偏硬,但制动力足。在湿滑路面急刹测试中,ABS介入及时,没有跑偏,安全感十足。
不过,电池可拆卸设计虽方便充电,但也影响了车架刚性。高速过弯时,车身有轻微“扭动感”,建议不要频繁激烈驾驶。
续航与三电技术:真实续航打几折?
官方标称M5系列搭载60V32Ah锂电池,CLTC工况续航约125公里。我模拟日常通勤(城市道路+少量郊区,平均时速35km/h),实测续航约105公里,衰减约16%,在电摩中属于正常水平。
这里要科普一下:CLTC工况是中国最新的续航测试标准,比旧的NEDC更贴近实际,但仍偏理想。真正影响续航的是驾驶习惯、气温、载重和路况。冬天开暖风、夏天开空调(M5暂不支持空调,但有加热手把),续航都会打折扣。
电池支持4A快充,从20%充到80%约3.5小时。但要注意,电池可拆卸虽方便,但频繁拆装可能影响接口寿命,建议日常使用固定充电桩。
竞品对比:M5系列 vs 小牛F100、雅迪冠能E8
我们拉三款热门车型对比:
项目 九号M5C+ 小牛F100 雅迪冠能E8
峰值功率 16kW 8kW 1200W(约1.6kW)
最大扭矩 215N·m 135N·m 12N·m(轮毂电机)
智能功能 L2级辅助驾驶、OTA、定速巡航 基础APP互联 无
续航(CLTC) 125km 110km 120km
售价 7499元起 9999元起 8999元起
很明显,M5系列在动力、智能、价格三个维度形成“降维打击”。小牛胜在品牌认知,雅迪赢在渠道覆盖,但论产品力,M5系列确实“卷”到了新高度。
用户真实反馈:买了都说“真香”?
我在九号社区扒了几十条用户评价,总结三点:
“动力太猛了,红绿灯起步永远第一”——一位M5C+车主原话。
“RideyGo!系统太方便,下雨天不用掏手机”——女性用户普遍好评。
“电池拆装有点重,女生搬上楼吃力”——真实痛点,建议小区配充电桩。
也有用户吐槽:“坐垫偏硬,骑30公里屁股疼”、“储物空间小,放不了全盔”。这些细节,厂家确实还有优化空间。
行业趋势:智能电摩,是风口还是泡沫?
M5系列的出现,说明一个趋势:电动两轮车正在从“代步工具”向“智能出行终端”进化。九号、小牛、华为合作品牌都在拼智能化、拼动力、拼设计。未来,L3级自动驾驶、车联网、能量回收系统可能会成为标配。
但问题也来了:安全监管跟上了吗? 16kW的电摩,极速近100km/h,是否该纳入更严格的驾照和保险体系?我们享受速度的同时,更要敬畏规则。
总结:7499元,买到的是什么?
7499元起,你能买到16kW峰值功率、L2级智能驾驶、OTA升级、ABS+TCS……这性价比,堪称“行业地震”。它不是完美的车——坐垫偏硬、储物小、电池偏重,但它的核心优势太突出:动力强、智能化高、价格低。
如果你是城市通勤族,追求效率与科技感,M5系列绝对是2024年最值得考虑的智能电摩之一。但如果你主要跑长途、载人载物,可能需要考虑更大车型。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你觉得智能电摩的“智商”应该优先于“动力”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另外,有老铁问我试驾时有没有摔过?实话实说,第一次开这么猛的电摩,过弯急了点,蹭了点漆……心疼了好久。所以,再强的车,也得慢点开,安全第一。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