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芯片战引反噬,欧盟竟要求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换市场”才能赴欧建厂?

哥几个,最近这国际大戏是越来越好看了,简直比电视剧还上头。前脚荷兰刚给咱们的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上了一课,想玩一把“资产冻结”,后脚欧盟那边就传出个更离谱的消息,听着都让人觉得新鲜。

有风声说,那帮欧洲老铁们正合计着一个“大招”,以后咱们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想去他们那疙瘩建厂?行啊,把你的核心技术,什么电池管理、智能驾驶的看家本领,先交出来“共享”一下。美其名曰“保障欧洲供应链安全”。我一听就乐了,这不就是上学时候,学霸旁边那个抄作业还嫌你字丑的哥们儿吗?赤裸裸的“技术换市场”2.0版本,吃相属实有点难看。

要知道,汽车这玩意儿可是欧洲人发明的,一百多年了,奔驰宝马大众,哪个名字拎出来不是响当当的。他们拿着技术的话语权,在全球市场横着走,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反过来眼馋别人的技术了?这世界变化快,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这股子急劲儿,不是凭空来的。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回倒一倒,看看那场由荷兰点燃的导火索。荷兰政府突然翻出一本1952年的冷战老黄历——《商品供应法》,大笔一挥,就给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在全球三十多个子公司来了个“速冻”,理由是“供应链有风险”。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啊,前一天美国刚升级了制裁,荷兰这波跟风操作,说是巧合都没人信。

荷兰芯片战引反噬,欧盟竟要求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换市场”才能赴欧建厂?-有驾

荷兰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以为能卡住脖子,结果没想到,我们这边反应快得像道闪电。不到48小时,商务部直接给安世在东莞的工厂下了出口管制令。这一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要知道,安世是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隐形大佬,它家的芯片不是最顶尖的5nm、3nm,但却是汽车里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雨刷、车窗、电源管理,缺了它车都动不了。东莞那个工厂,更是承担了全球七成的产能和四成的封测任务。

这一断供,欧洲那边的车企立马就坐不住了。大众、宝马的生产线跟得了流感似的,眼瞅着就要停摆。大众汽车公开哀嚎,说芯片库存顶多撑三周。16家欧美车企急得联名上书,给荷兰经济部写“小作文”,言语里那意思就是:再不恢复供货,你们家的郁金香和农产品就别想卖了!

芯片危机还没解决,欧盟这帮“聪明人”又把主意打到我们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汽车上。这操作背后的逻辑,其实特简单,就是一百多年“技术霸主”当习惯了,突然发现赛道换了,自己成追赶者了,心态崩了。2023年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了全球六成,出口量蹭蹭往上涨,尤其是在欧洲市场,那份额涨得跟坐了火箭似的。反观欧洲自家的牌子,大众的ID系列卖得连特斯拉的零头都不到,奔驰宝马的新能源车在咱们的比亚迪、蔚来面前,属实有点不够看。

当惯了老师,突然要当学生,这脸往哪儿搁?于是,不想着怎么发奋图强补课,反倒动起了“抢笔记”的歪心思。这逻辑,low穿地心。

荷兰芯片战引反噬,欧盟竟要求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换市场”才能赴欧建厂?-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欧盟这帮官员在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绞尽脑汁琢磨怎么“抢技术”的时候,我们的一辆国产新能源车——阿维塔12,已经坐着科考船,登上了南极大陆。这可不是去摆拍发朋友圈,这是中国第一辆在南极进行极限环境实地测试的新能源汽车。南极那是什么地方?零下五六十度的低温,对电池的衰减、热管理系统来说,就是终极“地狱模式”的考验。

这辆车上搭载的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在这种鬼天气下能不能顶住,它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冰天雪地里会不会“犯傻”,所有数据都将被一一记录。这事儿还是中汽中心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手搞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新能源车在极端环境下的运行数据。最关键的是什么?人家说了,这些宝贵的数据,未来会无偿向全行业公开,帮助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抗寒能力。

你看看这格局。一边是想方设法设壁垒、搞技术勒索;另一边是在世界的尽头挑战技术极限,还想着带着大家一起进步。一个像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账房先生,另一个则像是志在星辰大海的探险家。

说到底,欧盟想靠几条规则就锁住中国车企的喉咙,简直是痴人说梦。时代早就变了。我们从十多年前还需要靠合资模式引进技术,到现在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领域建立起绝对优势。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电池市场份额,比亚迪一年砸几百亿搞研发,刀片电池、DM-i混动这些技术,都是真金白银“烧”出来的。我们已经构建了从上游锂矿到下游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成本控制得死死的。

荷兰芯片战引反噬,欧盟竟要求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换市场”才能赴欧建厂?-有驾

欧洲现在想追?建个电池厂就要几十亿欧元,周期三五年起步。等他们工厂建好,我们的技术可能又迭代两三轮了。所以啊,这次欧盟的“急眼”,与其说是傲慢,不如说是深深的焦虑和无力感。他们手里那套老旧的技术霸权剧本,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舞台上,已经演不下去了。荷兰冻结安世那短短十几天,就可能把自己国家的GDP拉低0.04个百分点,阿斯麦因为我们的稀土管制愁眉苦脸。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还想在新能源领域跟中国硬刚,最后的结果,恐怕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肿自己的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