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思刷到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转给了几个玩摩托的朋友,群里直接炸开了,有人说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有人还不敢信,反复确认是不是真的。
说实话,这政策改得,确实说到摩友心坎里去了。
懂的都懂,以前摩友最头疼的就是啥?
自己精心保养的车,不管车况多好,只要到了 13年,就得乖乖去报废。
啊思见过有人把车擦得锃亮,发动机声音跟新机似的,就因为年限到了,不得不送去拆解表情,跟丢了个老伙计似的。还有人买的是那种经典复古款,比如老款的雅马哈 XJR400,本来就稀缺,开不了几年就得报废,收藏价值都受影响,你说可惜不可惜?
现在不一样了,新规不是看年限,是看车况。
简单说,只要你车能通过安全和排放检测,就能一直开下去。而且年检是分阶段来的,6年以内的车,不用上线检测,两年填个表就行,省不少事;
6到10年的,每年去检测站跑一趟;
超过10年的,就得半年去一次,虽然麻烦点,但至少车还在自己手里,总比直接报废强吧?
有人可能会问,以前为啥要设13年报废啊?
啊思查过,早年摩托车制造工艺确实一般,比如车架用的钢材强度不够,开久了容易生锈变形,刹车系统也不如现在靠谱,加上排放标准低,老车尾气污染大,所以用年限来卡,也是为了安全和环保。
但现在不一样了,你看现在的摩托车,车架用的是高强度合金钢,发动机有耐磨涂层,有的还带电子辅助刹车,排放也能到国四、国五标准,开个十几年车况照样好,再用年限一刀切,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这政策对我们普通摩友来说,最实在的就是省钱啊。
举个栗子,以前买个中等价位的摩托车,比如三万多的本田 CB400F,开13年报废,每年折旧差不多两千多,现在好了,只要保养得当,能开二十年、三十年,折算下来每年的成本就低多了。
还有那些玩老车的,比如有人收藏的80年代的本田 CB750,以前怕报废不敢入手,现在只要能过检测,就能合法上路,收藏市场估计也能火一把。
对摩托车企业来说,这也是个好事。
以前企业可能更注重新车的销量,现在用户会更看重车的耐用性,毕竟能开更久,所以企业肯定会在质量上下功夫,比如用更好的材料,优化发动机设计,延长使用寿命。
还有,经典车型的复刻可能会多起来,比如雅马哈复刻老款 SR400,铃木复刻 GS125,满足大家对老车的喜好,这对行业多元化发展也有好处。
有人可能担心,老车多了会不会不安全啊?
其实不用怕,新规里的检测标准挺严的,有52项指标呢,比如30公里时速下刹车距离不能超过7米,一氧化碳排放不能超过4.5%,噪音不能高于80分贝,只要有一项不过,就得修,修不好再检测还不过,照样得注销。
而且连续三次检测不合格,或者逾期不检,也会强制报废,所以安全和环保的底线还是在的。
其实老外很多国家早就这么干了,比如日本,摩托车没有固定报废年限,也是看检测结果,只要车况好就能开;欧洲也差不多,有些老摩托车都开了几十年,还能上路跑。
我国现在取消固定年限,也算是和国际接轨了,说明我们的政策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注重实际情况。
不过啊思也有点小担心,就是
比如有些小城市的检测站,以前主要测汽车,摩托车检测设备可能不全,会不会测不了这么多项目?还有检测人员,是不是懂摩托车的专业知识?
不过想想,政策刚落地,后续肯定会有培训和设备升级,毕竟要让政策真正落地,配套得跟上才行。
总的来说,取消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年限,是个既人性化又环保的好政策。
一方面让摩友的爱车能物尽其用,不浪费;另一方面也推动行业提升质量,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
啊思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细化的规定,比如统一全国的检测标准,控制检测费用,别让检测变成新的负担。
还有,希望更多城市能优化摩托车的通行环境,比如合理规划摩托车道,减少禁摩区域,让我们摩友既能合法用车,又能安全出行。
相信以后,摩托车会成为更多人便捷出行、享受生活的选择,这才是政策真正的意义所在嘛?
还有个点啊思没说,就是资源浪费的问题。
以前到龄报废的摩托车,很多零件还能用,比如轮胎、电瓶、仪表,直接拆解了多可惜。
现在能延长使用年限,相当于减少了新车的制造需求,而制造新车需要钢铁、橡胶这些资源,还会产生污染,延长老车寿命,其实也是在为环保做贡献,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啊。
再说了,摩托车对很多人来说不只是代步工具,是爱好,是情怀。
有人骑着摩托车去西藏,有人用摩托车做公益,还有人把摩托车当成家庭的一份子。
以前因为年限问题,不得不和爱车告别,现在不用了,只要好好保养,就能一直陪着自己,这种感觉,不是省钱能衡量的。
当然了,政策好也得靠大家遵守。
比如按时去检测,别想着找关系蒙混过关,毕竟安全是自己的;平时多保养车,定期换机油、检查刹车,让车一直保持好状态。
只有大家都配合,这个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让更多人受益。
啊思觉得,这个政策的调整,也体现了我国治理水平的提升。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