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享界S9T纯电Ultra版在城区驾驶和哨兵模式下的实际电耗与续航表现,是否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让人有话要说

聊一聊享界S9T纯电Ultra版在城区驾驶和哨兵模式下的实际电耗与续航表现,是否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让人有话要说

我最近刚刚提了辆享界S9T,纯电Ultra版,配的100度电池,四驱,CLTC续航官方标的701公里。提车那会儿,车机显示还剩下94%的电,我心里挺高兴,想着这次跑城市里转转应该够用吧。现在用到第4天,开了不少,主要在城区快速路上跑,总里程到324公里左右。你知道我怎么测的?基本上每次停车都打开哨兵模式,结果电量还剩下约18%,这个数据让我琢磨:平均电耗大约在15.9左右。

聊一聊享界S9T纯电Ultra版在城区驾驶和哨兵模式下的实际电耗与续航表现,是否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让人有话要说-有驾

别说,刚开始我还挺担心,觉得这个续航会不会虚标?毕竟官方是701公里,是真实能跑出来吗?我特地算了算,大部分时间开哨兵模式,累计大约81个小时——大半天都在哨兵保安中巩固城市的静谧。我估算:76%的电能撑起了这324公里,加上81小时哨兵监控。

对比同级别车,比如比亚迪秦、特斯拉Model 3,电耗我衡量也不算差。比亚迪M8在我朋友那里开,满电20-21度,空调热风开着还能达到25左右(体感)。我曾经想过:哨兵模式到底耗电多大?我前阵子问了几个人,反馈都不一样。有人说明显掉电快,特别是有人走动的时候;有人告诉我600公里续航才合理,不然有点虚。

聊一聊享界S9T纯电Ultra版在城区驾驶和哨兵模式下的实际电耗与续航表现,是否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让人有话要说-有驾

这里我插一句,开启哨兵模式究竟耗电量怎么样?——你们说会不会觉得我太偏执?但实际上,开启哨兵时,感受到车周围动静大,耗电肯定快。其实我在车上也贴了个警示牌提醒开启哨兵,有时候开着开着忽然想:不开哨兵是不是还能多跑点?我试过不开,跑了80-100公里,有时候觉得更省电。

说实话,像我之前用的小鹏P7,满电停放七天就没电了,这种情况挺揪心。享界S9T明显比它耐用一些,但也不能太奢望省电。毕竟,电子设备加上哨兵监控,电池的耗电速度还挺快。不瞒你说,一开始我还没太注意这个,后来才发现,开哨兵的时侯电耗明显比不开快一倍左右(我猜测,也许是因为哨兵不断检测、录像什么的,持续活动真费电)。

那我再说点细节,我刚才翻了下我手机相册,里面有几张在车内拍的照片,屏幕上显示电池剩余18%,居然还能跑400公里+(预测)。但我心里也清楚,官方的宣布只是一种‘官方说法’,实际用起来总不能有那么理想吧。对于我平时上下班用,城里堵车、路况复杂,续航表现远远没有官方那么光鲜。

聊一聊享界S9T纯电Ultra版在城区驾驶和哨兵模式下的实际电耗与续航表现,是否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让人有话要说-有驾

对了,聊到续航的实际体验,你可能会问:这个低电量会不会显得安全隐患?我想,平时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我基本都在城里跑,哪怕剩点电也不会跑得太离谱。一次堵在高速,掉了点电,心里还是有点虚。带个充电宝,还是得正常。你看,供应链上某一批次车的电池表现不一样,像我这个版本,电池表现稳定,但我听说有人体感电耗偏高,可能跟生产批次有关。

咱们再说点细节,像我朋友的那辆车刚出厂时也是官方说70公里左右的续航,实际用下来,电耗会比官方数据高出不少,尤其遇到空调或者堵车的情况(我在实操中也遇到过,况且估算大概偏高了10%左右吧)。我觉得,厂商有些数据是理想状态,实际日常应对还得靠自己经验。

聊一聊享界S9T纯电Ultra版在城区驾驶和哨兵模式下的实际电耗与续航表现,是否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让人有话要说-有驾

站在用户角度,享界S9T的实际表现是不是能满足我们日常需求?我真心觉得要看用法。如果你只是家用,不追求什么极限续航,挺舒服的。反正我,除了觉得哨兵偶尔吃电得厉害外,整体表现还算说得过去。如果真要做个长途旅行,光靠官方续航可不行。我的心算(估算下):纯电每公里成本大概0.3元左右,电池快速消耗有点费油的意思。

还记得、有点小令人发笑的呢,销售跟我说,这个新车保值率还可以,尤其像你这么用。我当时就想:这话我听多了,但没细想过,似乎在不同人心中保值标准差别挺大。你说,像我这种爱折腾它的,保值率究竟高不高?这个问题挺难搞。

聊一聊享界S9T纯电Ultra版在城区驾驶和哨兵模式下的实际电耗与续航表现,是否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让人有话要说-有驾

基本上,我觉得享界S9T在市区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但不要被官方数字冲晕头。实际体验多了,电耗和续航变得更接地气。你要是问我:对于日常通勤来说,这车满足程度到底怎么样?我想:如果你对续航不那么苛刻,觉得偶尔低电量也无所谓,感觉还能狠下心去试试。反正我目前还处于观察阶段,想知道:你身边的朋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续航缩水的事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