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零跑汽车,很多人脑子里可能马上会浮现出“性价比”或者干脆就是“便宜”这两个字。
确实,在如今这个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打得不可开交的时代,零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价格亲民。
但是,咱们得往深了想一想,如果单单靠一个“便宜”,能在中国这个高手如云、竞争惨烈到近乎“血海”的市场里,用十年时间就造出一百万辆车吗?
甚至在有些时候,周销量还能超过大名鼎鼎的特斯拉,这事儿光用“便宜”两个字,恐怕就说不通了。
这背后一定有它的门道。
一个曾经在汽车圈里没什么名气的品牌,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新能源新势力里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的?
这其中的故事,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零跑的起步,其实也走过一些弯路。
它的创始人朱江明,原来是搞安防技术的,是个标准的技术专家。
最开始造车,可能也带有一些技术人员的理想主义。
他们最早推出的两款车,一款是叫S01的小跑车,另一款是叫T03的微型小车。
那个S01小跑车,样子挺酷炫,但市场并不买账,三年下来卖了还不到三千辆,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一次尝试。
而T03小车虽然卖得还行,两年也交付了近五万辆,可毕竟是十万块钱以下的小车,利润非常薄,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光靠它输血是远远不够的。
这两次经历让零跑的管理层彻底清醒了,他们意识到,造车不能光凭一腔热血和自我感觉良好,必须得脚踏实地,去了解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想明白这一点后,零跑的发展思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们不再去搞那些小众的、个性化的车型,而是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主流的家庭用车市场上。
2021年推出的C11,就是他们转型的关键一步。
这辆车精准地卡在了15到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这正是目前国内最多家庭购买SUV的预算范围。
零跑在这辆车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把中国消费者最看重的东西都给到了。
比如,空间要大,坐着要舒服,车里的屏幕、智能系统这些配置要跟得上潮流。
结果,C11一上市就火了,成了市场上的一款明星产品,也让零跑这个品牌真正开始被大众所熟知。
从C11开始,零跑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就像是汽车界的“优衣库”,不追求最花哨的设计,也不堆砌那些普通人一年都用不上几次的奢华功能,而是踏踏实实地把大家日常开车最需要、最关心的点做好,同时把价格控制在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
比如说,中国人买车特别在乎空间,尤其是后排能不能坐得舒展。
零跑就把车内空间利用率做到了极致。
像他们后来的B10这款车,从尺寸上看就是个标准的紧凑级SUV,但它的轴距做得特别长,甚至超过了一些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这就保证了后排乘客能有非常宽敞的腿部空间。
再比如,现在很多人买新能源车会纠结,到底是买纯电的,还是买能加油也能充电的增程式?
很多车企会替消费者做决定,主推某一种。
零跑不这么干,它把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大部分车型都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版本,你看重长途便利就选增程,你家里充电方便就选纯电,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种做法无疑覆盖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那么问题来了,零ാള是怎样做到既给足了配置,又能把价格卖得这么有吸引力的呢?
难道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了吗?
恰恰相反,零跑的秘诀在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就是他们一直坚持的“全域自研”。
在汽车行业,现在供应链已经非常发达了,大部分零件都可以直接采购。
但零跑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就是很多核心部件都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就是能把成本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举个例子,电动车最核心也最贵的部件之一就是电池。
传统的做法是车企向电池厂采购一个完整的电池包,然后安装到底盘上。
零跑首创了一项叫CTC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池电芯直接整合到了汽车底盘结构里,省去了传统的电池外壳。
这样做,不仅能让车身更轻、续航更长,还能实实在在地省下一大笔结构件的成本。
再比如,他们研发的“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听起来很复杂,说白了就是用一个更强大的中央大脑,去统一管理全车的电子设备,替代了过去几十个分散的控制器。
这样做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后续升级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硬件数量,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据了解,零跑现在核心零部件的自研比例已经超过了65%,这个比例在国内车企里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比亚迪。
从电机、电池、电控这“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他们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自研也不是盲目地什么都自己做。
他们的原则很务实:如果自己研发生产的东西,在品质和成本上能比外面采购的更有优势,那就自己做;如果外面有供应商能提供更好、更便宜的零件,他们也果断选择外采。
正是这种精打细算和对核心技术的掌控,让他们能够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不仅活了下来,还能保持不错的毛利率。
省下来的成本,最终都体现在了产品的售价上,形成了“技术降本-价格优势-销量增长-加大研发”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零跑的这身“技术内功”,不仅帮自己省了钱,还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能“赚钱”。
当很多中国车企还在为如何把车卖到海外市场而苦恼时,零跑换了一种思路:我不光卖车,我还卖技术。
他们和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达成了深度合作。
Stellantis旗下有Jeep、玛莎拉蒂、标致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这次合作的核心,就是零跑将自己研发的最新一代整车架构和技术,授权给对方使用。
这步棋走得非常高明。
一方面,技术授权能给零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分摊了巨额的研发成本。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零跑找到了一条“借船出海”的捷径。
自己去海外从零开始建渠道、打品牌,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时间,风险也很高。
而通过与Stellantis合作,零跑可以直接利用对方遍布全球的成熟销售网络来卖自己的车。
这就好比一个厨艺精湛的厨师,不用自己辛苦开店,而是直接跟一个全球连锁酒店集团合作,一夜之间,他的菜品就能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
这种轻资产、高效率的出海模式,不仅速度快,风险也小得多。
如今,零跑的汽车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进入了欧洲、南美等多个市场,并且计划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真正实现“全球化”。
这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全新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