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

后备箱的盖子合上时发出清脆的一声,像是给这个夜晚画上了一个句号。门店外还零星站着几拨人,指着问界M8的车身比划,老婆管孩子,老公盯着后排座椅,销售员早已练就了不动声色的脸。不远处,一辆问界M9孤零零地停着,身上反光板映出一点落寞的光——天知道,两个月前它还是展厅里的流量担当。你如果在这里走一圈,少不得疑惑:“同样大小,买M8还是M9?六座到底真有那么香?”

先来说说销量。自打上市,问界M8用了一种几近直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存在感:第二个月供应不足都能卖出去一万两千台,之后每个月二万多台,排队提车。就像超市里限量的电视机,原本瞄准了M9入门款的那批人,发现M8往上堆配置还便宜十来万,果断转走。问界M9的销量自然被分流,降到如今一万都保不住。好家伙,这市场,有时候忠诚跟钱比起来,薄得像4S店里的纸杯。

这些表现背后,其实没多复杂的烹饪技巧。问界M8定位大型SUV,尺寸和M9几乎复刻,35万到40多万的区间,横在理想L9和腾势N9之间。不必多说,消费者对比着看,反正自己是赞助商,也是裁判。内饰直接借用了M9的包工头,激光雷达全系标配,顶配又埋进更多毫米波雷达。你以为将来开车可以“解放双手”?现实是遇见红灯还得解放自己的胆子。智能驾驶只是个好听的前缀,真正拍板的是你本人。

续航方案,纯电和增程两条路。纯电版最多能跑235公里,口袋浅一点的只能选160公里。反馈显示,增程版更受欢迎。油和电的结合,这届中国家庭的务实标签写在纸面上。我见过太多充电桩安装指南“死磕”小区物业,到了头还得找加油站续命。想充电自由,要么你是独栋别墅业主,要么你有份额直接买变电站——大多数人只能现实一点。

座椅布局才是突破口。六座,四个大人加俩孩子,各自都能有点自由空间。第二排独立座椅,讲究些还能“零重力”躺平,但这个奢侈功能只留给顶配客户。五座怎么了呢?实际需求里,六座更像是多给家庭一份“都能带上”的安全感,放倒还能装行李。数据显示,订单里六座版本占了七成,一切以空间优先原则。只要不是一家三口出行,都知道“多一个空座就是多一种不打架的可能”。

车头设计上有人说前卫,有人说老气。一半在吐槽华为的“工业美学”做得有些像银行门口的接待专车。可车主的审美很有分层:年轻人买车图个追风,四十岁的“财务自由”群体要低调,不喜欢花里胡哨,稳稳当当才对胃口。问界M8这种面相,注定是家用消费的“老少配”。

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有驾
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有驾
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有驾

鸿蒙车机,指令响应快,语音交互也没什么硬伤。智驾系统吹得天花乱坠,一到实际场景,有时还得多留心眼。我遇见过爱试新功能的老板,两个礼拜后坦言:“主动刹车好,但遇见大雪和乱穿马路的电动车,还是亲自踩刹车比较踏实。”这部分,想偷懒只能在小区倒车的时候短暂体验下“科技美好生活”。

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有驾
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有驾

近来购车人群以换购为主,老车卖掉,腾出空间再买M8。空间、配置都满足,性价比勾着年轻人的钱包,也让中年人安心。订单数据还在涨,六月已到“提车需等一个月”这等地步。说实话,这种供不应求并不常见——大多品牌都是排队打折,问界倒好,带头涨价,还让客户跑不掉。

谈到充电真实困境,城市网点普及归普及,六一假期想自驾去郊区或老家,心中始终有个“增程保险”。家里有条件安装充电桩,自然敢选大电池,否则多花钱玩心跳,不如稳妥买增程。时间本来通过技术“稀释”,现在又回到现实“纠结”。很多理工男常说“中国家庭买车只看续航和空间”,环顾这些数据,还真就那么回事。

硬件配置是问界M8的“杀手锏”。对比同价位,大多选手都在配置上玩些障眼法,外表光鲜,内部省了不少料。问界这次是真的没藏着掖着,激光雷达实打实地给你上,心里踏实省得纠结。比起有些厂家的“性价比”,这回算是真的“给够了”。

现实里,周末门店熙熙攘攘。年轻夫妻带娃,老人坐后排,人人都想体验下六座的“搬家模式”。每一次试驾,家长们都会多问一句:“后排座椅能不能躺倒?老人好上下车吗?”对空间的执念胜过品牌的虚头。选续航时大多还是冲着235公里去的,有的为省钱让步选160公里。经济抗压测试面前,再多“智能互联”也要靠边站。

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有驾

这么看,大家买车的思路其实很清楚——不用再信品牌溢价,多问配置体验。六座布局+华为“科技范”,和三十五万价位的其他选项相比,这波确实没啥短板。我们看惯了各种营销嘴炮,踩到“实用”二字才是真的动心。

回到那个灯光下的问界M9,它的销量下滑其实不冤枉,M8的侧翼进攻直接敲开了家庭用户的大门。市场很现实,产品再高级也得对着需求变化做调整。不少M9的老用户,这会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买早了。虽然“技术领先”是金字招牌,但终究敌不过“性价比”三个字的现实分量。

当然,问题也不会停止在销量榜单上。问界M8的这波配置定价,会不会引发市场新一轮“价位配置战争”?六座大空间会不会被迅速模仿,变成下一轮同质化内卷?智能驾驶,是不是未来真有“自动驾驶时代”备胎,还是只是今年流行的穿着?

见惯各种“爆款”起落,做这个行业久了,对每一个新爆发点都多一分谨慎和一分疑问。现在问界M8做得好,但三年五年后,是不是又被哪家品牌用新玩法覆盖?这场看起来热闹的销量争夺,可能只是个起点,大家都在等着下一个“家庭用车”模板被重新定义。

问界M8销量逆袭背后:六座布局成家庭购车新密码还是伪需求?-有驾

谁说市场就只是价格的战场,实际还是需求和取舍的角力。下次你钻进问界M8的六座车厢,可以想想——现在的选择,是不是就能让将来的自己不被分流?你觉得,下一个家庭买车主流是什么?

你会选很多座,还是更多体验?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