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均价近40万 销量对比引思考
这评论真是给我看乐了。有人说鸿蒙智行旗下多个品牌加起来,销量还不如零跑一个。这让我想到——拿均价直奔40万的品牌,和均价不到15万的品牌比销量,就像让爱马仕和帆布袋比谁卖得多。
真正让传统豪华车企辗转难眠的,从来不是销量数字。而是那个接近40万的成交均价。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在高端新能源战场,中国品牌已经站稳了。消费者愿意用真金白银投票。这不是偶然。是品牌价值被认可的信号。
有人感叹。要是鸿蒙智行愿意降价冲量,销量冠军早该换人了。
但恰恰相反。守住价格,就是守住品牌价值。不被拖入“以价换量”的泥潭,这叫战略定力。一个新品牌,最难的是把价格打上去还能站稳。鸿蒙智行这步棋,走得很稳。
所以别老盯着销量看了。得看价格。
一个是靠数量铺市场。一个是在高端市场立住了脚跟。
这压根不是一回事。
看看10月的数据。零跑交付70289台,鸿蒙智行68216台。数字接近。但成交均价差了25万。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
零跑覆盖10-20万区间。产品矩阵齐全。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规模制胜的典范。
鸿蒙智行在40万级别创下交付新高。问界、智界、享界……每个品牌都在高端市场插上了旗帜。
销量是生存的证明,均价是品牌的尊严。
两个都重要。但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
尚界H5的案例更说明问题。首月823辆的销量。不是产品不好。是战场选错了。20万级纯电市场,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选择了800V平台。400V就像拿着木剑上现代战场。
华为的渠道能把人带到展厅。但决定购买的,永远是产品力本身。
当消费者打开配置表。发现充电慢20分钟。加速慢2秒。转身离开是必然选择。
电动车市场没有情怀缓冲带。
技术迭代以季度为单位。错过一个技术窗口,就可能错过整个市场。
所以。回到最初的对比。
鸿蒙智行和零跑。一个在向上突破价格天花板。一个在扩大市场规模。
都是中国汽车的骄傲。都在各自的赛道奔跑。
没必要非要比个高下。
市场足够大。容得下不同的成功。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品牌正在重新定义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
从10万到40万。从规模到品牌。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