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会疑惑,标题说 “本田产量大增”,但数据里只给了销量,这俩能画等号吗?
啊君觉得是这样的,懂的都懂,车企不会平白无故有那么多现车堆在店里等着卖,尤其是 CR-V 这种卖了这么多年的 “顶梁柱” 车型,一般库存周转都挺快的,不会压太多货。
就拿上个月来说,要是东风本田没给 CR-V 增加产量,终端门店的车卖完了怎么办?
总不能让想买的用户等一两个月提车吧?
那样很容易把客户推给竞品的。
所以啊君猜测,为了支撑这 1.5% 的销量增长,CR-V 的产量肯定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不然根本没法保证终端有车可卖,这 “产量大增” 其实是从销量反推出来的合理结果,不是瞎猜的。
再说回燃油车市场,这两年不管是网上还是身边,大家都在说 新能源是大趋势,燃油车早晚要被淘汰,可 CR-V 这波逆势上涨,加上啊君之前看的其他品牌数据,比如丰田某款燃油 SUV 9 月销量也没怎么跌,大众某款燃油轿车环比还涨了 5%,突然觉得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绝对 ... 燃油车可能没到 “淘汰” 的地步,只是市场需求变得细分了而已。
举个栗子,啊君身边有个朋友,住在三线城市,最近刚提了 CR-V,我问他为啥不买新能源,他说 “不是不喜欢,是真不适合”。
他家小区没充电桩,周边也只有两个加油站有快充,每次充电都得排半小时队,要是跑长途去老家,路上充电麻烦,还不如加个油半小时搞定。
而且他觉得燃油车维修方便,随便找个修理厂就能修,新能源车要是出点问题,还得跑几十公里外的 4S 店,太折腾了。
其实像他这样的用户不少,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充电桩没那么普及,大家买车还是看重 “省心”,燃油车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这就是燃油车还能稳住的原因之一。
还有,现在用户买车越来越理性了,不再是跟风说 “新能源好就买新能源”,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场景选车。
比如家里已经有一辆新能源车的,第二辆车大概率会选燃油车,因为不用再考虑充电的事;
要是经常跑高速或者跨城通勤的,也倾向燃油车,毕竟加油比充电快,不用规划充电站点。
啊君还看到过一个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三四线城市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比去年还高了 2 个百分点,这说明在这些地方,燃油车还是主流选择,不是所有地方都像一线城市那样适合新能源。
再说说 CR-V 为啥能在本田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
啊君觉得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产品力抗打,今年 9 月本田刚给 CR-V 上了 「全球 30 年荣耀款」,内饰加了 12.3 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还升级了 Honda CONNECT 4.0 智导互联系统,这些小改款看着不大,但刚好戳中了买燃油 SUV 用户的需求 ... 他们不追求多花哨的智能配置,但希望车机好用、屏幕大一点,本田这次升级正好满足了这些点。
而且 CR-V 卖了 30 年,口碑摆在那儿,很多人买它就是图 “靠谱”,毕竟这么多年下来,没听说过什么大的质量问题,这种积累不是新车型随便就能比的。
第二个点是竞品给了机会。
现在合资品牌的同级燃油 SUV 里,能跟 CR-V 打的其实没几个。
比如某款韩系 SUV,今年 9 月销量才 7000 多辆,比 CR-V 少了快一半,主要是因为它今年没什么新,还是老款的设计和配置,用户看久了就没兴趣了;
还有某款美系 SUV,价格比 CR-V 贵了两万多,性价比没优势,自然也抢不走太多客户。
所以 CR-V 相当于在同级里没遇到太强的对手,加上自己又有小升级,销量能涨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了,也不能回避本田现在的问题,它的新能源车型确实没什么起色。
9 月 e:NP2 极湃 2 才卖 735 辆,东风本田 S7 400 辆,广汽本田 P7 196 辆,跟 CR-V 的 「14355 辆」 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这也说明本田目前还是得靠燃油车撑场面,而 CR-V 就是那个 “撑场面” 的关键,所以才会在产量上向它倾斜 ... 毕竟现在能卖得动、还能逆势涨的车型不多,车企肯定要把资源集中在这些 “优等生” 身上。
不过话说回来,啊君觉得燃油车的 “转机”,不是说它能回到几年前那种随便一款热门车型就能月销两三万的高峰,而是说它开始 “企稳” 了,不再是一直下滑的状态。
就像 本田 CR-V,能在整体销量下跌 13% 的情况下实现增长,说明燃油车还有稳定的需求群体,只是这个群体不再是 “所有人”,而是那些有特定需求的用户 ... 比如需要长途出行的、住在充电不方便地区的、看重口碑和耐用性的。
这些用户的需求还在,燃油车就有存在的价值,这就是 “转机” 的核心。
从个人角度看,啊君觉得现在的车市不是 “新能源赢、燃油车输” 的零和游戏,而是两者各有各的市场。
新能源适合一线城市、家里有充电桩、主要在市区开的用户;
燃油车适合三四线城市、经常跑长途、看重省心耐用的用户。
车企要是能想明白这一点,就不会盲目地把所有资源都砸向新能源,而是会兼顾燃油车的升级,像本田给 CR-V 做小改款、增产量这样,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