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曲线向下弯,宝马奔驰为何 “卖不动” 成新难题?

销量曲线向下弯宝马奔驰为何 “卖不动” 成新难题?

电动化转型太慢,跟不上市场节奏。这些德系车企在电动车领域要么战略摇摆,要么行动迟缓。有的过度依赖油车平台改电动车,导致续航、空间这些关键指标不如中国品牌;有的新平台开发要花三四年,比中国车企慢一倍还多。2025 年前三季度,它们的新能源渗透率还不到 15%,远低于中国品牌 35% 的平均水平,在 30 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场里,前四名全是中国车,压根没它们的位置。燃油车这边也撑不住,以前卖三四十万的主力车型,现在降价十万都难卖,月销量都跌破万辆了。

智能化差距太大,用户体验跟不上。现在买车的人特别看重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但德系豪车在这方面差得有点远。它们的辅助驾驶要么依赖高精地图,能用的地方很少,要么接管频率是中国品牌的三倍以上。更让人吐槽的是,连后轮转向这种功能还要每年收费几千块。车机系统更是卡顿、应用少,2025 年智能座舱满意度前十里根本找不到它们的影子。反观中国车,早就实现语音交互、跨设备连接,还能不断升级,科技体验差了一代人。

价格套路太多,性价比越来越低。表面看它们在大幅降价,有的车型终端优惠超十万,甚至二十多万就能买到以前的高端车。但仔细一看全是套路,降价的车型要么减配严重,真皮座椅换成仿皮,后排空调都给取消了,想要基础配置还得花钱选装。而且 4S 店不靠卖车赚钱,拼命推销贷款,各种 GPS 费、出库费加起来又是一万多,后续保养更是贵得离谱,换个大灯就要三万多,一次大保养得花两万,算下来比买中国车贵多了。

消费观念变了,品牌光环不好使了。现在年轻人买车不迷信 “百年品牌” 了,63% 的年轻用户觉得智能化配置比品牌 LOGO 更重要,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还把这些德系车当首选。他们更看重科技体验、个性化服务和社交属性,中国品牌靠社群运营、精准定位已经抓住了年轻人的心。而且政府政策也偏向新能源,燃油车补贴少,还面临 “国七” 标准的压力,买德系燃油车既没政策红利,又不符合年轻人口味,自然卖不动。

供应链僵化,响应速度太慢。这些德系车企太依赖进口零部件,不光关税涨了导致车价飙升,本土工厂还老因为芯片短缺减产,单车成本平白增加几千美元。本土化做得也差,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 60%,比中国车 95% 的国产化率差太多。更要命的是决策效率低,新车从想法到量产要三四 years,中国车企一年多就能搞定。充电网络也跟不上,它们的超充站数量还不到中国品牌的五分之一,技术上也落后,中国车早就实现充电五分钟跑两百公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