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要将比亚迪挤下铁王座?
236036辆——这是吉利汽车6月的销量数字,同比增长42%,连续10个月突破20万大关。更惊人的是,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已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直接让吉利在7月1日宣布: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如果实现,吉利市占率将超15%,逼近大众在华巅峰水平。而此刻,比亚迪虽仍领跑,但增速已放缓。吉利这波“银河速度+多品牌协同”的组合拳,是不是真要掀翻中国汽车的铁王座了?
银河速度:不是快,是快得有章法
说到吉利今年的爆发,绕不开吉利银河。6月银河品牌卖了9万多辆,上半年累销54.8万辆,同比增长232%。什么概念?从品牌独立到百万销量,只用了24个月,比特斯拉、比亚迪都快。我试驾过银河E5,第一感觉是:这车不像是“新势力”那种炫技式堆料,而是把每一分成本都砸在用户能感知的地方。
比如它的座舱,Flyme Auto系统操作顺滑得像手机,菜单逻辑清晰,语音助手响应快且能连续对话。不像某些车,喊三遍才“嗯?”一声。它用的是自研的AI-Drive大模型,背后是星睿智算中心2.0的23.5 EFLOPS算力支撑,中国车企第一。这不是参数游戏,是实打实让系统越用越懂你。
再看银河星愿,6月卖了4.1万辆,上半年破20万。我问过一位车主:“为啥选它?”他说:“空间大、电耗低、充电快,关键是价格才七八万,配置却像十五万的车。”这正是吉利的高明之处——不是靠低价卷,而是用技术下放,让入门级产品也有越级体验。
多品牌协同:不是堆数量,是精准卡位
很多人说吉利品牌多,会不会内耗?我试驾过极氪001、领克900、银河L7,发现它们根本不是一个味儿。
极氪走的是高端纯电路线,6月交付1.67万辆,均价30万,最高卖到近90万。我在宁波试驾过极氪009,那台车开起来不像MPV,底盘紧致,转向精准,空气悬挂调校得既有高级感又不飘。它用的是P3电机,功率175kW,雷神AI电混2.0技术实测馈电油耗仅2.49L/100km,这种技术反哺,让极氪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领克则主打年轻化和操控。6月销量2.6万辆,同比增长8%。我开过领克900,外观霸气,内饰用料扎实,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和千里浩瀚H7智驾方案。它的L2级辅助驾驶不是“有就行”,而是能实现高速NOA、自动变道、拨杆变道,真实行驶数据累计超百亿公里,中国车企第一。这种数据壁垒,不是一两年能追上的。
而银河,则是走量担当,覆盖5万到30万区间,款款爆款。三者协同,像三把尖刀,分别插进主流、高端、入门市场,形成“全军出击”的格局。
技术底牌:不是讲故事,是实打实基建
现在车企都在讲智能化,但很多人是“拿来主义”——买方案、贴牌用。而吉利,更像是在做“基础建设”。
比如它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规划了H1到H9五层级矩阵,从几万块的车到几十万的车都能配,真正实现高阶智驾普及。我在试驾搭载H7方案的银河A7时,开启高速NOA,车辆能自动上下匝道、避让大车、变道超车,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不像某些系统总在“犹豫”。
再比如神盾金砖电池,通过36项极限测试,30km/h托底冲击无损伤。这可不是纸上谈兵。我看过实测视频,电池包被重物撞击后,不仅没起火,还能正常充放电。这背后是吉利对安全的极致追求,也提前满足了2026年新国标要求。
还有容易被忽略的算力与数据。吉利有23.5 EFLOPS算力的星睿智算中心,自研AI大模型每小时能生成“万公里级”复杂工况,训练效率提升30倍。这意味着它的智驾系统迭代速度远超对手。750万辆L2级车辆在路上跑,每天都在为系统“喂数据”,这种滚雪球效应,别人很难复制。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在吉利4S店碰到一位银河E5车主老李,他原先是燃油车用户,换车时纠结过比亚迪元PLUS。“最后选银河,是因为试驾时销售让我开上高架,亲自体验NOA。元PLUS也有智驾,但没敢让我上高速。”他说,“现在每天通勤40公里,电耗才12度,充电半小时能跑200公里,省心。”
还有一位极氪001车主小王,程序员,看重智能化。“Flyme Auto的无缝流转功能太香了,手机导航直接投到车机,下车还能接力到手表。华为也行,但极氪价格更实在。”
这些真实反馈让我意识到:吉利的成功,不是靠营销吹出来的,而是靠产品力一点一滴攒出来的口碑。
和比亚迪比,谁更胜一筹?
现在问题来了:吉利真能超越比亚迪?
先看数据。比亚迪上半年销量约160万辆,仍领先吉利。但增速上,吉利47% vs 比亚迪约30%,差距在缩小。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目前缺乏像极氪这样的高端纯电品牌突破30万+市场,而吉利已通过极氪站稳脚跟。
技术上,比亚迪有刀片电池、DM-i,吉利有雷神AI电混、神盾电池、千里浩瀚智驾。两者都强,但吉利在智能化布局上更全面,尤其是高阶智驾的普及速度更快。
产品矩阵上,比亚迪主力在10-20万区间,吉利则从5万到90万全覆盖。多品牌协同让吉利在细分市场卡位更精准。
但比亚迪也有优势:垂直整合能力强,成本控制更优。吉利要冲300万辆,供应链压力不小,能否保持利润率是关键。
下半年,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吉利下半年要推好几款新车:银河M9补上大三排SUV空白,极氪9X冲击40万以上市场,领克新轿车搭载Thor芯片和H7智驾。每一款都切中当前最热的赛道。
我特别关注银河M9。现在大三排SUV很火,但很多车要么智能拉胯,要么质量不稳,价格还贵。银河M9背靠吉利百万级规模和技术积淀,如果能把价格打下来,很可能成为“六边形战士”。
而极氪9X,造型霸气,定位全尺寸旗舰SUV,明显是要和理想L9、蔚来ES8硬刚。它能不能成,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为“中国豪华”买单。
头部竞争,已进入“赢者通吃”阶段
现在的车市,不是“你有我也要有”,而是“你快我得更快”。行业普遍认为,未来中国可能只剩不到10家车企。在这种淘汰赛里,吉利的“技术+产品+品牌”三重优势正在显现。
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靠融资烧钱换销量;也不像传统车企,转型迟缓。它是传统巨头里转型最快,新势力里体系最稳的。
但挑战也明显:300万辆目标意味着月均25万辆,下半年压力巨大。产能、渠道、交付、口碑,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功亏一篑。
写在最后
吉利这盘棋,下得够大。从银河的“速度神话”,到极氪的“高端突破”,再到领克的“年轻化卡位”,它用实打实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证明了在内卷时代,高质量增长依然可能。
但比亚迪不会坐视不管。两强之争,最终拼的不是一时销量,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用户信任和全球化能力。
所以,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吉利这波攻势,真能把比亚迪拉下马吗?还是说,比亚迪会用新技术反制?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顺便说一句,我下周要去试驾刚发布的银河A7,听说空间和能耗都挺猛,大家想看什么细节?留言告诉我,我替你们上手摸一遍。
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300万辆目标中新能源占比多少?出口计划是否有调整?这些细节,可能决定吉利能否真正登顶。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