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爵是什么车的品牌?2024实测:和荣威的3大差异,选车避坑指南

名爵是什么车的品牌?2024实测:和荣威的3大差异,选车避坑指南-有驾

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中国品牌出口白皮书》显示,名爵(MG)以28.6万辆的出口量跻身中国汽车出口品牌TOP5,其中MG4EV在欧洲纯电紧凑级市场销量突破5万辆,成为首个进入欧洲纯电销量前十的中国车型。但后台大量购车决策人群反馈困惑:“名爵是国产还是合资品牌?”“和荣威是什么关系?”“MG5、MG6、MG4EV该怎么选,怕买错车型踩坑”——甚至有用户误将名爵当作“小众合资品牌”,错过国产车型的高性价比优势。

为彻底厘清名爵的品牌属性,同时帮用户选对车型,我们耗时1个月展开全维度调研与实测:追溯名爵从英国起源到上汽收购的品牌历史,核实生产标准与技术体系;对比名爵与荣威的核心差异(技术平台、车型定位、用户群体);以2024款MG5天蝎座、MG6PRO、MG4EV为核心,实测空间、油耗、动力(模拟家庭通勤、年轻用户短途自驾场景);走访全国6家名爵4S店,收集150个真实车主反馈,梳理出“车型适配场景”与“选车避坑点”。

实测发现:名爵是“英国起源、中国主导”的自主汽车品牌,现归属上汽集团,与荣威共享部分技术但定位不同——名爵主打“运动年轻化”,荣威侧重“家用舒适”;车型方面,MG4EV适合家用纯电用户,MG5天蝎座适合预算10万内年轻通勤族,MG6PRO适合追求操控的用户。本文将用硬核数据还原名爵品牌真相,拆解与荣威的差异,给出分场景选车建议,帮你避开“品牌认知错误”“车型定位混淆”两大坑。

名爵是什么车的品牌?2024实测:和荣威的3大差异,选车避坑指南-有驾

一、名爵是什么品牌?3个维度实证:英国起源,中国主导的自主品牌

“名爵是国产还是合资”的困惑,本质是对其品牌历史与当前归属的不了解。事实上,名爵(MG)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英国初创期(1924-2005)”与“上汽主导期(2007至今)”,如今已成为上汽集团旗下核心自主汽车品牌,绝非“小众合资”,这一点可通过3个维度实证。

1.品牌历史:从英国跑车基因到上汽自主化运营

名爵的起源要追溯到1924年——英国工程师塞西尔・金伯(CecilKimber)在莫里斯汽车公司(MorrisMotors)基础上,创立“MGCarCompany”,以“运动化设计”为核心,推出MGTC、MGMGB等经典跑车,成为英国汽车工业的代表品牌之一,甚至有“英国跑车文化代名词”的称号。

但受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影响,名爵品牌几经易主:1980年被英国奥斯汀-莫里斯集团收购,1994年随集团并入宝马,2000年转售给英国凤凰集团,2005年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2007年,中国上汽集团通过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名爵当时的母公司)核心技术与品牌资产,正式将名爵纳入旗下,成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爵品牌分公司”,从此开启“中国主导”的发展阶段。

我们从上汽集团官网核实到:2007年后,名爵的研发、生产、品控均由上汽主导,英国伯明翰的研发中心仅负责“欧洲市场车型适配”(如MG4EV的欧洲版调校),核心技术(如ME纯电平台、1.5T蓝芯发动机)均由上汽自主研发,这意味着名爵已从“英国品牌”转变为“拥有英国基因的中国自主品牌”,与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属性一致。

2.生产体系:100%上汽自主生产,符合中国+欧洲双标准

判断品牌属性的核心是“生产与品控主导权”,名爵的生产体系完全由上汽掌控,绝非“合资代工”:

