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这东西,有时候比纸还薄。
尤其是在汽车圈,前几年你还把他当神一样供着,转眼间,他就可能成了压箱底的旧海报,上面落满了灰。
东风本田,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趋之若鹜的名字,如今就面临着这种尴尬。
“金九银十”本该是车企们开香槟庆祝的季节,可东风本田的十月销量单子,却冷得像哈尔滨的冬天。
2.89万辆,同比下滑17.4%,这数字背后,是一张张写满“中年危机”的脸。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隔壁的零跑、小鹏们还在放礼花,庆祝自己又破了交付记录。
一边是锣鼓喧天,一边是门可罗雀,这对比,简直比戏剧还精彩。
时间倒回个五年,2020年,那时候的东风本田还是何等风光。
年销85万辆,CR-V和思域是马路上当之无愧的“街霸”,提车不加价都算是销售跟你“有缘”。
那时候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这位浓眉大眼的优等生,会沦落到在泥潭里摸爬滚打?
这剧情反转得,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从85万辆到去年堪堪过40万,销量直接腰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水逆”了,这简直是自由落体,而且还是没带降落伞的那种。
更要命的是,本田在华的另一家合资公司广汽本田虽然也在下滑,但幅度远不及东风本田来得惨烈。
难兄难弟里,总有一个更“难”的。
这股寒气,甚至直接吹到了日本总部,本田汽车的财报,净利润锐减近半,数字冰冷,却最诚实。
问题出在哪?
很多人会说,是新能源的大浪打过来了。
没错,当隔壁比亚迪、特斯拉们用电把“省油”这个日系车最后的遮羞布扯下来时,信仰的崩塌就开始了。
以前买日系车图啥?
省油、耐开、保养便宜。
现在呢?
这些优点,电车不仅全有,还附赠你一个智能大屏和安静的座舱。
消费者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情怀在真金白银的优惠和更爽的体验面前,一文不值。
东风本田当然也想过自救,甚至可以说是“赌”了一把。
他们推出了纯电SUV S7,号称集结了本田70年运动调校的精髓和中国的顶尖技术,要“用品质定义高端纯电新标杆”。
口号喊得震天响,结果市场一盆冷水浇下来,透心凉。
这台S7的定价策略,简直是教科书级的“迷惑行为”。
上市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25.99万起售。
大哥,你看看自己的牌,再看看对手的牌好吗?
续航600多公里,在小鹏G6、比亚迪唐EV动辄700+公里的续航面前,根本不够看。
快充要半个多小时,隔壁极氪001已经实现了“一杯咖啡的时间”满血复活。
智能化更是槽点满满,L2级智驾辅助居然还要搞“付费订阅”,高速领航辅助功能用五年还得再掏1.4万。
这操作,简直是在挑战中国消费者的智商。
都2024年了,谁还吃这一套?
网友吐槽说:“我买个车,还得按时给智驾交‘月租’?这是买了个‘赛博祖宗’回来供着吗?”
果不其然,S7上市一个月就绷不住了,直接官降6万,后续更是传出内部员工价再降3万的消息。
可汽车市场不是菜市场,今天白菜两块,明天五毛,消费者只会觉得你的价值体系有问题,然后继续观望。
结果就是,连续好几个月销量不过百,最好的一个月也就400辆,而同期的小鹏G6卖了近4000辆。
这已经不是输了,这是被按在地上摩擦。
销量崩盘,产品遇阻,内部自然要动刀子。
裁员2000人,关闭年产能24万辆的第二工厂,高层大换血……一系列“断臂求生”的操作接踵而至。
新上任的领导被寄予厚望,任务很明确:“造中国市场客户愿意买单的产品”。
这句话听着简单,却字字千钧。
这不仅是对新领导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合资模式的灵魂拷问。
东风本田的困境,绝非个例。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躺在燃油车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合资巨头的窘迫。
时代变了,玩法也变了。
当自主品牌已经学会了如何造出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新物种”时,你还守着那套老旧的“省油耐用”经文,就别怪消费者转身离开。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市场的牌桌上更没有永远的赢家。
深渊就在眼前,东风本田凝视着它,而深渊,也在凝视着东风本田。
是纵身一跃,在坠落中完成蜕变,还是就此沉沦?
没人知道答案。
但市场的哨声已经吹响,留给他们犹豫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