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HSD上车实测 星途ET5智能驾驶体验观察
当方向盘后的手第一次松开,信任便开始了一场考验。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发生在芜湖城市道路上的真实场景——星途ET5正搭载着地平线HSD系统,在密集车流中自主穿行。
那段被称为“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的技术术语,此刻正转化为具体的驾驶行为。你能看到它在斑马线前的提前减速,仿佛能预判到可能闯出的行人;你能感受到变道时的果断,不像新手般犹豫;你甚至会注意到方向盘微调的角度,恰如老司机的肌肉记忆。这些细节背后,是从传感器数据到轨迹控制的全流程贯通。
实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系统对“鬼探头”的处理。传统辅助驾驶往往在这里露怯,但ET5能提前0.5秒开始制动。不是急刹,是那种老司机才有的预判式轻点刹车。这种细腻,源于低于160毫秒的系统时延——比人类反应快了近一半。
城区路况的复杂性,在于它的不可预测。突然打开的出租车门,毫无征兆的加塞,还有那些在车流中穿梭的外卖骑手。HSD的防御性驾驶策略在这里展现出价值——它不是被动响应,而是主动预判。就像副驾坐着位驾龄二十年的教练,总在你意识到危险前,已经做好了准备。
启停的平顺性值得单独一提。很多辅助驾驶系统在堵车时会让乘客晕车,但ET5的跟车动作几乎无法察觉。这不是技术指标能完全描述的体验,而是算法理解真实路况后的拟人化表达。
当然,这套系统最特别的是它的学习能力。通过强化学习机制,它在虚拟世界中不断练习应对极端场景。就像新手司机变成老手,不是靠背交规,而是靠里程积累。这意味着你今天体验的ET5,和三个月后的ET5,驾驶风格会有微妙的不同。
站在2025年这个节点看,智能驾驶正从实验室走向寻常街道。地平线HSD在星途ET5上的表现,标志着高端辅助驾驶开始普及化。技术不再只是参数表的竞赛,而是真实可感的驾驶伙伴。
当科技有了温度,机器学会了思考,我们与车的关系正在重新定义。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出行方式的进化。下一次当你握住方向盘,或许会期待,这段旅程能有不一样的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