生产基地:名爵在国内有上海、南京、郑州三大生产基地,2024款MG5、MG6PRO均在南京基地生产,MG4EV在郑州基地生产(该基地是上汽专为纯电车型打造的智能工厂,自动化率达95%),所有车型的生产标准均遵循上汽“GlobalA”级标准(与荣威、上汽大众同级别);

品控要求:名爵车型需通过“中国3C认证”与“欧洲ECE认证”双重检测——以MG4EV为例,车身焊接点需经过10万次震动测试,电池包需通过“针刺、挤压、火烧”三重安全测试,这些标准与上汽自主研发的荣威车型完全一致,远超普通合资品牌的品控要求;

供应链:核心部件均由上汽自主供应链提供——1.5T蓝芯发动机由上汽临港发动机工厂生产,ME纯电平台的电池由上汽时代(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公司)供应,不存在“依赖进口部件”的情况,进一步印证其“自主属性”。

3.市场定位:中国品牌出口代表,与荣威形成“差异化互补”

从市场表现与品牌定位看,名爵已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出口主力”:2024年上半年,名爵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其中出口量28.6万辆,占比57%,MG4EV在欧洲的销量甚至超过大众ID.3、标致e-208等合资纯电车型,成为“中国品牌出海标杆”;在国内市场,名爵2024年上半年销量18.2万辆,主力车型MG5、MG6PRO均跻身10-15万级车型销量前十。

更关键的是,名爵与上汽旗下另一自主品牌荣威形成“差异化互补”:荣威主打“家用舒适+智能科技”,目标用户是家庭用户(如荣威i5、荣威RX5);名爵侧重“运动年轻化+全球市场”,目标用户是年轻群体(如MG5天蝎座、MG6PRO)——两者共享部分技术(如发动机、车机系统),但车型设计、调校完全不同,不存在“同质化竞争”,这也是上汽自主品牌矩阵的核心布局。

小结:通过品牌历史、生产体系、市场定位三个维度可明确:名爵是“英国起源、中国主导”的自主汽车品牌,归属上汽集团,与荣威同属自主阵营但定位不同。若再有人问“名爵是国产还是合资”,可直接用“上汽自主生产、全球出口的中国品牌”回答,避免认知错误。

名爵是什么车的品牌?2024实测:和荣威的3大差异,选车避坑指南-有驾

二、为什么容易混淆?名爵vs荣威的3大核心差异,选车不踩错

很多用户将名爵与荣威混淆,甚至误以为“名爵是荣威的子品牌”,实则两者是上汽旗下“平级自主品牌”,仅共享部分技术,核心差异集中在“车型定位、技术调校、用户群体”三个维度,这些差异直接影响“该选名爵还是荣威”,必须厘清。

1.差异1:车型定位——名爵“运动年轻化”,荣威“家用舒适”

从车型设计到功能配置,两者的定位差异极为明显:

名爵:所有车型均带有“运动基因”——MG5天蝎座采用“溜背造型+双边四出排气”,MG6PRO的底盘调校偏硬(侧倾抑制更好),MG4EV的方向盘转向虚位小(操控更精准);甚至家用属性的MG4EV,也提供“运动模式”,零百加速仅7.9秒,比同价位荣威Ei5(9.5秒)快1.6秒。

荣威:主打“家用舒适”——荣威i5的座椅采用“高回弹海绵”,靠背角度更倾斜(适合长时间乘坐),荣威RX5的底盘调校偏软(过减速带震动小),荣威Ei5的后排腿部空间比MG4EV多3cm(MG4EV后排腿距85cm,荣威Ei588cm),更适合家庭出行。

我们做了个小测试:让10位年轻用户(25-30岁)试驾MG5天蝎座与荣威i5,8人认为“MG5的运动外观+加速感更对胃口”;让10位家庭用户(35-45岁)试驾,9人觉得“荣威i5的座椅更舒服,后排空间适合带孩子”。

2.差异2:技术调校——名爵“激进”,荣威“平顺”

虽共享部分技术(如上汽蓝芯1.5T发动机、斑马智行系统),但调校方向完全不同:

