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是2025款比亚迪宋PRO 75超越智驾版的油电混动大横穿,实话实说,这车型的宣传1400公里续航,到底是个啥玩法,现场实测之后,估计不少朋友跟这位楼主一样,心里都冒泡了:我咋跑不出来呢?是不是厂商玩得太花了?还是我姿势不对?说起来,这事在车友圈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悬案,今天咱一起掰开揉碎看看,这1400公里到底是个梦,还是真有操作空间。
首先,大家心里的疑问都摆在明面上了:官方宣传的1400公里超长续航,实际实测下来,横扫了西安到瓜州,也就跑了700公里左右,电油啥都没留太多,这数据跟宣传差了一大截,会不会是测试环境有猫腻?又或者平常人的驾驶习惯根本达不到厂方的理想场景?说真的,作为一名车主,谁都不愿意被“续航焦虑”支配,尤其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西北高速上,电油见底的时候,那种无助,哪怕心里再豁达,也会想着赶紧找个加油站救命。
你们发现没有,买之前各种测评,各种“官方NEDC工况”数据,理论上很完美,现实一开就露馅。楼主这次全程高速,时速100-130左右,开得也不算猛,为什么实际油耗、续航掉得那么快呢?要是官方的1400公里真能实现,那不是直接买辆挖掘机在西北拉着跑都省钱?这样一比,谁不是想把厂方宣传资料揪出来问问:“哥,这1400是打麻将算出来的吗?”
再算一笔账。路上过路费、加油费,合计下来就已经六百多块了,油还没剩太多,电池也没闲着。楼主两次补油,一次353元,后面又加了100元,瓜州下高速还有160公里续航,但这只是仪表盘上数字,电也是只剩下50左右的状态。照理说,电混车都标榜“油电双省”,越跑越划算,可是实际呢?这次跑下来还不如传统油车省心,调侃一句要是新能源车能真省成这样,那家里柴米油盐都能一起省出去了。是不是有点夸张?反正我也觉得这省油“神话”,在高速实战中,注定要被戳穿一角。
说到省油省电,这个2025款宋PRO 75超越智驾版,宣传里智能算法什么能量管理啥的,咋到高速上遇到狂风烈日、过山车似的坡道,电就呼啦啦耗没了,转眼间变回油老虎?车主内心os:这混动模式表面风光,实则吃的还是我钱包。顺便说一句,这种车的车型宣传肯定不会跟你说,满电满油条件下只限于理想工况,比如只在60km/h、无空调、不开车窗、低载重、平直路线、纯巡航状况才能实现那超长续航。可普通人买车谁不是一赶路就开上高速,高速风阻大、空调不停、偶尔超车,续航被按在地上摩擦也正常。
还有个梗,电车和油车到底谁扛得住西部高速的大魔鬼路线?看看楼主分享,电全程基本被掏空,油也是跑完就接近见底,中途找加油站简直和寻宝差不多。想想要是当时旁边没加油站,真被撂高速上就是“大写的尴尬”。这时候,宣传上的“里程无忧”就是个段子。谁都想一台车越开越安心,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油用得飞快,电也用得飞快,钱包哭得飞快”。有点意思的是,电混车本来打的就是“油电双省牌”,但高速路况复杂,能耗暴增,现实说穿了就是“人人都可以用得不省心”。
关于厂方宣传的1400公里,大概率是啥?有经验的老车友一看这数就乐了,多半是在“理想情况下”测出来的。啥叫理想?平路、不开空调、不急加速、车里不多装人,几乎就是实验室标准。真实生活里,谁不是想舒适点,空调开着、音乐放着、带家人一起出游、偶尔也来个急刹,所有这些操作都变成实际能耗值的“加速器”,续航自然成了海市蜃楼。厂家的宣传手段,咱早见怪不怪了,口头上永远说的是最高理想值,落地就变成“实际体验”打个对折还算你运气好。
再看看路况,高速本来就不省油,对混动车型来说,发动机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电动机助力效果远不如城市道路。你会发现,城区低速时,混动技术优势确实有,纯电巡航省钱又安静,但一旦拉上高速,电池刚一耗光,油进去的速度分分钟让你咋舌。这点,无数车主都是一路算着里程、琢磨下一站电、下一站油,跟“追逐续航”的路上有点像玩玩具,玩法多,但耗钱包也快。
有网友问咋才能跑出1400公里,归根结底就是:极限节能,极限忍耐。你得按照厂商实验要求,从头到尾做一场“追续航大赛”,严格遵守不急踩油门、不猛踩刹车,车上少拉东西,空调别开,不开窗,速度别超过60公里每小时,最好天气也温和,路况平直,脚法还得稳。这么一考虑,1400公里续航其实不是普通人日常用车的参考目标,更像是“极限挑战秀”。要真把这种用车方式搬到生活里,估计国内一半用户都要开始怀疑人生,谁家还不是带着亲戚朋友大包小包出门?难道为续航牺牲舒适感,成天憋闷在车里,暑假亲子出游变“节能比拼”?这逻辑不是拧巴的吗?
说到底,官方宣传就像网络段子:“理论上可以,实际上不行。”你要指望电混车在全国高速上一直满电满油飞驰1400公里省得像驴,那只能说,你梦想和现实差个小目标。平时聊车,谁都爱攒数据,但这数据砌出来都是为面子服务,真要拉出来跑一趟横跨西北,下高速时油电见底才是常态,就像打折促销一样,标价永远只是参考,就别跟内心过不去了。
那现实里的省油省电,大家到底该咋玩混动?最靠谱的方式其实就是尽量让能量回收系统多参与,别老用高速“干电干油”模式,偶尔跑跑城郊、缓慢低速,用好能量管理,才是真的能把混动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但说白了,更多车主是被日常生活的刚需绑着走,根本没法全程挑环境。高速一跑,动力强点,能耗高点,费电费油都要认。市区慢悠悠,倒真能省不少,续航也舒坦。所以,不管啥车,跑出来的真实数据才是硬道理,厂家的宣传也就是做个参考。
最后,不少车友都在留言区问“我咋才能把这1400公里续航开出来?”其实大家没必要把理想续航当成硬杠目标,更实用的是看车用在什么场景,有啥真实优缺点。要是真心惦记省油、省电,还不如左手看驾驶习惯,右手多留意能量管理,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值忽悠了心,一路实际体验比数据更有说服力。说到这里,西部高速的车主都懂,实际油耗、续航,才是真正让人安心的硬标准,别太纠结天花板续航,省省心呗!
话说回来,大家驾驶宋PRO,或者类似混合动力车型,跑长途的时候还有什么省油省电的妙招?你有没有什么“续航长跑秘籍”或者爆笑体验?一起来分享交流,让更多人入坑少踩雷!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