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长期停着不动,到底有多伤车?很多人觉得车子放着休息,对零件是种“保养”,没磨损还省油省钱。真要这么做,怕一开就掉大坑。其实,车不是摆设,它闲着的时候,各种隐患正悄悄冒头。电瓶偷电,轮胎变形,机油分层,橡胶老化……不是车质量差,是你没琢磨过停着的毛病。
有些人出去旅游,或工作忙没时间开车,结果一个月后车就罢工。有的甚至只有一两星期没动,发动机点不着,钥匙解锁失灵,雨刷脆得掰一下碎成两截。这些问题,修车师傅见得多——你以为天长地久地停着省事,其实欠下的账在后头等着你。
对车的“偷电”电瓶,大家都知道用着用着会没电。可车停着,电瓶也没闲着,防盗系统、时钟都在吸着电。一般一周能掉20%的电,一个月只剩半条命,等你再用车时遥控器罢工,发动机嗡嗡不响。不是新电瓶不争气,是长期不用皮实也扛不住。
再说轮胎,经常停在同一个坡上、楼下,地面老压一块区域,时间长了轮胎变“扁”。短期两星期还算凑合,可停一个月再开,高速方向盘抖,刹车距离变长,搞不好还得多花钱换新胎。这就像脚一直踩在同一个点,那地方迟早出问题。
机油,很多人以为只要没发动,就不会“烧”。其实,机油久了会沉在发动机下部,上层零件没保护,添加剂失效,甚至混进氧化物,下次启动用的就是“疲惫的奶茶”,别说润滑,反倒像砂纸磨缸,修一次分分钟上千块。
橡胶件更别提,雨刷、密封条、水管都是一类货。太阳晒、风吹,加上不动弹,时间久了就变硬、变脆。等你真要用,雨刷一划玻璃全是印子,密封条漏雨漏风,高速开起来跟吹风机似的。
人有时候迷信“养车”,其实很多保养是花冤枉钱。施什么“高级操作”,不如根据停的时间选对办法。停一两周,发发动机,每周怠速十五分钟,让发电机给电瓶充充电;轮胎动一动,挪半米换个姿势受力,或者原地打打方向盘。油液只需要看看,不至于马上换。
要是停一到三个月,就得多做几步。最稳的是把电瓶负极线拔了,断掉“偷电”源头。担心后面不会接,备个应急电源。轮胎打足气,胎压比标准多10%再垫块木板,减少变形风险。油箱别空着,加满了减少水汽和氧化,甚至可以买一瓶燃油稳定剂。
长期停,一旦超过三个月,得让车彻底“休眠”。电瓶最好拆下来,每月用充电器充一充,别光拔线,还得让它“吃饭”。轮胎怎么办?最省心是用千斤顶顶起来,让四个轮胎都悬空,离地面远了才放心。机油和刹车油,停之前换新,别指望三个月后还能用;刹车油吸潮气,久了刹车不灵,出了问题可不是小钱。
说到停放环境,有一点特别重要:地下车库优先选。既防太阳又防雨,还能避免鸟粪、落叶、树枝。鸟粪带腐蚀性,晒久了上面就是一个小坑,抛光打蜡也难救治。没车库,至少买个透气车衣,普通塑料布别用,车身毛病全招来。千万别停大树底下,树枝、胶水一掉毁车漆,修起来更头疼。
小动物也是个麻烦。田鼠、蟑螂边边角角能下脚都不放过。防范方法老实用:发动机舱放樟脑丸,气味驱赶小动物,排气管塞一团钢丝球,堵住“钻洞”的可能。偶尔掀开引擎盖,一看有树枝纸屑赶紧清理,那都是“建房子的砖石”。
等你长时间不用车,第一次启动,也不能急冲冲地去暴力试驾。应该先绕车一圈,查查外观有没有新伤,再打开引擎盖查机油、刹车油、冷却液缺不缺,胎压也要用仪表测,真少了别硬开。启动时先把钥匙拧到通电档,等半分钟再点火,让机油先润滑零件。点着后别马上猛踩油门,怠速热一会儿身,让机油和各部件都“醒醒”。检查空调、灯、雨刷能不能用;刚开始跑,速度慢点,前两公里多观察,别一下就狂奔。
养车也别全靠店里。拔电瓶线、查油液、轮胎充气这些都是小活,自己做最省钱。每月开两三次短途,比一直搁着好。车险也能省,不经常开时和保险公司说明,有低里程折扣或“休眠保险”,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
其实,车长期停放不是啥高深学问,只要搞清会坏哪些地方,按方法来做,毛病少、费用低。别信什么玄乎的保养秘籍,车就是“用出来的”,不是“供娘娘”。保养好、动一动,开着顺心省心,想赚钱不如先省钱。
车放着并不是万能法,搁久了毛病多。最靠谱的做法还是让它偶尔上路,毕竟机器也讲个“天天见”,久了不见,麻烦事不请自来。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