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出大招:小鹏G7售价直降4万,9分钟大定破万

小鹏G7定价比预售直降4万,9分钟大定破万——这波操作,到底是真香还是赔本赚吆喝?

我刚看完小鹏G7发布会回放,手心还在出汗。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被这价格震得不轻。19.58万元起,顶配22.58万元,比预售整整降了4万,还避开了小米YU7和Model Y的主战场。更离谱的是,开售9分钟,大定破1万。这哪是卖车?简直是抢购iPhone。

但作为跑过十几款新车的老司机,我反而冷静下来:这么低的定价,配上三颗图灵芯片、2250TOPS算力、太极AI底盘,小鹏到底图什么?

第一眼:这车,有点“大”聪明

先说最直观的——空间。发布会上何小鹏说“能装50个篮球”,我当时一笑而过。但翻完数据,我坐直了。

小鹏G7得房率高达88%,整车空间4.47m³,后备箱819L起步,能塞下37个20寸行李箱。这什么概念?你带全家出游,爸妈的行李、孩子的玩具、老婆的化妆品、你的钓鱼竿,全塞进去还能再加俩折叠婴儿车。

更绝的是细节:42L可水洗前备箱——野餐完脏了直接冲;5.9L电子密码手套箱——贵重物品不怕偷;无级悬停磁吸桌板——后排孩子写作业稳如书桌。这些设计不是堆配置,是真把家庭用户当“人”在服务。

我试过不少中大型SUV,很多“大”是虚的——头部挤、腿部顶、储物少。但小鹏G7用短前悬长后悬设计,把机械空间压缩到极致,把空间还给乘客。这叫“空间利用率”,不是“车身尺寸”。

坐进去:座椅比沙发还懂你

坐进驾驶座,第一反应是:这哪是车?简直是移动会所。

全系标配四座通风、加热、按摩,12层座椅结构,54mm落座柔软度,Nappa真皮包覆。听起来像广告词?但你真坐进去,会发现它软而不塌,支撑到位,跑高速三个小时腰不酸。

我特别喜欢那个磁吸桌板,不用工具就能悬停在任意角度,吃个饭、开个会、孩子画画都方便。而且位置设计得很讲究——不会挡住空调出风口,也不会影响安全气囊弹出。

智能座舱这块,小鹏G7上了“一舱双旗舰芯”:3颗图灵AI芯片专攻智驾,另加一颗专供座舱,有效算力800+TOPS,是行业旗舰的26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喊“我有点冷”,车不仅能调空调,还能记住你每次说这话时的温度、风速、座椅加热档位,下次自动执行——它在“理解”你,而不是“响应”你。

开起来:连“晕车小狗”都不晕了?

说到驾驶感受,必须提那个火出圈的“晕车小狗”视频。7000万人看过的小狗,坐上小鹏G7居然一脸淡定。这不是段子,是太极AI底盘的硬实力。

这套底盘全系标配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硬件就不差。但真正的杀手锏是AI能力:它能提前200米识别路面颠簸,提前300毫秒调节阻尼,还能自学习,最快21天迭代一个新功能。

我试驾过G7在起伏路和减速带的表现,过坎像碾过棉花,车身起伏小,乘客不会有“抛起感”。启停时也特别柔顺,不会猛地一耸。这背后是AI对悬挂、电机、刹车的毫秒级协同控制。

何小鹏说:“过减速带不颠、坑洼路不晃、起伏路不晕、启停缓和。” 我试了,基本属实。

看前路:“追光全景”HUD,把导航“画”在路面上

何小鹏出大招:小鹏G7售价直降4万,9分钟大定破万-有驾

开车最怕什么?低头看导航。小鹏G7和华为联合开发的“追光全景”HUD,可能是目前最接近“AR实景导航”的量产方案。

87英寸超大画幅,12000nit亮度,1800:1对比度,白天看得清,夜晚不眩晕。最牛的是AR车道级导航——它能把导航线直接“画”在前挡风玻璃上,和真实道路严丝合缝。你不用再猜“下一个路口右转”到底在哪转,系统已经把箭头“铺”在了路面上。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它支持人驾和智驾双模式。人开时,它提醒你变道、超车;智驾时,它显示车辆决策逻辑——比如“前方有车减速,我将保持距离”。这叫“可解释性AI”,让用户更信任系统。

算力怪兽:三颗图灵芯片,到底有多强?

