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汽车工程师们估计做梦都没想到,今年冬天给他们带来最大“惊喜”的,不是什么颠覆性的新技术,也不是竞争对手的弯道超车,而是来自邻居荷兰的一记“背刺”。这一刀下去,刀刀见血,直接让整个德国汽车工业的心脏——大众、宝马、奔驰,都开始心律不齐了。
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老巢,那条生产“神车”高尔夫的传奇生产线,现在已经开始闲下来了。车间主任在接受《图片报》采访时,那表情估计比开了十几年手动挡的老司机遇上堵车还难看。工人们开始轮流“带薪休假”,听着是美差,实际上心里慌得一批。这可不是什么设备检修,而是等着一颗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等米下锅。
要知道,高尔夫这款车,对大众来说可不是一般的儿子,那是亲儿子中的战斗机,常年贡献着集团全球销量的15%以上。它一停,就像一家的顶梁柱突然闪了腰,连带着在同一个工厂共用生产线的途观、途安,都得跟着喝西北风。大众本来日子就不好过,财报数字绿油油的,前三季度净利润掉了个12%,销量也在滑坡,电动车转型又是个烧钱的无底洞。现在好了,关键时刻,荷兰人直接把他们的输血管给掐了。
这出大戏的主角,叫安世半导体(Nexperia)。这家公司总部在荷兰,每年产的几十亿颗芯片,超过六成都是喂给汽车行业的。德系三强BBA,都是他们家的老主顾。你说巧不巧,荷兰政府前脚刚以“国家安全”这个万金油理由,从中企闻泰科技手里夺走了安世的实际控制权;后脚,我们在东莞的安世封装厂就“恰好”收到了指令——暂停部分芯片产品向海外出口。
这一下,欧洲车企的CEO们怕是连夜从床上惊坐起。你以为你买的是个完整的芯片?天真了。欧洲那边设计生产出来的,是晶圆,一大片不能直接用的“原材料”。真正把它变成一颗颗能上车的芯片,需要切割、封装,而这个活儿,超过70%都是在咱们中国的工厂里完成的。现在咱们不给封装了,荷兰安世总部总不能直接拿块晶圆给宝马,说“兄弟,自己回家切一下”吧?
有人可能要问,换个封装厂不就行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可这供应链的切换,哪是说换就换的?等你找到替代方案,调试好生产线,黄花菜都凉了。那边厢,客户的订单违约金,市场的份额流失,可是一分一秒都不会等你的。所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火急火燎地出来喊话,说是呼吁,其实就是给荷兰政府上眼药:赶紧的,把这事儿平了,不然大家一起玩完。
德国那些汽车行业分析师,已经给出了死亡倒计时:按目前的芯片库存,德国车企最多撑10到20天。一旦库存耗尽,面临的就是全面停产。这不是危言耸听。汽车产业是德国的经济支柱,贡献了全国GDP的8%,直接养活了72.7万人,算上相关的上下游,这个数字能飙到300万。这要是真停摆了,德国经济恐怕得直接进ICU。
这种场景,2021年全球缺芯的时候就上演过一次,当时德国停产了3个月,全年少造了120万辆车,损失超过300亿欧元。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但似乎总有人记吃不记打。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在哪?在于荷兰自以为拿捏了安世,就掌控了产业链的咽喉。结果一通操作猛如虎,才发现自己手里攥着的,不过是链条中的一环。而真正能让链条转起来的“润滑油”和关键“组装车间”,远在天边。美国人这些年挥舞着贸易大棒,搞脱钩断链,丢出去的全是回旋镖,最后都得砸回自己脑门上。荷兰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把老师傅的“精髓”学了个十足十,然后完美地坑了自己最铁的盟友。
现在,球又踢回了荷兰脚下。是撤回监管,承认自己之前那套“国家安全”的说辞是瞎扯淡,丢了面子但保住里子?还是硬撑到底,等着中方更严厉的反制,比如在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上做文章?看着荷兰媒体最近开始放风,说什么要“化解僵局”,这姿态,明显是软了。毕竟,在真金白银的经济损失和几百万人的饭碗面前,那点政治上的“面子”又能值几个钱?
所以啊,你看,全球化这盘大棋,还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想凭着一两张牌就掀桌子,最后大概率会发现,自己连裤子都输没了。对于这出欧洲内部的“宫斗戏”,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