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

说起王传福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比亚迪那个老板”。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如今站在新能源汽车浪潮顶端的男人,早年其实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村娃。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他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也不是一出社会就坐拥资源的幸运儿。相反,他的人生开局,充满了苦、累、穷、难。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硬是在时代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把比亚迪从一个小作坊,做成了全球新能源车的“领头羊”。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王传福和他背后的比亚迪,是怎么一路逆袭、实现从电池小厂到全球新能源巨头的。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十口人,穷得叮当响。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他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两年后,母亲也因劳累过度撒手人寰。家里一下子只剩下兄妹几人相依为命,姐姐早早出嫁,妹妹寄养亲戚家,唯一的大哥辍学打工供王传福读书。

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王传福没有,他咬牙坚持,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南工业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南大学),成为全家人的骄傲。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研究生,留院工作,成了当时研究院最年轻的副主任。按理说,这已经是“人生赢家”的节奏了,但王传福却不甘心——他想干一番大事业。

1994年,日本因为环保考虑,准备退出传统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机会,于是建议研究院抓住这个市场空挡,提前布局。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结果呢?被否了。对,就是一句冷冰冰的“不行”。

他一明明是个机会,偏偏没人愿意试。这时候他就明白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王传福做了个看起来“疯了”的决定——辞职创业。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问题是,哪有钱啊?创业,最缺的就是启动资金。

他到处找人借钱,说动了他表哥吕向阳。吕向阳当时自己也不是富豪,但好歹在银行干过几年,有点积蓄。就这样,表哥掏出250万元,成了比亚迪的第一笔天使投资。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别小看这250万,按照现在的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四五千万。

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成立。但问题又来了没钱买自动化设备,咋办?王传福直接整了个“反套路”的操作——用人代替机器。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他把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拆成几十个环节,每个环节安排人工操作。不仅节省了设备成本,还给当时大量下岗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你别不信,就靠这“土法炼钢”的办法,比亚迪的生产成本比日本企业低了40%。没多久,台湾的大霸电子就被他打动,直接下了大订单。三洋的市场,硬是被他抢了一大半。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紧亚洲金融危机来了,日本电池企业一片哀嚎,而王传福的比亚迪却逆势而上,五年时间,直接干成全球第三大电池供应商,跟三洋、索尼并肩。

看到比亚迪崛起,日本企业开始不服气了。2002年,三洋直接把比亚迪告上了美国法庭,说他们侵犯了锂电池专利。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但王传福早有准备。他从1999年起就设立了知识产权部,每年投几千万做专利防护。面对三洋的起诉,他不仅应诉,还反手告回去,表示自己用的是改进型专利。

结果呢?三洋认怂,选择和解。索尼随后也来找茬,结果因为比亚迪拿得出授权文件,加上客户摩托罗拉力挺,索尼也败诉。这一来二去,日本企业的“专利封锁”被比亚迪一一撕破。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2003年,王传福去参观一家手机模具厂,发现他们居然也在做汽车模具。他突然意识到造汽车,其实很多流程可以靠人力完成,比亚迪恰好擅长这个。

他花2.69亿收购了经营不善的西安秦川汽车厂,正式跨界进军汽车行业。这事一出,市场都看傻了,股价直接腰斩。大家都觉得他疯了你一个做电池的,跑去造车?这不是找死吗?

比亚迪如何逆势跃升新能源领跑者?-有驾

但王传福咬死不松口“我们自己有电池,成本低,只要把车做好,就一定能赢。”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说实话,比亚迪造车刚开始确实不怎么样,第一款车外包生产,质量太差,直接被雪藏。

王传福痛定思痛,决定以后所有东西自己来。

他带着团队研究了几十辆二手车,逐个拆解,学习非专利技术,改造细节规避风险。

2005年,F3车型横空出世。虽然外形跟丰田花冠有点像,但价格砸下来之后,立马就火了。

比亚迪靠着自产零部件、自建供应链,硬是把成本压到不能再低,销量一路飙升。

2007年,王传福放出豪言“我们要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品牌!”

当时很多人听了都笑了,说他是“痴人说梦”。

但他不是说说而已。

他早在研究院时期就参与过国家电动车项目,之后更是重金投入新能源研发。2008年,比亚迪推出全球第一款插电混动车F3DM,还拿到了巴菲特2.23亿美元的投资。

注意了,巴菲特原本想投5亿美元,王传福却只拿2亿多,理由很简单——不想让外国资本控制公司。

这种战略眼光和定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虽然发展很快,但比亚迪也出过问题。

当年为了冲销量,高压KPI搞得经销商苦不堪言,再加上产能跟不上、质量翻车,直接引发信任危机。

经销商纷纷跑路,甚至爆发了冲突。

王传福意识到问题严重,亲自出手,强行整顿品控,定下“平均两年内故障数小于1”的硬指标。

三年之后,比亚迪重新赢回市场信任。

2016年,比亚迪内部又来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供应链大换血。

王传福定下规矩凡是自家零件达不到国际标准,一律换掉,哪怕是自家工厂生产的也不行。

他甚至关掉了自家的座椅厂,规定必须有一半零件从外部采购。

这操作看着“自残”,但效果显著——比亚迪的全球订单越来越多,供应商也更愿意合作。

到了2024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突破41万辆,同比增长71%。

泰国工厂建成,匈牙利工厂签约,业务覆盖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妥妥的国际大厂。

很多人还在观望新能源的时候,王传福和比亚迪,早已经在前面跑了几圈。

王传福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典型的草根逆袭史。从农村少年到新能源巨头,他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都是实打实的打拼出来的。

他不是运气好,而是永远在为机会做准备。他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用命去拼。在很多人还在等风来的时候,他早就在造风口。有人说他是“血汗工厂”的老板,有人说他“靠抄袭起家”。

但你要知道,比亚迪背后,是无数普通人靠双手改变命运的故事;是中国制造,一点一点砸碎技术封锁的过程。

这世界没有天降的英雄,只有默默扛起生活的普通人。王传福不是天生的赢家,但他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别看不起任何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叫“绝不认命”的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