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创新高,75%车主叫板小鹏:新P7没尾翼不买了?

一年订单创新高,75%车主叫板小鹏:新P7没尾翼不买了?

01

订单创新高,75%车主叫板小鹏:新P7没尾翼不买了?-有驾

我还记得三年前,那会儿有个朋友买了旧款小鹏P7。

他说看起来还挺拉风的,就是总觉得后面少了点什么。

后来才发现,原来很多车友都在讨论这个车的屁股。

有人说没有尾翼,性能车气场懂不了。

有人说,电车就不该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过了这么久,我以为这只是小圈子的杂音。

结果昨天,何小鹏自己发话了,说新P7预售订单直接创了历史新高。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主动式升降电动尾翼的选择率,居然跑到75%。

你没听错,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户坚决要求尾翼。

这还不是‘开玩笑’,人家总部专门开会,琢磨怎么让更多车主愿望成真。

说实话,这种场面挺少见的。

以前都是厂家研究怎么省料,现在反过来,车主集体逼着它加配置。

好家伙,’用户共创’玩出新高度了。

02

那尾翼有啥魔力?

说人话就是,有了它,车就跟风切蛋糕一样,跑快了还能更稳。

主动式升降,听起来像那种豪车上的黑科技。

我查了下不少专业论文,还真有点门道。

空气动力学里,尾翼能降低高速行驶的升力。

简单讲,能帮车‘抓地’,减少发飘的感觉。

特别是在电动车越来越快的时代,这玩意儿不是摆设。

但话又说回来,不少老司机觉得自己平时就上下班,没必要搞太复杂。

毕竟尾翼多一套机械,后期可能增加维护成本。

有些车型加装以后,反倒成了‘装饰’,没真用,还可能被人嘲。

那到底值不值?

我个人经验是,看你跑高速多不多。

像我之前开过一台搭了定制尾翼的车,跟没尾翼的完全是两种感觉。

速度一上120,稳定性差距立马出来。

但城市通勤,真心用不上。

这就跟买运动鞋一样,天天健身没错,办公室穿就显得用力过猛了。

03

其实厂家到底要不要满足这么多人装尾翼,也是个技术活。

一方面,用主动升降设计,成本高,耐久性也是考验。

反倒影响整车定价。

另一方面,75%的选择率,它也不敢说‘老板不让装’。

我之前参与设计过轿跑车型定制,知道这种需求落地还真不是按个按钮那么简单。

要量产,不光是尾翼本身,还牵涉到传感器、控制程序、乃至法规安全。

比如GB 9743-2024,对结构安全和动力附件都有不少要求。

如果没设计好,这东西不仅没性能提升,反而会让碰撞安全等级掉下来。

有的品牌搞升降尾翼,风噪反而大了,用户一投诉就砸锅。

小鹏这次筹备,传出专门召开内部方案讨论会,说明它是认真的。

但作为车主,我更关心维护和耐用性。

装起来容易,坏了咋办?

你要是过没两年就开裂、卡死,那才是反人类设计。

04

说到底,车企愿意听用户反馈,肯定是好事。

但尾翼这种“75%呼声”的功能,厂家和工程师压力也不小。

有时候群众力量是真大。

我估计小鹏这波也是被‘背刺’了,原以为大家都能接受无尾翼。

没想到大家一口同声只要有。

厂家也终于明白,‘好看不如好使’,’共创’不是嘴上说说。

现在选新车就看有没有这些实用细节,不再被表面忽悠。

小鹏P7能不能借这次尾翼风潮,真把产品做到让人愿意掏钱,还是那句话,看细节能不能落地。

毕竟,车是拿来用的,加多少功能,不如做得让人省心。

我也踩过不少坑,有过奇葩设计,最后都没坚持下来。

这次尾翼刷屏,有点像‘用脚投票’。

多满足点用户实际需求,厂家的未来也许能稳一点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