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风云T11的优缺点以及可改进空间
我一开始关注风云T11,是因为它在细节上的调整让我觉得还算用心。尤其是在空间和安全配置上,感觉它有点底气。这车的车身尺寸我记得大致是5米左右,车宽也超过两米,大空间对我这种家庭用户挺有吸引力的。我也试过开朋友的几辆同价位的SUV,像长城的哈弗H6还有吉利的博越。在同一价位条件下,T11的空间表现算是比较突出的。坐进去,腿都挺得拉直,后排腿部空间不比一些豪华SUV差。座椅用料不错,软硬适中,长途坐着也不累。
说起动力,这个我还特别关注。官方标称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输出大概有150匹左右,我记得数据应当是不少。完全不用担心加速不够用,起步平顺,提速在城市里也挺顺畅。反正我开过的感觉,动力输出很平衡,特别适合日常上下班。有一次我朋友问我:这车是不是狠有劲?我只能笑着点头,毕竟日常用,够用就行。
谈起缺点,我得说,电池容量偏小。官方给出的纯电续航大概在250公里左右,虽然在城市通勤够用,但一出去郊游或者周末短途,依然觉得有点捉襟见肘。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作为一个未来趋势,它在续航方面还需补足点。毕竟,现在长途出行,百公里油耗大概8升,按目前,大约50块钱一百公里(这段是估算,实际会有偏差)。如果纯电续航不能突破300公里,长途出行还是有点担心。
回想起去年我带着老婆去郊外,试图用纯电模式跑个50公里,结果电量跑得飞快,还多亏我提前看好导航充电点,否则可能得绕远路。很多普通家庭用户跟我反映,电池小,续航不够,成了买车的第一顾虑。而T11对于想用纯电为主动力的家庭,可能真得多考虑一下。
智驾辅助,目前还不是第一梯队,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辅助方面,跟一些合资品牌比,差距还挺明显的。有一次我在城市中开,试用自动跟车时,几次出现临时刹车未反应的情况。这让我觉得,别看配置还挺丰富,其实有时候功能还不够聪明。我知道,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很多,但现实是,风云T11的ACC和自动变道还得靠后续软件优化。
车机系统嘛,算是还能用,但整体体验不算顺,也比不过友商那个反应快的系统。有一次,我朋友坐车,他试着用语音控制导航,结果语音识别出错了三次,挺搞笑的。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听说,很多用户都觉得界面布局不够友好,操作不够流畅。
坐椅子的设计也让我觉得遗憾。它不能多种方式折叠,比如说,要把后排变成一个睡觉的平面,不能完全实现。对自驾游用户来说,虽说车载床可能不是刚需,但有个平放倒的功能,确实会方便很多。像我妈,她长途旅游时,晚上就喜欢睡沙发一样的平躺,不能折叠的座椅还是个缺陷。
我还在想,如果副驾座可以改成零重力座椅,乘坐舒适度能提升不少。用过几次零重力座椅,腰背感觉轻松很多。后排能纯平放倒,尤其是长途拉行李或睡觉,可能比纯电续航更实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把座椅一放,睡一个小时,第二天精神还不错。
价格方面,风云T11正式上市,估计还会有一万左右的优惠。起步价大概可能19万元左右,稍贵点(这段是体感,总算了算,可能会有波动)。考虑到T10的价格,T11基本上没有更多优惠空间了。整体感觉,这车的定位就是中年大叔们喜欢,空间大,动力强,但续航和智驾还得继续跟上。
我其实对这个细节挺有兴趣。你们知道,走高速,油耗大概在百公里8升,而如果纯电,估算下来,百公里电能使用在20度左右(大概2元每度),也就40块钱一百公里。这个心算很粗糙,但差不多能反映实际。
说到改进,我一直觉得,能不能搞个大点的电池包?比如说,纯电续航能做到300+,然后辅助驾驶用华为的硬件,事故率降低,体验自然提升。考虑增设一款大五座车型,空间能更大点。副驾装个零重力座椅就更完美了。
后排平放这个设想,可能有点天真,毕竟结构设计不一样,但如果能改一改,那就完美了。你们觉得,要是22万起能买到这样的车,还会考虑换一台吗?(这段先随便抛个问号,留点悬念。)
这一路到真心觉得,风云T11是个挺有潜力的车,但也不是完美无瑕。你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在意的细节,觉得可以改的?或者,真要下一步,厂家短期内能不能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咱们拭目以待吧。
---
觉得这车的还挺看得过去的,只是那点续航和智驾,真得加把劲了。你们会不会像我一样,期待它能再大一点?或者,干脆把后排座椅改成睡觉平台?反正我这人,最看重的还是用得顺手,省心。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