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各大车企的季度财报犹如成绩单,备受行业内外关注。2025 年 8 月 28 日,理想汽车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引发众人热议。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理想汽车营收达 302 亿元,虽说较一季度增长 16.7%,但同比 2024 年第二季度却下降了 4.5%,在交付量实现增长的情况下,营收为何出现下滑,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情?
从交付数据来看,理想汽车在第二季度的表现可圈可点,交付总量达到 111,074 辆,同比增长 2.3%,且蝉联 20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销量首位。这一成绩表明理想汽车在市场上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度在持续提升。然而,销量增长并未直接带动营收同步上扬。车辆销售收入方面,2025 年第二季度为 289 亿元,较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303 亿元减少 4.7%。深入分析,这主要归因于产品组合的变化、为客户提供金融贴息以及销售激励增加,这些因素共同拉低了车辆的平均售价,即便交付量有所增加,也未能完全抵消平均售价降低对营收的负面影响。
再看其他销售和服务收入,第二季度为 14 亿元,较 2024 年第二季度仅增加 0.1%,近乎持平状态。这一板块收入未能实现显著增长,反映出理想汽车在拓展服务业务、挖掘除车辆销售外的盈利增长点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当前汽车产业向 “产品 + 服务” 一体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服务收入的增长乏力,无疑给理想汽车的营收增长蒙上一层阴影。
理想汽车一直以来都将技术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第二季度,研发费用投入达到 28 亿元,平均每 3 天就投入一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预计全年研发费用将达到 120 亿元,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投入超过 60 亿元。如此高额的研发投入,旨在推动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电动和车辆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例如,在智能驾驶方面,理想汽车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从依赖高精地图逐步向轻地图、无图及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路线迈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用户智能驾驶渗透率超过 99%,城市 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用户的日活显著增长。但短期内,巨额研发投入对利润产生了一定挤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营收表现。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理想汽车营收的重要因素。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老车企纷纷发力,不断推出新车型与优惠政策,抢占市场份额。理想汽车在面临同行竞争压力的同时,还需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品质、性能、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理想汽车为满足这些需求,不仅要在产品研发上持续投入,在产品定价策略上也需更加灵活,以维持市场竞争力,这也对营收造成了一定挑战。
尽管第二季度营收出现同比下滑,但理想汽车的财务状况整体仍较为稳健。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达到 1069 亿元,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以及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二季度净利润达到 11 亿元,较一季度增长 69.6%,连续 11 个季度盈利,季度经营利润较一季度增长 204.4%,达到 8.27 亿元,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望未来,理想汽车计划在 9 月推出理想 i6 并开启交付,全球首个 VLA 司机大模型也将在 9 月份全量推送,这一系列新产品与新技术的落地,有望为其营收增长注入新动力。理想汽车还需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大服务业务拓展力度,持续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营收与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续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辉煌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