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摊牌了:车圈的“修仙时代”,该结束了

工信部最近整了个活儿,发了一堆征求意见稿,名字长得能当绕口令,核心意思就一个:不装了,摊牌了,汽车圈这帮玩儿疯了的选手,该上紧箍咒了。

这事儿吧,你不能当个普通政策看。你得把它看成是天劫。

过去几年,整个新能源车圈是个什么状态?讲好听点叫百花齐放,讲难听点叫群魔乱舞。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手握屠龙宝刀,只要PPT做得好,投资人就当场给你磕一个。什么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万物互联,名词一个比一个玄幻,仿佛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通往赛博坦的任意门。结果呢?车主们一边享受着“在线升级”的快感,一边承受着半夜车机变砖、开着开着给你唱“机你太美”的惊吓。

这是一种典型的“修仙走火入魔”。每个车企都想一步登天,直接元婴出窍,结果根基没打牢,丹田里全是虚火。为了抢市场,研发周期能压就压,供应链成本能砍就砍,恨不得把压缩毛巾的技术用在造车上,平时看着挺大,一上路就缩水。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最后买单的是谁?是我们这些真金白银掏钱的韭菜。

工信部摊牌了:车圈的“修仙时代”,该结束了-有驾

所以工信部这次出手,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什么“适应产业发展趋势”,而是扮演了一个看不下去的老天爷,对着这帮正在渡劫的修士们说:你们这帮小崽子,根骨不行还想强行飞升?来,先挨我一记紫霄神雷。

你看它提的几点,招招都打在七寸上。

第一招,叫“智能化紧箍咒”。明确要求企业得有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升级的管理制度。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再敢把车主当小白鼠,搞什么“付费内测版”的自动驾驶,我就敢让你知道什么叫“物理断网”。尤其那句“对具备组合驾驶辅助或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提出专门的安全监测”,简直就是指着鼻子骂。你以为你的自动驾驶是未来科技?错了,在老天爷眼里,你就是个潜在的马路杀手,必须给你上个电子镣铐,24小时监控。

工信部摊牌了:车圈的“修仙时代”,该结束了-有驾
工信部摊牌了:车圈的“修仙时代”,该结束了-有驾

自动驾驶的未来在哪?我早就说过,不在特斯拉,不在蔚小理,而在中国城乡结合部的“老头乐”。那玩意儿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它不遵循任何交通规则,它的行驶路线堪比布朗运动,它的驾驶员突出一个随心所欲。任何一个号称L4的自动驾驶系统,你别去跑高速,你就去早高峰的菜市场门口试试,能在一个小时内不被老头乐别到死机,我就承认你是真牛逼。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AI算力再强,责任也直接定给对方了。所以你看,工信部现在要求搞安全监测,就是怕这帮科技宅男们闭门造车,最后被现实里的道诡异仙们教做人。

第二招,叫“集团化金钟罩”。新增“集团下属企业”条款,允许资源共享,简化审查。这招就更有意思了。表面上看是给大集团减负,支持做大做强。但你反过来想,这是不是也在说:小的们,你们就别挣扎了。这场游戏,以后就是巨人的战争,你们这些小虾米,要么找个大腿抱好,当个挂件;要么就自求多福,准备成盒。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官方背书。以前是自由搏击,现在是正规军下场清剿游击队了。对大集团来说,这是开了绿灯;对那些PPT造车新势力来说,这基本就是最后的晚餐。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不存在了。

我作为一个被各种新势力早期产品坑过的中年人,对此其实是有点矛盾的。一方面,我烦透了那些拿用户当赌注的激进派,车子开在路上,总感觉自己在参与一场薛定谔的实验。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种混乱,恰恰是行业最有活力的时候。说真的,我最近看这些文件头都大了,还不如回家看看猫,我家猫都比某些车企懂事。现在规矩来了,市场清净了,但可能也无聊了。

第三招,也是最狠的一招,叫“标准一体化斩首行动”。把新能源车的准入要求,直接整合到统一框架里,删了一堆附件。这叫什么?这叫釜底抽薪。以前新能源车是个“特长生”,有点偏科,大家也能容忍。现在,对不起,没有特长生了,所有人都得参加高考,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一门都不能少。你电池做得再好,车身安全不行,滚蛋。你智能化再领先,可靠性测试过不了,滚蛋。

这其实是好事,给这帮杀疯了的玩家头上浇了盆冷水,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汽车,首先是个交通工具,它得能跑、能停、不能散架。你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都是锦上添花。你不能本末倒置,搞得车像个装了四个轮子的手机,天天死机蓝屏。简直就是地狱绘图!车企必须对你家的“后厨房”里用的是地沟油还是金龙鱼负责,而不是天天在外面吹你的米其林摆盘有多好看。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他妈的很有道理?

所以你看,工信部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整个车圈的玩法就要变了。以前是闪电战,谁快谁牛逼。以后是阵地战,拼的是家底,拼的是体系,拼的是谁更能熬。对于那些有技术积累、有品牌底蕴、真心想造车的企业,这是天大的利好。比如某些传统大厂,虽然之前被嘲笑转身慢,像头大象,但现在风向变了,稳扎稳打反而成了优势。他们的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体系,那都是几十年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不是几个程序员996就能速成的。

而对于那些靠着风口吹起来的猪,现在风停了,就看谁能自己长出翅膀了。长不出来的,摔死也是活该。这波啊,是官方强制“去伪存真”,把那些靠“品牌玄学”和“用户信仰”硬撑着的品牌,扒下底裤,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真东西。毕竟,像特斯拉那种“会买的人就是喜欢本身”的宗教式品牌,一个就够了,再多市场也消化不了。

所以这规定到底有啥用?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以后车坏在路上,我们骂娘的时候,可以多骂一个叫“工信部”的抽象存在了。诶,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但能过审,就是能过审。加大,加大,再加大监管力度,总归是把消费者的命看得更重了一点。起码,车企们再想搞“在线飞升”式的软件升级时,得先掂量掂量那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无非就是乱久了想治,治久了想乱。车圈这场大型荒诞剧,现在只是进入了中场休息,导演组上来改了改剧本而已。演员们还得接着演,我们还得接着看。就问你怕不怕?反正我是看乐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