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丰田亚洲龙这台车,现在国内马路上见得是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觉得它是一台高级版的凯美瑞,或者说是皇冠停产后的一个替代品。
这么说有道理,但又不全对。
要是咱们把时间往前倒个三十年,你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这台名字里带着“亚洲”二字的龙,其实跟咱们亚洲市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它是一条彻头彻尾为了讨好美国消费者而生的“美国龙”。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它又是怎么从一个北美特供车,摇身一变成了今天在中国市场卖得风生水起的全球旗舰呢?
这背后的故事,可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这事儿还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说起。
那时候的美国,跟我们现在对汽车的看法可太不一样了。
油价便宜得跟水似的,路又宽又直,所以美国老百姓买车,就认一个字——大。
他们喜欢那种开起来像船一样,晃晃悠悠,沙发宽大得能躺下个人,后备箱能塞进两个高尔夫球包的大轿车。
当时,像别克、水星这些美国本土品牌,就把这种“美式豪华”玩得明明白白的。
可丰田呢,虽然靠着卡罗拉和凯美瑞这些省油耐用的小车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但在高端大轿车这个领域,它完全是个门外汉,手里根本没牌可打。
眼瞅着一块大蛋糕被别人分了,丰田心里那叫一个急。
于是,丰田高层拍板决定,必须搞一款专门针对北美市场,能跟美国本土品牌正面硬刚的旗舰轿车。
就这样,一个代号叫“Avalon”的项目启动了。
丰田的工程师们也想得很明白,从零开始研发太慢也太贵,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们拿来了当时已经非常成功的凯美瑞平台,把它像揉面团一样,使劲拉长、撑宽,车长一下子干到了四米八以上,轴距也加到了两米七二。
光有个大壳子还不行,心脏也得跟上。
一台平顺又有劲的3.0升V6发动机被塞了进去,虽然马力只有192匹,但在那个年代绝对够用了。
内饰更是投其所好,真皮座椅、电动天窗都是标配,最绝的是,它还用上了美国人特别喜欢的怀挡设计,并且前排能坐三个人,搞出了一个六座布局。
1994年,这台车在芝加哥车展一亮相,美国人一看,这不就是我们梦想中的丰田牌大轿车嘛,牌子硬,还懂我们,买它!
果不其然,上市后销量非常好,成功地从别克、水星嘴里抢下了一大块肉。
有意思的是,丰田也曾想把它卖回日本和澳大利亚,但人家根本不感冒,觉得它又大又笨,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把生产线都搬到了美国。
在美国站稳脚跟后,亚洲龙就开始了自己稳扎稳打的进化之路。
第二代车型更像是一次精装修,外观线条变得更流畅,内饰用料也更讲究,开始向自家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看齐。
到了2005年推出的第三代,那可就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了。
丰田给它换上了一颗堪称“神机”的3.5升V6发动机,就是那台大名鼎鼎的2GR-FE,最大马力直接飙升到280匹,配上6速自动变速箱,零到一百公里加速竟然能跑进6秒多。
你敢信?
一台外表看起来四平八稳、主打舒适的家用车,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能让很多小钢炮吃灰。
这一下,亚洲龙就从一个舒服的“胖子”,变成了一个穿西装的“肌肉猛男”。
如果说前三代亚洲龙都是在“美式风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从第四代开始,它就开始思考转型了。
2012年登场的第四代车型,最大的变化是推出了混合动力版本。
丰田把看家的2.5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和电动机组合在一起,综合马力有200匹,动力不弱,但百公里油耗却降到了惊人的5.6升。
这一招直接打在了美国车的软肋上,让那些油老虎们毫无还手之力。
同时,丰田还把很多主动安全技术,比如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这些,都下放给了亚洲龙,让它变得更聪明、更安全。
故事讲到这里,就该轮到我们中国市场登场了。
时间来到2018年前后,一汽丰田正面临一个甜蜜的烦恼。
中低端的卡罗拉和凯美瑞卖得红红火火,但往上走,就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曾经的旗舰车型皇冠,在奔驰E级、宝马5系和奥迪A6L这些德系豪华品牌的降价打击下,销量一落千丈,每个月就卖个一两千台,生产线常年亏损,停产只是时间问题。
而另一款深受车迷喜爱的后驱V6轿车锐志,也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市场。
这么一来,在凯美瑞和更高端的雷克萨斯之间,就空出了一个从20万到30万的巨大市场空白。
一汽丰田急需一款新车来撑起门面、填补空缺。
这款车必须尺寸够大、技术够新、品牌形象够好,还得能走量。
这时候,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已经进化到第五代的Avalon。
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第五代亚洲龙基于丰田最新的TNGA-K平台打造,车长接近五米,轴距超过两米八,尺寸上完全不输当年的皇冠。
而且新平台带来的低重心和双叉臂后悬挂,让它的操控性有了质的飞跃,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开大船”的感觉了。
更重要的是,它主打的2.5升混合动力系统,在中国市场已经通过凯美瑞和雷克萨斯ES证明了自己,省油、平顺、可靠的形象深入人心,百公里4升多的油耗对消费者有巨大的吸引力。
最神来之笔的,还是它的中文名字。
早在九十年代,广东一些车迷通过平行进口渠道买到Avalon时,就给它起了个响亮的绰号——“亚洲龙”。
这个名字既霸气,又和英文发音有几分神似。
二十多年后,当一汽丰田决定正式引进这款车时,他们顺水推舟,直接把这个民间外号扶正了。
这一招实在是高,一下子就拉近了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充满了情怀。
所以,2019年,当一汽丰田亚洲龙以19.98万元的起售价正式在国内上市时,它几乎是瞬间就引爆了市场。
它完美地承接了皇冠和锐志留下的市场空间,用更年轻的设计、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成为了B+级轿车市场的“话题王”,上市没多久月销量就轻松破万。
所以说,亚洲龙的国产,根本不是丰田的突发奇想,而是一场经过周密计算、精准卡位的战略布局。
这条在美国修炼了近三十年的“龙”,终于在最合适的时机,回到了它名字里本该属于的土地,并在这里开启了全新的辉煌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