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将成为电动车管理的重要时间节点,不仅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全国多地也将同步推出一系列地方新规。不管接下来是要卖车还是买车,或者是骑车的都要注意!
9月实施的强制国标
9月1日起,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这次主要从安全性和防篡改两方面进行了升级,下面简单说说车主们需要注意的几点。
新国标明确:1.塑料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并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2.增加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等要求,并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以及“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的绑定机制。3.铅酸蓄电池整车质量上限为63kg。4.不强制安装脚踏。
这次变化是比较多的,想要换车的可以按照需求来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国标电自最高速度还是25km/h,电池还是48V,所以性能上和旧车相比变化不大。
多地新管理9月落地
在全国性新标准实施的同时,多地也出台了相应地方管理条例,下面做一个大致的汇总:
《广州市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和《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办法》两大新政策,将于9月1日正式执行,有效期为5年。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设置了民生车辆的黄底黑字专用号牌,包括外卖、快递等领域,需要在6个月内办理换牌。
《内蒙古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于9月1日实施,从生产到骑行进行全链条的规范。值得关注的是,合规车要登记上牌,不符合标准的车,三个月内申请过渡期通行号牌,有效期为五年。其他的当地车主可自行搜索了解。
《武威市电动车管理条例》也于9月实施,非标车同样执行过渡期管理,登记备案后上临时号牌,过渡时间为3年,但包含了低速车。至于其他规定,想要仔细了解的可自己检索。
还有其他城市正在开展一些专项治理,比如河北省3年攻坚行动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接下来电动车的管理会愈发严格。
严查销售3类违法车
既然9月有了新国标的落地,那就有配套的严查行动。目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对销售环节的监管,重点打击三类违法车辆:一是未获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二是经过非法改装的车辆,三是国标落后的电动自行车。
所谓未获得3C认证的车辆,通常是一些低价的杂牌车,不能够合法上牌和上路。而非法改装的车辆是指限速、电机、电池、车体等方面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至于什么是国标落后的电动自行车,目前指的是不符合新版国标,9月起全面禁产,12月起全面禁售,想要换车的需要注意时间。
以上三类车正在被严查,或者即将迎来严查,不管是厂商还是广大车主都需要注意,防止被查被罚。
总结
9月实施新的国标,这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地都会加强电动车的管理,从生产到销售再到骑车和充电。只能说,最好合法销售和驾驶电动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