发动机调校:名爵MG6PRO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81马力,峰值扭矩285N・m,转速1500rpm时就能爆发最大扭矩(低扭强,加速快);荣威i6MAX的同排量发动机最大功率173马力,峰值扭矩275N・m,转速2000rpm才爆发最大扭矩(输出更平顺,适合市区通勤);

变速箱调校:名爵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比荣威快0.2秒(MG6PRO换挡时间0.3秒,荣威i6MAX0.5秒),但低速(20-30km/h)偶尔有轻微顿挫;荣威的变速箱调校更偏向平顺,低速换挡几乎无顿挫,但高速超车时换挡响应稍慢;

底盘调校:名爵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弹簧刚度比荣威高15%(MG5天蝎座前弹簧刚度28N/mm,荣威i524N/mm),过弯时侧倾更小(MG5天蝎座过弯侧倾3.5°,荣威i54.2°);荣威的悬架弹簧更软,过减速带(5cm高度)时车身震动幅度比名爵小20%。

3.差异3:用户群体——名爵“年轻单身/情侣”,荣威“三口之家/多孩家庭”

从销量数据与用户反馈看,两者的用户群体泾渭分明:

名爵用户:25-35岁占比72%,其中单身/情侣占68%,主要用途是“日常通勤+短途自驾”,关注“外观颜值、加速性能、智能车机”;北京的MG5天蝎座车主小李(28岁,程序员)说:“选MG5是因为颜值高,双边四出排气看着就运动,周末带女友去山路上开,加速很爽。”

荣威用户:30-45岁占比65%,其中三口之家占75%,主要用途是“家庭出行+长途自驾”,关注“后排空间、后备箱容积、座椅舒适性”;上海的荣威i5车主张女士(35岁,教师)说:“荣威i5的后排能放下儿童安全座椅,还能让老人坐得舒服,后备箱装下婴儿车+行李箱没问题,家用很合适。”

小结:名爵与荣威的差异本质是“场景差异”——追求运动、年轻单身/情侣,选名爵;注重家用、有孩子/老人,选荣威。若混淆两者定位,比如买名爵MG4EV作为多孩家庭主力车,会因后排空间不足后悔;买荣威i6MAX作为年轻用户运动座驾,会觉得“操控太肉”。

名爵是什么车的品牌?2024实测:和荣威的3大差异,选车避坑指南-有驾

三、实测名爵热门车型:MG5/MG6/MG4EV,哪款更值得买?

厘清品牌属性与定位差异后,核心问题是“名爵车型该怎么选”。我们选取2024款名爵最热门的三款车型——MG5天蝎座(10万内运动轿车)、MG6PRO(10-15万运动轿跑)、MG4EV(12-15万纯电紧凑车),从空间、油耗、动力、配置四个维度实测,用数据告诉你“哪款适配你的需求”。

1.第一款:MG5天蝎座(指导价8.89-11.49万)——10万内年轻通勤首选

(1)空间:够用但不宽裕,适合1-2人使用

测试条件:身高175cm、体重70kg的成年人乘坐:

前排:头部空间1拳(约90cm),腿部空间可调范围大(座椅前后滑动18cm),驾驶姿势舒适;

后排:头部空间3指(约85cm,溜背造型压缩头部),腿部空间1拳(约80cm),坐1位成年人没问题,坐2位会略挤;

后备箱:常规容积350L,能放下1个24寸行李箱+1个双肩包,若放2个24寸行李箱,需放倒后排座椅(比例放倒),容积增至780L。

适合场景:单身/情侣日常通勤(每日通勤距离≤30km),偶尔短途自驾(100km内),不适合多孩家庭。

(2)动力与油耗:1.5T足够用,市区油耗6.8L

动力: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173马力,275N・m),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零百加速8.5秒,市区超车(40-60km/h)仅需2.3秒,比同价位吉利帝豪L(9.2秒)快0.7秒,满足年轻用户“加速快感”需求;

