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高端品牌星纪元,旗下那款叫ES的轿车,上市才半年,眼下已经开始降价了。
这事儿就挺有意思的。
一般新车刚出来,价格都硬得很,能不加价提车就不错了。
可星纪元ES偏不,今年3月份才正式开卖,定位是中大型车,起步价15万多,最贵的快到30万。
按理说这价格不算瞎要,但没想到这才多久,店里就悄悄松口了。
虽然现在便宜得不多,但这个苗头很说明问题。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它的销量。
刚上市那几个月,一个月还能卖个2500辆上下,不算火爆,起码也算在市场上站稳了。
结果谁能想到,到了8月份,销量直接掉到了冰点,一个月才卖了55辆。
这个数字,对一款被厂家寄予厚望的车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销量都这样了,厂家还能怎么办?
马上改款升级不现实,车才刚出。
那剩下的路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降价。
现在这点小折扣就是探探路,我估计用不了多久,那种动不动就降几万块的场面就要来了。
道理很简单,车卖不出去压在库里,总得想办法回笼资金。
其实你单看星纪元ES这台车,它的底子是真的不错。
动力给了两种选择,一种是1.5T发动机配电机的增程式,没电了能烧油,纯电还能跑255公里,基本告别了里程焦虑。
另一种就是纯电版,续航从680公里到880公里都有,甚至还有劲儿特别大的双电机四驱版。
充电速度也是个卖点。
增程版用的是400V平台,纯电版更狠,全都是800V架构。
这说白了就是充电快,在外面找个快充桩,一顿饭的工夫就能补不少电,能省很多时间。
从技术上看,奇瑞这次是真下本了,硬件给得特别足。
底盘用料也舍得。
前面是双叉臂,后面是五连杆,这套悬架结构在同价位里绝对算得上是高级货。
更关键的是,悬架上好多零件都用了铝合金。
这么干的好处就是车子变轻快了,专业点说就是“簧下质量”小,开起来感觉更灵活,操控性更好。
外观设计也挺抓人眼球的。
整个车身趴得很低,有种跑车的范儿,车头车尾都搞了些空气动力学的设计,不光是为了好看,也能让风阻变小。
配上19英寸的大轮圈和红色的刹车卡钳,那视觉冲击力一下就上来了。
车尾那个贯穿式的尾灯也是现在的流行款,晚上亮起来,老远就能认出来。
车身尺寸也够意思,车长快到5米了,轴距更是有3米。
这个数据摆在这,就意味着车里的空间绝对够用。
不管是自己开,还是拉着一家老小,甚至偶尔当个商务车去接接客户,都不会觉得憋屈。
可以说,它在设计上把家用和商用都考虑进去了。
坐进车里,那股子豪华劲儿也营造得挺好。
两块悬浮大屏是科技感的保证,车顶还用了翻毛皮一样的材料,加上一个巨大的天窗,整个车厢的档次感就出来了。
副驾驶座位甚至给配了个零重力座椅,这个东西在二三十万的车里确实少见,算是给乘客的一个大福利。
智能和安全方面也一点不含糊。
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7个安全气囊,这些重要的东西都是全系标配。
像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这些让人坐着舒服的功能也都给配齐了。
车里还有个256色的氛围灯,能跟着音乐节奏变色,年轻人应该很吃这一套。
把这些优点 하나하나摆出来,你会发现星纪元ES简直就是个“六边形战士”,配置单拉出来非常好看,诚意给得足足的。
它就像一个门门功课都考高分的学生,硬件、设计、空间、配置,几乎找不到什么硬伤。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这么一台哪哪儿看着都不错的车,怎么就卖不动了?
从一个月卖2500辆掉到只卖55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市场的反应是最不会骗人的。
可能是奇瑞这个高端品牌的名气还不够响,撑不起它的定位;也可能是宣传上没做到位;当然,更大的可能是现在的车市太卷了,同样的价格,能选的车实在太多了。
现在的消费者买车,早就不只看参数和配置了。
品牌的故事、用户的口碑、后续的服务,甚至网上大家怎么聊,都影响着最终的决定。
星纪元ES产品力虽然强,但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上,可能还需要时间慢慢去攒。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是,车是好车,但市场不认。
不过反过来看,这对咱们这些想买车的人来说,说不定是个好机会。
既然销量上不去,那降价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如果它真能给出一个让人没法拒绝的价格,凭着它这一身的好装备,性价比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