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成都上市,五全实力硬刚城野远方
8月17号那天,成都热得像锅贴摊儿一样。猛士M817的发布会选在这天开,说是“一起撒野”,其实现场不少人还真有点躁动。我蹭了个位置,边上坐着的是老赵——修车二十年了,专门研究底盘和电路。他一边喝着瓶装凉茶,一边跟我嘀咕:“这车牛逼在哪?别又是吹出来的。”
猛士M817分Pro和Max两款,一个31.99万起,一个34.99万。销售小李顺嘴一提,现在下订还有八重权益,总价值七万多,但具体啥能用到,还得看个人命。
说实话,这车打出的“五全实力”挺唬人的:什么全感豪华、全栈华为、全域通达、全维安全,还有个“拓展”。不过真要细抠起来,其实每项都有点门道。
比如早晨出门,我试过那星闪数字钥匙,只要靠近半米就能解锁,无感操作。电动踏板缓缓伸出来,有种仪式感——但群里有人吐槽冬天结冰时踏板卡住过一次,要不是踢了一脚还进不去。鸿蒙座舱系统据说手机和车机无缝衔接,我自己没用安卓机,不过隔壁王姐喜欢把娃的视频直接投屏到中控上,说比以前家里的老SUV方便多了。
四音区语音控制也挺新鲜,但实际体验嘛……有时候四川普通话识别不太准,“空调调低点”喊三遍才成功一次,小李说后续升级应该能改善。
堵车的时候,那套乾崑智驾ADS 4系统确实帮忙不少,可以自动从家停到单位停车位。不过维修师傅张哥提醒我一句:“自动泊车最好还是盯着点,有回地库柱子太细,它差点撞上。”他讲完大家都笑,说再智能也怕遇见“鬼探头”。
午休功能倒是真的香,把前排座椅放平连后排一起就是1.7米大床,公司里好几个同事都抢着试过,还拍照发群炫耀。但Nappa皮座椅按摩那个力度,不如按摩店师傅手劲儿,不过胜在随叫随按,不挑时间地点。
晚上回家路窄巷深,那双向20°后轮转向技术派上用场。我第一次掉头只用了5米多一点,比之前开的小轿车还灵活。邻居老杨见我倒库轻松,还以为换了台“小型货拉拉”。氛围灯配丹拿18扬声器,这配置算高端,但有人嫌颜色太花哨,看久了晃眼睛——这个可以关掉,就是默认亮度有时候莫名其妙变暗变亮,也许是软件bug吧?
暴雨积水的时候,我亲身试过涉水深度900mm。有次下班碰见暴雨,大伙都愁怎么过去,我心一横直接冲过去,结果顺利通过。这事传到微信群里,被夸成“摆渡人”,不过后来查了一下轮毂进水容易生锈,所以回来赶紧洗干净晾干。不然售后师傅肯定要念叨:“越野归越野,该养护还是得养护。”
周末带娃去郊外露营,全家行李堆满828L大后备厢,再加滑雪板冲浪板都塞进去也没问题。据说最大可扩展2112L,不过实际操作时空间利用率受限于造型,不像面包箱那么规整。露营那会儿,用6kW对外放电烧烤煮咖啡毫无压力。但群友阿明提醒:长时间高功率输出记得留意电池温度,他去年秋天玩户外设备时保险丝烧断了一根,好在备用件带够,否则当天只能吃冷食。
-6℃~50℃智能冰箱很讨喜,夏天汽水冻得刚刚好,可惜制冷声音略响,小朋友睡觉容易被吵醒。这种细节问题官方宣传一般不会提,但用起来总归要习惯一下吧。有意思的是,把第二排放倒连地毯铺平,就是2.1米的大床,两口子加孩子并排躺下透过天窗看星星,很适合拍朋友圈照片(当然晒图前记得收拾杂物)。
草原戈壁无人区那些极限环境,是猛士M817最擅长的舞台。据曹东杰介绍,这套极猛动力采用纵置11模PHEV架构,可根据不同路况切换模式;505kW功率+848N·m扭矩百公里加速5秒出头(听技师讲数据偶尔浮动),45°坡轻松爬,上次新疆自驾韩老师分享经验:搓板路连续颠簸CDC减振器表现稳定,每秒500次动态阻尼调整确实有效果。但他说泥泞模式切换速度稍慢,需要提前预判,否则可能陷坑里出不来。“三轮打滑还能靠单轮脱困”,这是E锁厉害之处,不过遇见沙漠软土建议降低胎压再走,否则费劲气力徒增风险。
夜视红外系统120米内识别车辆行人动物,在浓雾风沙天气尤其管用。我去年冬季夜间跑山道就靠它提前发现羊群,否则估计刹不住。同样,全场景主动安全带+1700mm超长气帘这些配置,用起来安心很多。不过邻居刘叔觉得气帘展开速度偏慢,他曾经模拟事故测验,希望厂家以后优化触发逻辑吧。
宁德时代专属越野电池10层结构防护,对抗磕碰蛮靠谱;战甲笼式结构1920mm纵梁,还有12.48米热成型钢占比83%,这些参数听起来玄乎,其实就是让你翻沟坎心里更踏实。一位资深维修技师悄悄告诉我,高强度钢虽好但修复成本高,如果真撞坏可不是几百块能搞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另外顶压安全设计也是业内公认靠谱方案,据圈内流传,有辆样品曾遭遇侧翻仍保持乘员舱完整,只是玻璃碎裂影响视线罢了。(此段信源来自汽车行业交流群)
改装接口超过20个,包括拖拽、照明等各种玩法,自由发挥空间大。有些玩家已经开始尝试外挂副油箱或额外储物盒,据说兼容性不错,就是安装过程需要专业指导,新手最好不要瞎鼓捣,以免损坏原厂线路引发故障警告灯乱跳。(维修圈八卦)
俞敏洪分享穿越内蒙古经历时,说灵魂彻底释放云云,其实更多是在强调可靠性。他直言未来选越野只认这款,也算给足面子。而韩老师新疆极限征途故事则偏重性能表现,各类复杂路况下来评价都是皮实耐造,“关键时候绝不掉链子”。
实验室千万次模拟,加零下40°C漠河、高温吐鲁番等环境反复折腾,据内部消息称标准达到常规车型1.5倍以上。所以即便买来当主力通勤或者偶尔撒欢,都不用担心小毛病频繁出现。当然保养周期依旧不能偷懒,每隔半年检查底盘螺丝紧固情况已成老司机共识——毕竟铁汉柔情也是需要呵护的嘛!
认证方面,中汽中心TOP Safety、中国汽研Super Crash、“高原动力之星”、混动总成S级可靠性,以及六维新能源电池安全认证这一串名头背后的含金量,在行业圈讨论颇多。一位做检测的小哥私聊透露,“这种认证流程麻烦死啦,比考驾照还磨人!”但最终结果证明厂家确实名副其实,没有偷工减料现象。(信源散落于汽车论坛与检测站闲聊)
最后补充一句,从城里的早晚通勤,到周末郊游,再往远方走荒无人区,如今国产豪华智能越野SUV真的敢拼敢闯。而且你想怎么折腾它,都留好了接口,就看有没有胆量、有多少预算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