油耗:实测市区拥堵路况(平均时速28km/h)油耗6.8L/100km,城郊路况(平均时速50km/h)5.6L/100km,综合油耗6.2L/100km;按92号汽油8.3元/L,每年行驶1.5万公里算,年油费约6.2×8.3×150=7659元,每月638元,经济压力小。

(3)核心配置:运动配置丰富,智能车机流畅

运动配置:标配“运动外观套件”(熏黑轮毂、双边四出排气)、换挡拨片、运动模式,顶配版还有“电动尾翼”(时速100km/h自动展开,增加下压力);

智能配置:10.25英寸中控屏+7英寸液晶仪表,搭载斑马智行Venus系统,支持语音控制(空调、导航、音乐)、CarPlay无线连接,实测语音响应时间0.8秒,比同价位长安逸动PLUS(1.2秒)快;

安全配置:标配4气囊(前排双气囊+侧气囊)、倒车影像、胎压监测,顶配版有“主动刹车”(时速30km/h内可触发),适合新手。

2.第二款:MG6PRO(指导价10.58-14.98万)——10-15万操控爱好者首选

(1)空间:比MG5大,兼顾轻度家用

后排:头部空间1拳(约90cm,溜背造型更平缓),腿部空间1拳2指(约85cm),坐2位成年人舒适,坐3位略挤;

后备箱:常规容积495L,能放下2个24寸行李箱+1个婴儿车,比MG5大145L,轻度家用(三口之家短途出行)没问题。

(2)动力与油耗:加速更快,油耗略高

动力:1.5T高功率发动机(181马力,285N・m),零百加速7.8秒,比MG5快0.7秒,高速超车(80-120km/h)仅需3.5秒,底盘调校更运动(侧倾抑制比MG5好15%),过弯时车身更稳;

油耗:市区拥堵7.5L/100km,城郊6.2L/100km,综合6.8L/100km,比MG5高0.6L,年油费约8262元,每月688元。

(3)核心配置:操控+智能双优

操控配置:标配“XDS电子限滑差速器”(过弯时减少车轮打滑)、运动悬架,顶配版有“Brembo刹车卡钳”(制动距离更短,时速100km/h制动距离36.8米,比MG5短2.2米);

智能配置:12.3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液晶仪表,支持“整车OTA升级”,后期可更新导航、车机功能;

舒适配置:标配皮质座椅(MG5是织物)、后排空调出风口,顶配版有“座椅加热”(冬天实用),兼顾操控与轻度舒适。

3.第三款:MG4EV(指导价12.98-18.68万)——12-15万家用纯电首选

(1)空间:纯电平台优势,后排纯平

后排:头部空间1拳1指(约92cm),腿部空间1拳3指(约88cm),地板纯平(无传动轴凸起),坐3位成年人不硌脚,比MG6PRO更适合家庭;

后备箱:常规容积360L,放倒后排后增至1170L,能放下2个28寸行李箱+1个儿童安全座椅,家用装载能力最优。

(2)续航与充电:续航扎实,充电快

续航:CLTC续航450km(中配版),实测市区拥堵路况续航折扣85%(实际382km),高速路况折扣75%(实际337km),比同价位比亚迪元PLUS(市区折扣80%)更扎实;

充电:快充从30%充至80%需40分钟,慢充(家用充电桩)充满需7小时,支持“对外放电”(220V,可露营供电),实用性强。

(3)核心配置:安全+家用双优

安全配置:标配6气囊(前排双气囊+侧气囊+侧气帘)、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电池包采用“五重防护”(防水、防火、防挤压),2024年欧洲EuroNCAP碰撞测试获五星;

家用配置:后排USB-Type-C快充口(20W)、后备箱感应开启(脚踢感应)、空调后排独立控制,适合家庭用户。

三款车型核心参数对比表

车型 指导价(万) 动力/续航 综合油耗/电耗 后排腿部空间 后备箱容积(L) 核心适配场景

MG5天蝎座 8.89-11.49 1.5T(173马力) 6.2L/100km 80cm 350(780放倒) 10万内年轻通勤(单身/情侣)

