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的是特斯拉在美国那边推出了一款更便宜的Model Y和Model 3。

简单来说,就是拿掉了一些不太常用的雷达,续航里程稍微缩短了一点,但价格一下子就便宜了五千多美元。

这消息一传到国内,大伙儿的脑洞就收不住了,纷纷开始琢磨:这要是同样的招数用在中国市场,把价格直接干到二十万以内,那会是个什么场面?

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有驾

会不会像抢白菜一样被抢疯了?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因为它不光关系到特斯拉自己,更牵动着我们整个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神经。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个事实,很多人可能觉得特斯拉是高端、科技的代名词,买它的人都是不差钱的主儿。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每个月公布的汽车销量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中国,真正撑起特斯拉销量大旗的,恰恰是它最基础、最便宜的那个版本。

就拿满大街跑的Model Y来说,那个最入门的后轮驱动版,自己一个版本的销量就占了整个Model Y家族的将近六成,比那些续航更长、性能更猛的高配版加起来卖得都多。

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有驾

Model 3的情况也差不多,卖得最好的永远是那个入门款。

这就说明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选择特斯拉的时候,心里都有一本账。

他们看中的是特斯拉这个品牌带来的科技感和品牌光环,但对于那些花里胡哨、价格昂贵的配置,比如那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全自动驾驶功能FSD,绝大多数人是选择不买单的。

有数据显示,愿意多花好几万块钱选装FSD的人,也就一成多一点。

近七成的车主都觉得,车上自带的基础辅助驾驶功能,配上一块足够日常通勤的电池,就已经完全够用了。

这就像我们买名牌衣服,很多人可能只是想买一件印着logo的基本款T恤,而不是去买那套动辄几万块的秀场款。

大家追求的是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钱,享受到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为了一堆可能用不上的“冗余功能”去支付高昂的溢价。

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有驾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特斯拉的另一个“杀手锏”——降价。

跟很多品牌那种遮遮掩掩、搞一堆复杂优惠条件的促销不一样,特斯拉的降价向来是简单直接,说降多少就降多少,要么就是给你一个长期的免息贷款,让你感觉压力小了很多。

这招可以说是百试不爽。

咱们可以回忆一下前几年的几次大降价。

比如2022年10月份那次,Model Y一下子便宜了三万块左右,结果下个月的交付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环比猛增了百分之二百四十二,直接卖出了五万多台。

到了2023年年初,又降了两万多,结果整个第一季度的销量,在整个车市都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硬是顶着压力卖了九万多台,实现了逆势增长。

哪怕是今年年初那次,只是稍微降了七千多块钱,当月的销量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四万台。

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有驾

有专门研究这个的机构分析过,特斯拉的价格每降低一万块钱,就能吸引到比原来多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新客户。

按照这个算法,如果Model Y真的能把价格降到二十万以内,那它面对的就不是现在这个级别的消费人群了,而是一个规模可能超过百万的巨大市场。

所以说,以特斯拉目前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口碑,降价就是最有效的销量兴奋剂,一针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除了数据,咱们再聊聊身边的感受。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开特斯拉的人,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买车的逻辑很特别。

有人就直说:“三十万买特斯拉,觉得是给自己买了个轻奢品;要是能降到二十万,那简直就是‘名牌平替’,性价比爆棚。至于内饰简单点,像个毛坯房,或者没有座椅通风这些小细节,都能接受,毕竟我开出去的是一台特斯拉。”还有一些从油车换到电车的车主,他们的想法更直接:“第一次买电车,肯定想选个行业里公认的标杆,配置只要够用就行,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网络铺得到处都是,出门充电方便,这才是最实在的。”这种心态其实很普遍,就是想用最低的成本,给自己贴上一个“科技”和“新潮”的标签。

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有驾

这跟很多人买手机非苹果不买的逻辑很像,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

考虑到国内庞大的苹果手机用户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恰恰就是廉价版特斯拉最精准的目标客户。

那么,如果这只“价格猛虎”真的冲进了二十万以内的市场,压力会给到谁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原来手握二十万预算的消费者,可能正在小鹏、智己、比亚迪这些国产品牌之间纠结。

特斯拉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需要“踮踮脚、加点钱”才能够到的选择。

可一旦这个门槛消失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有驾

这就好比你本来打算买台大众迈腾或者丰田凯美瑞,结果旁边奔驰C级突然宣布二十万就能开走,你心里能不咯噔一下吗?

像小鹏G6、智己L6这些在产品力上直接对标特斯拉的车型,将会面临最直接的冲击。

这无疑会进一步加深一些消费者心中“买电车就得买标杆,标杆就是特斯拉”的印象,从而挤压我们自主品牌在这一价格区间的生存空间。

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国产品牌就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束手就擒了呢?

我觉得也完全不必这么悲观。

今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特斯拉一家独大的时代了。

特斯拉的优势很明显,品牌响亮,三电技术成熟,智能化标签深入人心。

特斯拉推廉价版,或降至20万内,压力给到国产电动车-有驾

但它的短板也同样突出,比如那个被无数人吐槽的极简内饰,硬邦邦的乘坐感受,以及在迎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智能座舱体验上,其实已经有些跟不上趟了。

反观我们的自主品牌,恰恰是在这些特斯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下足了功夫。

同样是二十万左右的价位,我们能买到什么?

有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进车里,主打家庭舒适的理想;有在内饰用料、豪华感和用户服务上做到极致的蔚来;还有搭载了华为智能座舱,语音交互体验一流的问界。

中国车企更懂得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不仅仅是一台代步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舒适的、充满娱乐性的生活空间。

所以,廉价版特斯拉的到来,更像是一条凶猛的鲶鱼,它会搅动整个市场,让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可能会淘汰掉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但同时,它也会逼着我们优秀的自主品牌不断进步,在保持自身舒适化、智能化优势的同时,努力去补齐在三电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短板。

这场对决,与其说是单方面的碾压,不如说是一场高手过招的开始,最终谁能赢得消费者的心,还得看各自的真本事。

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神仙打架,我们最终是受益的,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