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这个操作,属于不装了,摊牌了。
7.98万,我不仅给你配一个车壳子,我还塞进去一个能跑128公里的电池。
这已经不是在卖车了,这是在给友商集体上坟,顺便烧了点自己当纸钱。
属于修仙小说里那种,主角发现打不过,直接抱着反派自爆了,高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讲真,128公里的纯电续航是什么概念?
我作为一个每天通勤来回也就40公里的中年人,这意味着我周一充一次电,能用到周三,甚至周四早上还能挣扎一下。
这意味着,我一年365天,可能有300天都不需要启动那个1.5L的发动机,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了让你在节假日长途奔袭的时候,不会得续航焦虑症。
这意味着,这台车在绝大多数时候,就是一台纯纯的电车。油箱?那是个装饰品,是你的精神图腾,是你长途旅行的勇气胶囊。
而这一切,只要7.98万。
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对于那些还在纠结朗逸、轩逸的消费者来说,这个选择题突然就变得极其简单。一边是喝油的,另一边是插电的,不仅能当电车开,价格还一样。就问你怕不怕?
这简直就是把人往死里逼!
同行看了也得傻,他们可能连夜开会,市场部和产品部的人抱在一起痛哭,老板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最后把烟头往地上一扔,说,坏了菜了,咱家餐厅的桌子被掀了。
如果说之前秦PLUS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这次海豹05 DM-i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很多人会分析,说比亚迪能这么干,是因为垂直整合牛逼,电池自己家的,电机自己家的,啥都自己家的,成本控制做到了“道诡异仙”里的变态级别。
是是是,都对。
但这些都是“术”。
真正的“道”,是比亚迪彻底悟了,或者说,彻底颠了。
它深刻地认识到,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那个讲究体面、排排坐吃果果的幼儿园了。这是一个黑暗森林,所有人都是猎人,也都是猎物。不存在什么温良恭俭让,只有你死我活。最好的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爆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比亚迪形容成一个抱着炸药包的疯子,可能有点夸张,但你仔细想想,又好像没什么不对。
它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完成了对整个A级轿车市场的“闪电战”。
你看它取消了主动进气格栅,很多人说这是减配。
朋友,格局小了。
这不叫减配,这叫“信仰充值”。它在用行动告诉你,都这个价格了,都这个续航了,你还在乎一个破格栅?咱们聊点更实在的,比如省下来的油钱,够不够你多吃几顿小烧烤。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
真的,我现在每天开车路过加油站,都感觉里面的人在用一种看珍稀动物的眼神看我。搞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种来自底层的、民粹的、不讲道理的颠覆,才是最可怕的。
就像自动驾驶,你搞再多激光雷达,再牛逼的算法,可能都干不过一个骑着老头乐横冲直撞的大爷。因为大爷的世界观里,没有代码,只有“我预判了你的预判”。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比亚迪现在就是那个大爷。
它不跟你聊什么品牌文化,不跟你谈什么驾驶乐趣,甚至连设计都懒得跟你多废话。
它就给你两个数字:7.98万,128公里。
简单,粗暴,直接。
就像一记势大力沉的直拳,直接怼在你脸上。你可能会觉得它姿势不优美,打法很流氓,但你就是会痛,就是会倒下。
加大加大加大。
这就是最朴素的真理。
所以,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当一个东西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缺点就不再是缺点,而是特点。
是是是,它可能内饰一般,车机也谈不上顶流,甚至那个电子怀挡看上去都有点像是为了改而改的。
但7.98万,128公里纯电续航。
但能过,就是能过。
这种感觉很奇妙,买的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通往新世界的船票,哪怕这艘船可能有点晃。它代表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凭什么合资车能卖十几万”的质问,一种“老子今天就要把价格打下来”的决绝。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比亚迪选择不当人,直接原地飞升了。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