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点长,懒得回忆,邻居老冯干脆就叫它“锐胜那款新MPV”,反正他也不关心成都那场大会的来龙去脉。就在去年秋天吧,听说北京汽车制造厂旗下的锐胜汽车被拉出来单做品牌,在什么快手光合大会刚亮相那会,咱们小区业主群炸了锅,张姐刚想换车,问是不是就这一家的MPV便宜还不用抢。
这阵子有个怪现象,MPV市场变味儿了。一个是高端那一堆,价格挺吓人,像是专门给大老板看得起似的;一个是低端的,买完都抱怨后排冻屁股,座椅硬邦邦。村里修车那位晓明哥特别看不上,说“现在啊,MPV不如咱老年的面包车实在”。但中间档位,大家买车都找不到感觉,配置不是这缺那、体验也就那样——整得谁家孩子结婚、谁打工做点生意,都差点没地儿坐。
锐胜就跟“鲶鱼进池子”似的,混出了点新花样。用董浩叔叔的话说——那天销售顺嘴提的,说他们专门抓住了咱们12到25万这段儿价位,说白了就是真懂普通家庭和小老板的心思。销售小李说锐胜逆市还翻番了,份额从23%涨到37.9%,嘴上可美了:“高铁都不敢这么涨”。不过这数据群里老王自测,还加了句“统计口径别太信”。
前年锐胜挂牌独立后,听说不光产品、营销可以自己琢磨,渠道也更随意点。工厂里师傅吹牛说以后专专心心搞MPV,不像以前啥都掺。最近流行一句“不是序列,是专业”,坐办公室的都爱挂嘴边,其实咱买车的,只管今儿怎么用。
说到用,锐胜这车倒有些细节琐事。前两天周末,僵在小区门口等车的孩子抱怨,门板上那个USB接口被笑称“充电龟速”,可偏有人推荐,说是真方便晚上露营用。冷门配置里,后排小窗户能半开,夏天透气效果竟然不错。驾驶感受嘛,小李帮开过一次,说方向助手调得还算省力,但底盘急刹车时有松垮感——这事师傅也认,说国产MPV底盘“还得调”,老生常谈。
新老车对比,不得不插一嘴,群友陈哥吐槽他以前那台老北汽制造的面包车,居然连空调都不是标配。“当年冻脸都习惯了”,他现在最在乎后排出风口能不能吹到三排。据说锐胜独立后,冷风覆盖面拓宽了点,保养也不用再排一个月队,维修开票据能拍照发给群里老板娘——谁都偷懒。
最近还传来段事故,前厂路口那辆白色锐胜在雨天冲了边沟,听说安全气囊都弹了。邻居说维修师傅处理这车挺讲究,用了回收零件还带保修,被大家吹成“一块板能顶三家修理厂”。其实国产车用料……话说回来,也就是工厂师傅嘴里那句:别老盯着进口货不放。
新品牌嘛,总归还有不少山寨配件混市。群里有时闹误会,说锐胜加热座椅要选装,急坏小孩妈。销售后来澄清,大多主力车型其实配齐了,细心的陈姐还问:能不能像老款那样加一个点烟器?师傅苦笑,“点烟器都快在新车里绝迹了,还想原厂配?”
听说锐胜未来五年要砸200亿进去,全价值链都数智化,营销口号喊得挺热闹。厂家说服务会更有温度,但小区修车的还是要看师傅脸色——“系统快是快,很快,用户等报修也快”。二手锐胜,大街上见到的还少,有师傅说,等第一批车到三年车龄,再看看新老质量到底差多少。
最后,陈姐最近手劲儿重,开锐胜后门还把孩子的玩具夹在缝里,邻居拍照发群,调侃说这车门不够“智能”,能夹小恐龙下次记得报保险。师傅摸了摸颗粒感的把手,说:这东西,可没啥标准,用户用了才知道,谁也别太当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