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最近干了件大事儿,成立了一个全资的销售公司。
这事儿听起来特别官方,特别无聊,但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福特不装了,摊牌了,它承认过去在中国的日子过得像个精神分裂。
讲真,之前的福特,就是个大型行为艺术现场。你在长安福特的店里看上了蒙迪欧,销售小哥跟你聊完诗和远方,你问他旁边那台威猛的Ranger皮卡能不能一起给个优惠,他两眼一黑,说哥,那个是隔壁江铃福特家的孩子,虽然都姓福,但户口本不在一起,我们不熟。
就问你魔幻不魔幻?同一个爹,生了俩娃,一个叫“长福”,一个叫“江福”,俩娃老死不相往来,在街上各开各的店,互相抢生意。你作为一个想买福特车的倒霉蛋,就夹在中间。想买轿车,去长福;想买皮卡,去江福。想做个保养?对不起,请出示你的准生证,证明你是哪家生的。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经历过这种蛋疼。几年前陪朋友去看车,在长安福特店里,我指着宣传册上的撼路者问销售,这个车咋样。销售的表情,就像是我在KFC里点了一份麦辣鸡腿堡,那种尴尬中带着一丝不屑,不屑中又透着一股无力。他说,先生,那个车,您得出门右转,去对面的江铃福特问。
我当时就悟了。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修仙渡劫。每个福特车主,上辈子都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人。买个车,得先修一门叫做“福特中国组织架构学”的专业,不然你连售后都找不到门。这种体验,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连夜把水滴开过来给你点个赞。
所以福特这次成立全资销售公司,说白了就是脑子终于开窍了,悟了。它终于明白,自己在中国市场被揍得鼻青脸肿,不是因为产品不够硬,而是因为内耗太严重。你这边还在跟合资伙伴扯皮,为了一块钱的优惠政策审批三个月,那边国产新势力已经开了三场发布会,价格给你打到骨折,连CEO都开始直播跳“机你太美”了。这怎么玩?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福特的新玩法,就是把“长福”和“江福”这两个闹别扭的亲兄弟按在地上,收了他们的销售权,对他们说:你们俩,以后别在外面抛头露面了,给我老老实实回工厂拧螺丝,搞生产。至于怎么卖车,怎么伺候客户,怎么在外面跟人打架,我,福特中国,亲自下场。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舒坦。
这个新成立的公司,统一了渠道、统一了营销、统一了服务。从此以后,福特在中国就是“一个福特”,一个声音说话,一张网络卖车。买蒙迪欧和买Ranger的,终于可以进一家门,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共同的信仰。
但能成吗?我觉得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于渠道统一,而在于福特想干嘛。它搞了一个叫“纵横”的体系,听起来就特别玄学,又是空间、又是社群、又是装备。说白了,就是福特不想只卖车了,它想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去野”的信仰。这个思路,典中典了属于是。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车,尤其是电车,硬件越来越同质化,你有大彩电,我也有;你有冰箱,我直接给你上个双开门的。硬件卷不动了,就开始卷软件,卷服务,卷生活方式。特斯拉为什么牛?因为它卖的不是车,是“硅谷精英”的身份认同。蔚来为什么有那么多忠实用户?因为它卖的不是车,是“海底捞式”的服务体验。
福特现在搞的“去野行”,也是这个路子。它在告诉你,你买的不是一台福特,你买的是一张通往阿拉善沙漠的门票,是一群可以一起玩泥巴的兄弟,是一套原厂改装的“金钟罩铁布衫”。这个叫“纵横”的体系,看着复杂,其实就是一块压缩毛巾,平时看不见,一浇水就膨胀开来,给你整一套吃喝玩乐的服务。
讲到这我突然觉得,把福特比作修仙渡劫,好像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是奔着长生不老去的。福特这波操作,更像是“道诡异仙”里的修行,不疯魔,不成活。
它还专门请了个“本土道长”陈晓波来当掌门人,这哥们之前在长安干过,把CS75PLUS卖爆了,深谙中国市场的玩法。这就是承认了,以前那套美国牛仔的玩法,在中国水土不服。现在必须接地气,必须懂“人情世故”,必须知道中国的消费者要的不是一匹野马,而是一台能带全家去露营,还能在市区里安静省油的“智趣烈马”。
所以,福特这波改革能成功吗?
这破事儿早干嘛去了?!
答案是,不知道。但是,方向是对的。在当下这个神仙打架、你死我活的中国汽车市场,不变,就是等死。它这一通“一把子整活”,至少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福特,一个终于放下身段,愿意“发疯”的福特。
对于其他还在温水里煮着的合资品牌来说,福特就像那个第一个掀桌子的人。大家都在假装体面,它直接喊出来了:老子要活下去!这种挣扎,很难看,但很真实。因为在黑暗森林里,活下去,是唯一的真理。至于体面?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显然不能。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