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

逛商场路过特斯拉,现在感觉就像路过一家过气网红店,曾经排队的神话,如今门可罗雀。这不叫衰落,这叫祛魅,一种大型的赛博包浆脱落现场。以前大家围着看,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现在扫一眼就走,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想笑。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一个朋友,钱阳,三十好几的中年人,之前是坚定的特门信徒,Model 3开得飞起,朋友圈全是充电桩和远方。去年,这哥们儿不声不响就把车卖了,换了台小米SU7。我问他为啥叛教,他说了一句让我沉默至今的话:“下班累得像条死狗,我连抬手开车门的劲儿都没,现在我跟小米车里的‘小爱’吼一嗓子,家里的空调就提前开了。这个,特斯拉给不了我。”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你跟我谈星辰大海,谈第一性原理,谈人类的未来?滚。我只想在我瘫进家门的那一刻,屋里是凉快的。特斯拉输给的不是小米,是输给了人类最原始、最神圣的懒惰。马斯克还在算火箭轨道,雷军已经把你的空调遥控器做进车里了,这不叫降维打击,这叫降智打击,专打你这种自以为聪明的。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所以你看,特斯拉现在卖不动了,这是果,不是因。数据冰冷无情,五月份国内销量不到四万,市场份额从巅峰11%掉到4%,裤衩都快没了。对面呢?比亚迪纯电加插混,一个人占了三成,基本就是不当人了,把桌子掀了,然后用桌子腿把其他厨子都给打了。更魔幻的是小米,一个刚入行一年的“练习生”,机你太美地拿走了3%的份额。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这不符合宇宙规律。

销售的压力更是大到可以直接拿去做压缩毛巾了,泡水里能膨胀成一栋楼那么大。以前一周卖四辆就能笑嘻嘻,现在要求一天至少卖一辆,工作时长从10小时拉到12小时,我怀疑他们下一步就要开始修仙了,直接辟谷上班。讲真,我有时候路过商场,看那些销售,感觉他们比健身房教练还努力,但眼神里的光都快没了。今天晚上吃什么?这可能是他们脑子里唯一快乐的事情。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特斯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它还在用“我是你爹”的思路做产品。它觉得科技先锋就该是极简,就该是教育用户。但国产车企直接不装了,摊牌了,它们的核心思路是“我是你孙子”。用户想要啥?冰箱彩电大沙发?加大加大加大。车载KTV?安排。能打游戏追剧的大屏?必须的。甚至还有自拍摄像头,这是什么鬼才想出来的?但它就是有。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在特斯拉看来可能都是异端,都是不务正业。但对不起,消费者就吃这一套。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更要命的是技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搞出了5分钟充满电的玩意儿,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从修仙小说里直接把“回气丹”给掏出来了啊。你这边还在打坐恢复,人家嗑个药直接蓝条回满了。就问你怕不怕?

特斯拉中国区的员工其实不傻,早几年就跟总部说,大哥,咱能接点地气不?咱能让车和手机无缝连接不?总部回复典中典:“这不是优先事项。”几年了!几年了!用户喊破喉楼想要的功能,总部跟聋了一样!这哪是傲慢,这简直是脑干缺失!直到2023年才扭扭捏捏加了几个芒果TV,大哥,我们这边短视频都快迭代八百个版本了。

现在想补救,说要搞新款Model Y,还想减配降价。坏了菜了,这个思路更离谱。你减配,价格能干得过海狮07吗?人家卖2万多美元,你起步价3万多美元,你减配是准备把轮子减掉一个吗?如果减配还不降价,那不叫卖车,那叫一种行为艺术,主题是《论一个品牌的自我修养与当场去世》。

车卖不动,马斯克就把宝押在了FSD上,觉得这是他的“雷电法王”,一招就能清场。毕竟这玩意儿在美国已经能跑了,是他的终极王炸。他屁颠屁颠飞到北京,以为刷个脸就能搞定,初步许可也拿到了。当时那个意气风发,感觉马上就要在中国开启“任意门”模式了。

结果呢?直接卡壳了。咱们这边规定很明确:数据不能出境,系统得用本地数据练,还得证明你适应中国路况。特斯拉想了个骚操作,把视频里的敏感信息打码再传回去,结果数据量大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直接被拒。又想在本地训练,结果发现练功需要的最顶级芯片,美国那边不让出口。这九个月的谈判,就是一场大型的“鸡同鸭讲”,最后陷入僵局。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马斯克想用FSD这招“闪电战”来清场,结果发现这边服务器不让接网线,还物理拔电。好家伙,直接给你一个“系统性沉默”。同行看了也得傻。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挺形象的。

最骚的是,你这边还在跟监管部门扯皮,国产车企直接开了个本地私服。小鹏的XNGP,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功能上都号称跟FSD差不多,甚至在很多中国特色的“道诡异仙”路况里,表现比FSD的水土不服好得多。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的算法再牛逼,算得过人心吗?百度和小马智行甚至都开始搞无人出租车商业化运营了,你特斯拉的无人出租车还在美国奥斯汀玩过家家。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这就是典型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起了个五更,结果发现别人凌晨三点就已经在终点线蹦迪了。

回过头看,特斯拉当年进中国,那是座上宾,政府给地给政策,就是想让它当一条“鲶鱼”,搅动一下死气沉沉的本土市场。结果谁也没想到,这条鲶鱼的饲料太好了,本土的那些小鱼苗,吃了鲶鱼的饲料,自己变异了。它们不光长成了大鱼,还进化成了哥斯拉,现在反过来要把鲶鱼给生吞了。

这就是“鲶鱼效应”的反转,一种中国特色的养蛊。本来是想刺激本土蛊虫互相厮杀,最后练出个蛊王。结果蛊王练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把请来当教官的“外来物种”给干掉了。小米学的“一体化压铸”,蔚小理学的直营模式,都是从特斯拉这本“武功秘籍”里偷师的。马斯克以为自己是来传道的,没想到是来送人头的。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所以你看,特斯拉的困境,归根结底,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市场问题,甚至不是本土化问题。它就是一个玄学问题——当一个神话不再性感,它就什么都不是了。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诚不我欺。它未来想靠的储能和机器人业务,也面临着一模一样的局面。你的Megapack电池牛逼,但宁德时代这些本土巨头已经开始往里冲了。你的“擎天柱”机器人看着科幻,但核心零件一多半是中国供应商,而且国内的宇树科技们已经开始整活了。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说到底,大家买的还是个牌子,一种“我是谁”的投射。但当国产车的体验好到可以让你忽略品牌光环的时候,这种投射就显得有点可笑了。当然,特斯拉的信徒们依然会买,因为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信仰门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问题是,大多数人,不信教。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特斯拉的中国困局:请来的鲶鱼,养成了哥斯拉-有驾

特斯拉的今天,就是所有外资企业的明天。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存在永远的老师,只存在不断被超越的“前浪”。你今天还是搅动市场的“鲶鱼”,明天就可能被风干,做成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要想活下去,就得拿出点诚意,放下身段,把自己也变成一条更凶猛的哥斯拉。不然,就只能被拍死在沙滩上。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