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内中大型SUV体验:激光雷达+双芯片+冰箱,跑长途不累
周六早上,本来想着在家补个觉,楼上二楼的老赵——就是那个在零跑店干销售的——敲门喊我去铁西那边试驾,说新到的2026款C16增程式顶配刚摆好展车。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一是闲着也是闲着,二是听他说这车不到20万就有激光雷达、双芯片,还有冰箱,我心里也犯嘀咕,这配置真能塞进这个价位?
到了店里,他直接递给我钥匙:“你自己开感受吧。”
第一次坐进车里,那种宽松感挺明显。我1米77,前后排都不憋屈。第二排独立座椅能躺到155°,脚还能伸直。第三排空间比我印象里的“儿童凳”好多了,多了20毫米头部和腿部间隙,还加厚了坐垫,不会硌得慌。地板纯平这一点,我媳妇很看重,她总嫌我们家那台老SUV中间凸起绊脚。
储物细节也做得挺花心思,比如扶手箱从6.4L加大到9.4L,还藏着个8.1L的小冰箱,上次夏天自驾去盘锦赶海,我们带的酸奶热成一坨,这玩意儿低温-6℃高温50℃随便调,就不会再出这种糗事了。二排小桌板边缘还有防滑条,我放手机过减速带它都没掉下来,这设计算走心。另外尾门电动+感应开合,在地下停车场拎菜回来脚扫一下就开,比弯腰掏钥匙方便多了。
说智能化吧,中控14.6英寸屏配骁龙8295芯片,用起来比我朋友那台去年买的新势力SUV还顺畅;后排还有15.6英寸吸顶屏,小孩一路看动画安静不少。这套21扬声器杜比全景声音响,在放《加州旅馆》现场版的时候,那鼓点真有在音乐厅里的味道。不过老赵提醒,有时候语音助手反应会慢半拍,比如连续下两个指令,它偶尔要想一两秒才执行,他说厂家可能还会推OTA优化。
辅助驾驶硬件规格听起来唬人:128线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2摄像头、12超声波传感器,高通8650芯片算力200TOPS。他让我试高速NOA,从沈阳绕城往苏家屯方向跑了一段,它自己变道和上下匝道动作很自然,没有生硬抖动。但自动泊车时,有一次识别错把路沿当成停车位,不过挂回D挡它马上退出,也算机灵反应快。
动力部分,其实最打动我的不是百公里8秒多的加速,而是增程模式下续航1150km这个数——38度电池包纯电280km,我日常通勤50公里,一周充一次足够;长途用油的话92号汽油就行,不挑食。我特意问售后师傅保养成本,他说发动机主要作为发电机使用,所以磨损轻,每次保养换机油滤清器,加上检查冷却液,大概300块左右,比燃油大七座省多了。他还提过一个冷知识:这代C16底盘FSD可变阻尼减振器耐用性不错,但如果经常走坑洼路建议一年做一次底盘螺栓紧固,否则舒适模式容易出现轻微异响,这属于正常维护范畴,不是质量问题。
隔音方面,全车双层玻璃+40多个声学包确实有效果,高速120巡航风噪胎噪压得住,而且增程器介入时几乎察觉不到震动。有意思的是,他们店之前接待过一个哈尔滨来的客户,说冬天零下二十几度启动没问题,因为磷酸铁锂电池用了宁德时代48小时热失控零起火技术,再配AI BMS管理系统提前预热,所以北方用户不用担心低温掉续航太狠的问题。当然极寒情况下空调暖风耗电依旧明显,这是所有新能源逃不开的规律,只能靠规划充换电来缓解。
外观部分其实见仁见智,但封闭格栅搭贯穿灯带夜晚仪式感挺强;隐藏门把手冬天怕冻住?老赵笑,说他们东北用户反馈,今年新款已经改进密封胶条材质,并且增加微弱发热功能,下雪天不会被冻死锁扣。这种细节变化外面宣传少,其实对用车体验影响蛮大。而且尾灯造型跟宽大的后风挡搭一起,看着稳重不臃肿,比照片更耐看一些。颜色选项他给我推荐星熠紫,说年轻家庭选的人多,但个人觉得琉璃翠更特别些,就是不好打理灰尘显眼。
安全配置方面,用料扎实,高强钢比例75%,扭转刚度三万八千牛·米级别,加上1500MPa环状加强梁,让人想到之前群友讲的一起事故案例:同款车型被追尾,对方小轿车前脸全毁,而C16只是保险杠和备胎槽位置受损,人一点事没有。这类真实碰撞结果,比任何参数表都有说服力。
回来的路上经过熟悉的小区东门修理铺,刘师傅探出头问:“哟,新换的吗?” 我摇摇头,“试驾呢。” 他眯眼瞄了一圈,“嗯…底盘够整齐,你要是真买这玩意儿,以后悬挂胶套记得四五万公里查一次,就怕东北盐水腐蚀快。” 这些话虽然朴素,却都是多年经验攒出来的提醒。
晚上翻朋友圈看到老赵晒订单截图,据说今天又卖出去两台同配置。我没立刻决定买,只是在想,如果年底置换计划落地,也许会认真考虑它——毕竟对于一家六口这空间、续航和舒适性组合,很难找替代品。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