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那会买蔚来的时候,整个人还挺谨慎的。因为对国产品牌的印象,总觉得硬件水平还差点意思。要说当时真觉得很迷茫:别的牌子我都基本了解,什么时候能搞出跟特斯拉差不多的续航?这也是我当时偏爱蔚来的原因之一——换电。这玩意儿听起来很未来感,让我觉得能省不少麻烦。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这人直白,别的优点我都可以忽略,能快速补能才是真核心。记得刚开始在社区里跟邻居张叔聊,他也是买的蔚来。你那车怎么这么快就补完电?他说。其实也没多难,他家里有个配套的换电站,特别方便。那会我还满担心,升级和加电不够成熟,毕竟那会市面上换电站还不多,大概一千多座吧,但都还算靠谱。
我当时算过一笔账。充电实在太麻烦——等充满要整两三个小时,出门又怕被充电排队耽误事。换电省时间,算下来百公里补能耗资不高,估计在0.3元左右。反正比加满电还划算。你说,真有人专门为了省时间去换电?我觉得还挺符合快节奏都市生活的需求(比起整天守着充电桩,换电就像给手机换个快充一样方便)。
这一路走来,蔚来的换电站从几十个晋升到咱们现在的三千多座。上海去过几次,长途自驾挺顺。一开始还很担心,不知道途中换电有没有坑。后来试过几次,特别顺—在服务区等了十几分钟就搞定。就是标记了几个换电站点后,提前把路线规划好。那次去长沙,刚好赶上高速封路,靠换电完美应对,省了不少时间。
(这段就先搁一边)
对比同级别的车,比如说特斯拉Model Y,续航还可以,但换电站布局明显比蔚来差点意思。特斯拉在北美很普及,咱这里还差点意思。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要更成熟一些。这个我也考虑过——蔚来也在不断优化自动驾驶,但往往,体验差距体现在细节,比如车道偏离警示和车机反应速度。
我自己上班用,如果不考虑长途,基本上日常代步够用。平时撑着几公里,车里空间满意,虽说是紧凑型SUV,但家里小孩坐后排,腿还宽裕。这个价位还没见到比它空间更合理的车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同价位的卡宴新贵,空间其实挺差的,车灯布局还老旧)。
说到手感,蔚来的坐感让我挺意外的。刚开始还以为悬挂会偏软,说实话,老款ES6悬挂不是特别硬,但确实有点懒散。试驾其他品牌,反应都挺快的,但悬挂扯不上太多技术含量,还是得看调校细节。
我还翻了下笔记,老款的底盘偏软,过个坎都能感觉到晃悠悠。夏天温度高,电耗也高得离谱,夏天16到18左右,冬天在20到25之间。这个有点烦人,尤其冬天,电池效率明显变差。现在换电,感觉就像市面上说的节省了不少麻烦——不用担心电池亏电,还能按需补能,挺久没用过充电线了。
你们知道,电耗这个东西其实挺个体的。但我估算,80公里的续航在冬天可能得多花3-4元,夏天大概2元左右。其实挺划算的,毕竟换电省时间,这也是我看中它的原因之一。
(这段也先到此为止)
另外说说自动驾驶辅助。老款ES6带的是ProPilot,开起来还行,但有点喜怒无常的感觉。有时候车道保持像打了鸡血,突然又变得很静止,像打个盹似的。可能是要更成熟的传感器配合软件来优化。其实我挺好奇,这些技术什么时候才能成熟到几乎不让车主操心?(你们觉得呢?)
反正,我暂时还打算再开两三年。毕竟,用着就惯了——还得考虑二手车市场的变化。补能便利、空间合理、无色差的外观,就是我当初的选择理由。有个同事说:蔚来这个品牌挺烧钱的,千万别赔了本。我其实不太在意,只要用着顺手,钱能再赚点,挺值。
(这段先按下,想了想)
我还记得朋友说,你要是真看重长途通勤,还是得多留心底盘和电池管理。说得对,我平时还能感觉到,每次去4S店都有人说:电池健康不错,不用担心。不过你知道,电池用到一定年龄,电耗会逐渐上升,补能次数越多,磨损就越快。
我还偷偷猜测,未来可能会出现换电站联盟,各种品牌都共享换电仓,像餐厅共用厨房那样,压缩成本。这个想法没细想过,但挺有意思的——可能会变成一种标准。
(最后)
买车这事,不能只光看技术参数。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有些人追求续航最远,有些人更在意空间舒适。蔚来让我最满意的是,它给了我补能的便利感,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这比续航多出两个小时更重要。
想知道,下一辆车,会不会真正变得像手机一样,换个屏幕、换个芯片就能用五年?还是说,要到电池、自动驾驶都更成熟一点,才会迎来真正的大突破?这也许是我还得继续观察的重点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