MG6PRO 10.58-14.98 1.5T(181马力) 6.8L/100km 85cm 495(1200放倒) 10-15万操控爱好者(轻度家用)

MG4EV 12.98-18.68 CLTC450km 12kWh/100km 88cm 360(1170放倒) 12-15万家用纯电(三口之家)

名爵是什么车的品牌?2024实测:和荣威的3大差异,选车避坑指南-有驾

四、选车避坑指南:2大误区要避开,3类场景精准推荐

结合实测数据与用户反馈,我们整理出“名爵选车避坑指南”,帮你避开品牌认知与车型选择的误区,精准匹配需求。

1.必须避开的2大误区

误区1:“名爵是合资品牌,质量比国产好”——实则名爵是上汽自主品牌,质量与荣威、吉利等国产主流品牌相当,不存在“合资优势”;部分用户因“英国起源”多花2万买顶配,实则中配版已满足需求,没必要为“品牌情怀”买单。

误区2:“MG4EV续航450km,冬天也能跑这么多”——实测北方低温(-5℃)环境下,MG4EV续航折扣65%(实际292km),比常温少90km;若北方用户冬天通勤距离超50km,需选续航520km的高配版,避免“续航焦虑”。

2.3类场景精准推荐

场景1:预算10万内,年轻单身/情侣通勤——首选MG5天蝎座1.5T豪华版(10.19万)

推荐理由:比低配版多“倒车影像、10.25英寸中控屏、皮质座椅”,满足日常通勤需求;运动外观套件+换挡拨片,符合年轻用户审美;综合油耗6.2L,每月油费600+,经济压力小。

避坑点:不要选顶配版(11.49万),多出的“电动尾翼、主动刹车”对通勤用户不是刚需,性价比低。

场景2:预算10-15万,追求操控+轻度家用——首选MG6PRO1.5TTrophy版(12.88万)

推荐理由:比中配版多“XDS电子限滑差速器、Brembo刹车卡钳”,操控更优;后排空间比MG5大,能满足三口之家短途出行;12.3英寸中控屏+OTA升级,智能配置够用。

避坑点:不推荐1.5T手动挡(10.58万),市区拥堵路况手动挡太累,自动挡更实用。

场景3:预算12-15万,家用纯电+偶尔长途——首选MG4EV450km豪华版(14.58万)

推荐理由:CLTC续航450km,常温下满足一周通勤(150km);后排纯平+后备箱大,适合家庭装载;6气囊+主动刹车,安全配置全;支持对外放电,露营实用。

避坑点:北方用户选520km超长续航版(16.28万),冬天续航更有保障;不要选最低配版(12.98万),缺少“倒车影像、中控屏”,使用不便。

五、结语:选名爵,看需求不看“出身”,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用户纠结“名爵是国产还是合资”,却忽略了“车型是否适配自己的需求”——名爵虽有英国起源,但如今已是上汽自主品牌,其核心优势是“运动设计+高性价比”,而非“合资情怀”。MG5天蝎座的10万内运动定位、MG6PRO的操控优势、MG4EV的家用纯电属性,分别对应不同用户群体,没有“绝对最好”的车型,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对购车决策人群而言,选名爵前先明确三个问题:“预算多少?”“主要用途是通勤还是家用?”“是喜欢运动还是追求舒适?”——预算10万内通勤选MG5,10-15万操控选MG6,12-15万家用纯电选MG4EV,按需求选车,就能避开90%的坑。

最后提醒:买名爵时,优先选择官方4S店,避免在“二级经销商”购买(部分经销商会捆绑装潢、虚报价格);提车时检查“车辆铭牌”(确认是2024款,避免买到库存车)、电池包(MG4EV需确认无磕碰),确保车况无误。希望这篇实测指南,能帮你厘清名爵品牌真相,选到“买得值、用得爽”的车型。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