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特斯拉的人,图的从来不是车。以前我接触过一批用户,谈到特斯拉,第一反应就是未来感、科技感。朋友圈那帮人,总爱晒车,配文写着未来人已到。我一开始觉得,这不就是追求新鲜、炫耀身份嘛。可后来发现,门槛比想象中的低——只要会点网上下单,朋友圈就自动变成了签证/护照,是身份和格调的象征。
去年我还记得有个朋友,我去他家串门,他炫耀新车,特斯拉Model 3,续航520公里,自动驾驶很顺。我看了看后台订单数据,除了基础版外,升级版的销量其实没少。尤其是在一线城市,111-118万那批中间价位,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在问有没有优惠。
这让我奇怪,要是真心喜欢这车,价格出来一比,谁还会犹豫?能降多少?这句话,现在几乎成了潜台词。去年我偶遇一个销售,直接问他:你们降价是不是要拉订单?他递给我一个笑脸,这都算常态,不降价,咋留住客户。其实我心里明白,他口中的常态,和今年的售车热潮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价格战把买家的心态从信仰拉回理性。
说实话,我自己也看过一些平行车型,价格差不多,但在实际感受上,那差别大得说不清。特斯拉的用户,常会说:买的不光是车,是一种态度。我也认。这态度,之前是我的未来我做主的冲动,现在则像个信仰滤镜。可你看,大品牌同样也会折本促销,在线上砍价,制造低价错觉。其实我猜测,信仰,现在也逐渐变得像商品一样,可以被打折。
(这段先按下不表)而且,特斯拉的供应链,我也算略有点了解。比方说芯片、动力电池,去年芯片紧缺的时候,很多工厂产能都是卡在那里的。你想想,就像咱们生活中点个外卖,突然发现某餐厅今天休息,你会不会更珍惜能点到的那一家?供应链紧绷的状态,像个无形的屏障,影响着每一辆车的到货速度和价格。供应链的博弈,不比拼跑车性能,更多是能忽悠多久。
再说研发流程吧。我们都知道,车就像苹果的手机,更新迭代快,但升级背后其实最核心还是软件。去年车友群里有人抱怨说:自动驾驶频繁刷新软件,反而不太省心。我一开始想,这不是技术领先么?谁料到,软件迭代带来的问题,就是硬件的适配更新、用户体验的不稳定,最折磨人。有次修理工说:你这车,硬件还挺新,软件升级都升级不上。这就像买个智能音箱,软件常出错,最后还得调回旧版本。
这里面其实藏着个问题:特斯拉靠不断更新软件,保持技术领先,但也让车变得不那么稳定。不是批判,只是说,汽车不光是科技堆砌,更多还是一个实用工具。我刚才翻了翻相册,车内有个粉嫩的儿童座椅,旁边放着一只玩具车。问我朋友:你用这个车带娃,安全嘛?他笑着说:安全嘛,意外总在没预料的瞬间。但我心里暗想:这车安全不,得看是谁用。毕竟,安全不是硬件说了算,而是供需和细节设计的结合。
说到细节,最近有个小插曲。有一次在4S店,一个销售跟我聊他的感受,他说:我跟客户讲车,讲了个‘500+公里续航’、‘自动驾驶’、‘高档内饰’,结果客户只关心:降价还能再低点不?我怂了一下,只能笑。你想想,这帮用户,越买越像买菜,价格才是第一。其实很多人都没搞清楚,特斯拉的核心究竟是哪一块,是驾驶体验?还是商品符号?我猜,可能都是。
这还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客户为什么愿意为这个符号买单?除了车的性能,还在于那个标签背后代表的未来和身份。朋友圈中,晒车的人,不是单单想秀几辆车,是在说:我站在未来的潮头。我有个朋友,去年刚换了个Model 3,他说:这是我证明自己跟上时代的方式。其实我挺羡慕的,但也觉得太过简单:这不就是用车符号换身份认同嘛。
这两天看新闻,说价格降了,订单反倒多了。去年一朋友买车,报价都能激战过苹果发布会了。折扣、优惠的套路,早就不要不值得惊讶了。实际上,很多人买车,都是在信仰和价格之间摇摆,最后还是看谁报价合适。特斯拉卖的不是一辆普通车,它代表一种未来和身份。一旦价格可以让普通人也买得起(虽然买得起的定义变得模糊好几个阶层说法不同),这个符号的价值就开始被稀释。
我知道,一部分铁粉会觉得:特斯拉代表未来出行方案。但我更想问,未来真的是这个样子嘛?还是只是一场符号战,大家都在用车告诉别人:我过得不错?毕竟,现实里,车辆的二手价、保值率,才是真金白银的硬指标。没有人愿意买个未来车,最后贬完值掉。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同样一辆车,买的人打心底里是追逐未来,还是把握当下?或者,是信仰的交易被现实不断冲刷?反正我觉得,买车这件事,特别是特斯拉,要么是纯粹的享受,要么就是一场身份认同的博弈。后者其实蛮有趣——因为,当价格变了,信仰还能坚守多久呢?还真是个没有结局的问题。
你是不是也在想,下一次看朋友圈晒的特斯拉,是在想象还是在炫耀身份?这个问题,也许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我觉得,这个符号游戏,还得继续玩下去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