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长,提速快,充电便,新能源商用车5年趋势锁定

咱们平时在路上,总能看到那些来来往往的大货车、大客车,还有在工地上忙碌的各种工程车。

这些车可以说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搬运工”,没有它们,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很多东西都到不了我们手上。

现在,一股新能源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我们开的小轿车越来越多是电动的了,那这些商用车呢?

它们也正在悄悄地发生一场大变革。

续航长,提速快,充电便,新能源商用车5年趋势锁定-有驾

很多人可能会想,给这些大家伙换上电池,听起来是挺环保的,但真正开车的司机师傅和靠车吃饭的老板们,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他们会不会担心车子跑不远,充电要等半天,或者为了装个大电池,能拉的货都变少了?

这些问题非常现实,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计。

那么,未来五年,新能源商用车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才能让大家用得安心、赚得舒心呢?

其实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最根本的区别。

我们普通人买车,可能是为了上下班代步,也可能是为了周末带家人出去玩,车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生活工具。

但是商用车不一样,不管是多大的卡车还是客车,它在老板和司机眼里,就是一个纯粹的“生产工具”,是用来挣钱的机器。

这个定位是所有讨论的基础。

所以,任何技术上的更新换代,都必须回答一个终极问题:它能不能帮助用户花更少的钱,赚更多的钱?

如果一个新技术让运营成本增加了,或者让运输效率降低了,那不管它听起来多么高科技,都很难被市场真正接受。

在过去开燃油车的时代,司机和老板们关心的事相对简单,主要是油价和车子的油耗。

油价涨了,成本就高;车子省油,就能多赚点。

但是,进入新能源时代,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就好像我们以前用老人机,只关心能不能打电话、待机时间长不长。

现在用智能手机,我们要考虑续航、充电速度、系统流不流畅、摄像头好不好用等等一大堆问题。

新能源商用车的使用者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烦恼,这些烦恼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续航够不够长。

跑长途运输的卡车,一趟下来几百甚至上千公里是家常便饭。

续航长,提速快,充电便,新能源商用车5年趋势锁定-有驾

如果一辆电动卡车充满电只能跑个两三百公里,那司机一路上就得不停地找充电桩,心里总是不踏实,生怕半路趴窝,耽误了送货时间,那可是要赔钱的。

这种对电量剩下的多少而产生的紧张感,就是续航焦虑。

第二个,是充电够不够快。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充电站,结果插上电一看,要充满得等上好几个小时。

对于分秒必争的物流行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司机在充电站里干等着,货主在目的地催着要货,这种等待的成本太高了。

这就好比以前加油只需要五分钟,现在要花上两小时,效率的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

第三个,是车子本身划不划算。

电动车的大电池又大又重,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方面,电池占据了车身的不少空间和重量,法规对车辆总重量又有严格限制,这就意味着车子能拉的货物重量可能就减少了。

本来一趟能拉三十吨,现在只能拉二十九吨,日积月累下来,少赚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另一方面,电池的寿命也是个大问题。

一辆车开个七八年,如果电池不行了,换一块新电池的费用可能高得吓人,这笔巨大的潜在开销,让很多想尝试新能源商用车的用户望而却步。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实实在在地戳中了用户的痛点。

所以,未来几年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方向,就是要集中火力,把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掉。

而在这场技术攻坚战中,冲在最前线的,其实并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那些汽车制造厂,更是它们背后那些提供核心动力的电池企业。

可以说,电池技术的进步速度,直接决定了新能源商用车能走多快、走多远。

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在电池企业都在做些什么,就能明白未来的趋势了。

比如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电池公司亿纬锂能,他们最近就推出了一系列专门为商用车量身定做的电池产品。

续航长,提速快,充电便,新能源商用车5年趋势锁定-有驾

这些产品非常有针对性,就是冲着解决前面提到的那些烦恼去的。

比如说,在港口或者矿山里,有很多短途运输的重型卡车,它们的特点是运输距离不长,但是工作强度极大,几乎是连轴转。

对它们来说,超长的续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能长时间停下来充电。

针对这个场景,亿纬锂能就推出了一款可以实现兆瓦级超快充的电池。

充电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

把电量从10%充到80%,只需要18分钟。

这是个什么概念?

司机师傅利用装卸货的间隙,去喝杯水、上个厕所的工夫,车子的电就充得差不多了,马上又能投入工作,几乎不影响出勤率。

再比如,对于那些跑长途干线物流的卡车,续航就是生命线。

为此,他们研发出了一款能让重卡续航里程达到700公里的电池。

700公里,意味着从一个省会城市开到另一个省会城市,中途可能都不需要停下来充电,这大大提升了长途运输的效率和司机的便利性,极大地缓解了续航焦虑。

还有那个电池又大又重的问题,他们也考虑到了。

新设计的电池包,在保证电量的同时,把体积和重量都降了下来。

这样一来,不仅驾驶室后面的视野更好了,更关键的是,车身自重减轻了,省出来的重量就可以用来多拉货物。

对于按吨公里计算运费的货运市场来说,能多拉一公斤货,就能多赚一分钱,这是最实实在在的好处。

更贴心的是,为了打消用户对电池寿命的顾虑,他们还为客车电池提供了长达10年10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提出了“车电同寿”的概念。

这就等于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意味着在车辆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基本不用再为电池衰减和更换的问题额外花钱了,买车时的总成本和使用期间的总成本变得非常清晰和可控。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能源商用车未来的发展路径已经非常明确了。

它不会去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而是会脚踏实地地围绕着用户的核心需求——也就是如何更高效、更低成本地创造价值来展开。

续航更长,是为了让车子能跑得更远,接更多的活;充电更快更方便,是为了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电池更轻、寿命更长,是为了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帮助用户最大化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所以,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市场的竞争焦点将会非常集中。

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电池企业,谁能够在这几个关键点上做得更好,谁能真正为用户提供一个跑得够远、充电够快、拉得够多、用得够省心的综合解决方案,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信赖和用户的选择,从而在这场新能源商用车的变革大潮中占据领先地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