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来了!你的小电驴还能上路吗?

2025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重大变革。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替代了已经执行7年的旧标准(GB 17761—2018)。

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全国超过3.5亿辆电动自行车车主的使用体验和出行安全。

新国标最引人关注的规定是: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且一旦超过这个速度,电动机将自动停止动力输出。

这意味着以往通过“解码”提升车速的做法将被从根本上遏制。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来了!你的小电驴还能上路吗?-有驾

针对火灾安全隐患,新标准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这一规定旨在减少塑料件使用,延缓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以及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释放量。

对于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公斤提升到63公斤。 这一调整考虑了铅酸蓄电池相比锂电池更重的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续航里程更长的产品选择空间。

新标准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改为由生产企业根据车型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安装。 这一变化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节约了生产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车型选择空间。

防篡改要求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新标准针对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提出了具体的防篡改要求,并增加了6类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

通过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及互认协同要求,从技术上大幅提高了非法改装门槛。

生产企业被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 这一规定提醒消费者及时淘汰超期服役产品,保障出行安全。

新标准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要求。 对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安装北斗模块;其他普通家用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保留北斗模块。

制动性能要求得到提升,新标准减小了车辆最大制动距离。 特别是在湿态条件下,刹车距离被缩短,降低了雨天行车打滑的风险。

电动机性能要求更加完善,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空载反电动势、电感值差异系数的要求。 这些改进使车辆能够更好地应对短距离爬坡等特殊工况,满足正常骑行需求。

生产企业需要具备与电动自行车整车产能相匹配的整车及车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这一要求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提升整体产品质量水平。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来了!你的小电驴还能上路吗?-有驾

考虑到企业需要时间完成产品设计、生产和认证,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 在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企业既可以按照旧标准生产,也可以按照新标准生产。

销售方面也有过渡期安排。 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可以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都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

消费者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 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需要单独进行CCC认证。 从2025年11月1日起,这些产品必须经CCC认证,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

整车认证包含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的兼容性审查,但不替代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的独立认证。 这一要求确保了整个电动自行车系统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消费者在选购新电动自行车时,应当查看车辆是否获得CCC认证并在车身上标注CCC标志。 这表明该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

产品合格证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有产品合格证,一车一证。 消费者可以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与实车是否一致。

为了进一步核实产品合格证真伪和CCC认证证书是否有效,消费者可以扫描产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确认。

新标准实施后,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上牌管理也将相应调整。 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强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严格核验销售发票、产品合格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等。

对于2024年10月31日前销售的、因未完成认证变更而暂停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可办理登记上牌。 而对2024年11月1日后销售的、不具有有效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将不予办理登记上牌。

后视镜安装被明确鼓励。 这一配置能够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帮助骑行者更好地观察后方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风险。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来了!你的小电驴还能上路吗?-有驾

车体宽度限制有所调整,不含车把、脚蹬、后视镜及连接杆的车体宽度由≤45cm调整为≤40cm。 这一变化可能会影响车辆的外观设计和稳定性。

整车编码需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 这一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标识的清晰可读。

新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出厂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载人规定方面,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儿童。 电动轻便摩托车不能载人,电动摩托车只能搭载一名成年人。

禁止加装零部件也是新规强调的内容。 使用电动车时,不允许给车辆加装遮阳伞、遮雨棚等改变车辆外形结构的装置。

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将受到处罚。 包括闯红灯、逆向行驶、占用斑马线、手持手机打电话等行为,首次会处以警告处罚,再次违规将会处于罚款。

头盔佩戴要求继续执行。 使用电动车出行,驾乘人员都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头盔,保障出行安全。

禁止电动车上楼充电。 根据各地的电动车安全管理办法,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也不能入户停放和充电。

一些地区对电动车设置了禁行区。 电动车不能进入机动车专用车道、高架桥、隧道以及学校周边的限行区域。

非标电动车和报废电动车将面临查扣。 非标电动车只能在过渡期内使用,目前多地过渡期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