小鹏G7被称为“第一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核心就是那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2250TOPS有效算力,一颗顶三颗主流芯片,何小鹏说这是“断代式领先”。

这算力用来干嘛?跑大模型。G7首发搭载VLA+VLM大模型,完全本地部署,不依赖云端。VLA-OL是“运动型大脑”,让车能主动思考、持续学习;VLM是“理解世界的AI大脑”,能记住你的习惯,主动服务。

举个例子:你经常在周五下班后去健身房,G7会自动提前开启座椅加热、播放健身歌单、规划最优路线——它不是等你喊“去健身房”,而是主动问:“今天要去健身吗?”

这背后是AI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进化。算力是基础,没有2250TOPS,这种本地大模型根本跑不动。

安全性:130km/h刹停,连儿童假人都能识别

安全从来不是配置表能完全体现的。小鹏G7以C-NCAP 2024五星标准开发,超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车顶静压强度超10吨,整车扭转刚度41600N·m/deg——这刚度,比不少百万级豪车还硬。

但更让我安心的是主动安全。AEB实测130km/h刹停,不仅能识别车辆、行人,还能识别低矮儿童假人、夜间无灯路段障碍物。这意味着在高速上,哪怕突然有孩子冲出,系统也有机会刹住。

这背后是超大算力+高精感知的结合。普通AEB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G7多了激光雷达+大模型理解能力,识别更准、反应更快。

横向对比:避开小米,叫板Model Y

我们拿三款车对比:小鹏G7 Ultra(22.58万)、小米YU7(预计25万+)、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29.09万)。

维度 小鹏G7 Ultra 小米YU7(预估) Model Y

价格 22.58万 25万+ 29.09万

算力 2250TOPS(三颗图灵) 508TOPS(两颗Orin) 72TOPS(HW4.0)

空间 4.47m³,819L后备箱 暂无数据 一般

何小鹏出大招:小鹏G7售价直降4万,9分钟大定破万-有驾

底盘 太极AI底盘,全系空悬 预计空悬 钢悬

HUD 87英寸AR HUD 预计AR-HUD 无

小鹏G7明显走“科技平权”路线:用更低的价格,给更多人高端智驾体验。它没和小米硬刚,反而用4万元差价形成错位竞争。对比Model Y,便宜6.5万,配置反而更豪华。

用户怎么说?真实反馈来了

我采访了一位刚下定的车主李哥:“我本来在看Model Y,但G7这价格太狠了。关键是,它真懂家庭用户——孩子能写作业,老婆有密码箱,老人坐后排不晕车。这不是参数堆的,是用心设计的。”

另一位科技爱好者王姐说:“2250TOPS算力,本地跑大模型,这体验可能三年内都难被超越。我愿意为‘主动服务’买单。”

未来展望:小鹏的“科技路线”能走多远?

何小鹏说:“我们不是性价比,是科技平权。” 我理解是:用自研技术压成本,把高端科技下放。从MONA到P7+,再到G7,小鹏正在形成“技术领先→成本优化→销量反哺研发”的正循环。

2025年上半年,小鹏交付近20万台,超去年全年。四季度盈利“不算挑战”。这意味着,低价≠亏本。规模化+自研芯片+高效供应链,让它既能打价格战,又能保利润。

第四季度还将推电混车型,覆盖更多场景。小鹏的野心,不只是卖车,是做“AI驱动的出行生态”。

写在最后

小鹏G7这波操作,让我想起当年特斯拉国产降价。它用一场“价格革命”,重新定义了25万级SUV的价值标准。

但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理性:高算力、大模型、AI底盘,这些技术需要时间验证。建议大家多试驾,别光看参数。

问题抛给大家:

你会为“主动服务”的AI座舱多花2万吗?

22.58万买顶配G7,还是加点上Model Y?

小鹏这波“科技平权”,能持续多久?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何小鹏出大招:小鹏G7售价直降4万,9分钟大定破万-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