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不少骑电动车出门的朋友可能都感觉到了,路上的交警和戴着红袖章的检查人员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查得也比以前严了不少。
有人心里可能还在纳闷,不就是骑个电动车代步嘛,怎么突然就成了重点关注对象了?
其实,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场全国范围内,针对电动车安全管理的大规模升级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从今年8月份开始,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新的管理措施,这次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直接从生产、销售到上路骑行,全链条地进行规范。
咱们老百姓日常出行离不开这“小电驴”,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跟咱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今天就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一切的根源,要从几年前开始实施的电动车“新国标”说起。
大家可能还记得,2019年国家推出了新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还必须带有脚踏板。
为什么要定这么个标准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安全。
在那之前,市面上的电动车五花八门,很多所谓的“电动车”速度快得能跟摩托车并驾齐驱,车身又大又重,刹车性能却跟不上,马路上横冲直撞,交通事故和火灾隐患非常大。
根据官方统计,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逐年攀升,其中百分之八十的火灾都是在充电时发生的,造成的伤亡触目惊心。
所以,国家出手制定标准,就是为了给这匹脱缰的“野马”套上笼头,保障咱们所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政策出台后,总有一些商家和个人想方设法地“钻空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限制速度,我就给你“解码提速”;你限制重量,我就给你换个更大容量的电池来增加续航。
这些违规操作让新国标在很多地方的执行打了折扣。
不过,这种“猫鼠游戏”现在是玩到头了。
国家层面最近又推出了更严格的技术要求,可以说是给违规行为彻底焊死了大门。
比如,新规强制要求整车出厂时,车辆、电池和充电器必须是一一对应的,相互绑定,你换个别的充电器或者电池,车子可能就没法正常工作。
更厉害的是,车辆内部系统被设定了程序,一旦检测到时速超过25公里,就会自动断电减速。
这样一来,从技术源头上就杜绝了非法改装的可能性。
北京、扬州等地从七八月份开始的专项整治行动,就是这次全国性严管的信号弹,有的企业因为卖违规车被罚了五万块钱,这已经不是口头警告那么简单了,是实打实的处罚。
那么,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卖车的商家不能再卖哪些车,另一个是咱们自己骑车时哪些行为会被严查。
先说说销售环节,这回对商家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三类车是明令禁止销售的,咱们去买车的时候也得睁大眼睛看清楚。
第一类,就是没有获得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C认证”的车辆。
这个3C标志,就像是产品的“身份证”,代表它经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在质量和安全上是合格的。
一辆正规的电动车,不仅整车要有3C认证,它的电池、充电器这些关键部件也都要有。
如果一个商家卖的车拿不出这个认证,或者车身上找不到这个标志,那这车八成就是来路不明的“黑户”,质量没保障不说,买了之后连牌照都上不了,等于买了一堆废铁。
第二类被禁售的,就是非法改装车。
这是这次整治的重中之重。
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宣传他们的车能跑多快、续航多远,背地里就是通过破解限速程序、增加电池数量或者把相对安全的铅酸电池换成能量密度更高但也更不稳定的锂电池来实现的。
这种“魔改”过的车,安全性能会大打折扣。
你想想,车架、刹车系统都是按照25公里的时速设计的,你非要让它跑到五六十公里,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刹得住吗?
车架能承受得住吗?
所以,现在谁要是再卖这种改装车,就是顶风作案,一旦被查到,处罚会非常严厉。
第三类,是那些还在库存里的“旧国标车”。
在新国标刚实施的时候,国家给了一个过渡期,允许商家把之前生产的旧标准车辆卖完。
但是这个过渡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明确规定,到今年年底,也就是12月31日之后,将全面禁止销售旧国标电动车。
所以现在还在卖旧国标车的商家是在清仓甩卖,而咱们消费者如果现在要买车,一定要看清楚车辆的生产日期和执行标准,别贪图便宜买了一辆马上就要被淘汰的车型。
管住了卖车的源头,接下来就是对咱们骑车人的日常行为了。
有四类行为是现在各地交管部门严查的重点,稍不注意就可能收到罚单。
首先就是自己动手改装或者加装。
不光商家不能改,车主自己也不能。
像深圳交警在路上设卡,直接用秤来称重,你的车要是超重了,那就得接受处罚,这个办法可以说是简单又有效。
还有很多人喜欢在夏天给车子加装遮阳伞、挡雨篷,觉得能遮阳挡雨很方便。
但这种加装行为隐患极大,它会严重影响骑行时的视野,增加风阻,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导致车辆失控摔倒,造成二次事故。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开展拆除遮阳伞的行动,连加装个保险杠都可能被认定为违法加装,像北京就有企业因为这个被罚了三万块。
其次,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交通违法行为。
比如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行、骑车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等等。
以前可能交警看到了,批评教育一下就放行了,但现在不一样了,监控抓拍和路面执法都非常严格。
天气热、路程近,都不是不戴头盔的理由,安全头盔是保护我们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些交通规则必须严格遵守。
再有就是车辆的停放和充电问题,这一点尤其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消防安全。
现在各地查得最严的就是电动车“进楼入户”和在楼道里充电。
很多人为了图方便,把电池提回家里或者在楼道里拉个插线板就充电,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电动车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爆燃,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后果不堪设想。
各地的消防条例里都有明确规定禁止这种行为,一旦发现,不仅会受到处罚,甚至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在路边的乱停乱放现象也得到了整治,像广州就对地铁口等区域的电动车停放乱象进行了集中清理,还市民一个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
总而言之,这场从上到下的管理升级,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罚款,也不是为了给大家添麻烦,而是为了纠正过去那些不安全的习惯,让咱们每个人的出行环境变得更安全、更有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