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联手小鹏,燃油车智能化升级,这次能翻盘吗?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儿,聊起来特别有意思,也让很多人觉得挺感慨的。

这事儿就是,咱们印象里一直特别牛,在中国卖了几十年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德国大众,现在要反过来,向咱们中国自己的一个年轻汽车品牌——小鹏汽车,来学习怎么让汽车变得更“聪明”。

而且最关键的是,大众不光想在它的电动车上用小鹏的技术,还要把它装到咱们最熟悉的那些烧油的,比如帕萨特、途观这些车上面去。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就议论开了,这不就等于以前的老师,现在要回来找学生补课了吗?

大众联手小鹏,燃油车智能化升级,这次能翻盘吗?-有驾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众这么做,真的能行吗?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倒一倒,看看这几年汽车市场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想当年,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肯定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

谁家的发动机耐用,谁家的变速箱平顺,谁家的底盘扎实,谁的车就好卖。

在那个时代,大众汽车凭借它严谨的德国技术和制造工艺,在中国市场上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树立了一个“皮实耐用”的好口碑,成了无数家庭的第一选择。

可是,时代真的变了。

现在咱们走进任何一家汽车店,尤其是中国品牌的店里,销售跟你聊的,早就不是以前那老一套了。

他们会给你演示那个超大的中控屏幕有多流畅,会让你体验语音控制有多方便,比如你说“我有点冷”,车子就会自动调高空调温度;你说“打开天窗”,天窗就听话地打开了。

还有越来越厉害的智能辅助驾驶,在高速上能帮你自动跟车、保持车道,大大减轻了开车的疲劳。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一个会思考、能交流的智能伙伴,而不单单是一个把你从A点送到B点的铁疙瘩。

在这场智能化的大变革里,说句实话,以大众为代表的很多传统合资车企,确实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他们可能还在琢磨怎么把发动机的油耗再降低一点,怎么把底盘调校得更舒服一些,而咱们的中国车企,尤其是像小鹏、蔚来、理想这些新品牌,已经把赛道换了,开始在“智商”上大做文章。

大众联手小鹏,燃油车智能化升级,这次能翻盘吗?-有驾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很多人去看大众的新车,会觉得车子开起来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很稳重,但一坐进驾驶室,跟那个车机系统互动一下,就感觉像是回到了好几年前,反应慢、功能少、语音识别也不够灵光。

大众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很严重,他们自己的软件团队花了很多钱和时间,但搞出来的东西始终不尽如人意,在中国这个对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上,明显感到了力不从心。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自己从头追赶,可能等研发出来了,市场早就被别人抢光了。

于是,大众做出了一个非常果断,也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既然自己搞不定,那就找这个领域最厉害的合作伙伴来帮忙。

这个合作伙伴,就是小鹏汽车。

双方的合作,是从2023年7月正式开始的。

当时,大众集团直接拿出了7亿美元,相当于差不多50亿人民币,买下了小鹏汽车将近5%的股份。

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新闻。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小鹏汽车,因为市场竞争激烈,销量正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

大众在这个时候出手,既是对小鹏未来发展的看好,也是一种“雪中送炭”,更是向外界表明了自己变革的决心。

一开始,双方宣布的是要一起开发专门给中国市场用的纯电动汽车。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进入到2024年,双方的合作就像按了快进键。

大众联手小鹏,燃油车智能化升级,这次能翻盘吗?-有驾

先是在2月份,签了正式的技术合作协议,不光要一起研发,连零部件采购都要一起,目的就是为了把成本降下来,把新车推出的速度提上去。

紧接着4月份,合作又进了一步,这次瞄准的是最核心的东西——电子电气架构。

这个“电子电气架构”听起来很专业,但用大白话讲,它就是一辆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神经网络系统”。

以前的汽车,车上的各种电子功能,比如车窗、音响、空调,都是各管各的,像一个个独立的小部门,互相沟通不便。

而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就是把所有这些功能都统一交给一个强大的中央处理器来控制,就像给汽车装上了一个真正的“中央大脑”。

只有有了这个基础,那些流畅的车机体验、高级的智能驾驶才有可能实现。

而这,恰恰是小鹏最擅长的看家本领。

所以,大众和小鹏的这个合作,实际上就是大众花钱,请小鹏这位“高材生”来帮自己补上智能化这一课。

本来大家以为,这套先进的“大脑”只会用在大众未来的电动车上,毕竟这是新能源车的标配。

但就在今年8月15号,一个更重磅的消息来了:大众宣布,这套和小鹏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不光要用在纯电动车上,还要全面应用到大众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上。

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一步妙棋,充分体现了大众作为老牌巨头的精明之处。

大众非常清楚,虽然电动车是未来,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燃油车市场依然非常庞大,这仍然是他们的利润根基。

他们不想放弃这个市场,但又苦于燃油车在智能化上普遍落后于电动车。

大众联手小鹏,燃油车智能化升级,这次能翻盘吗?-有驾

现在好了,把小鹏的“智能大脑”直接移植到燃油车上,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情景:一辆新款的帕萨特或者途观,它依然有着德系车那种扎实的行驶质感和优秀的机械素质,但同时,它又有了一个像小鹏一样聪明伶俐的车机系统,语音对话、导航娱乐、驾驶辅助都达到了顶尖水平。

这样的车,对于那些既信赖大众品牌,又羡慕新势力智能化体验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这等于是在燃油车这个传统领域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智能燃油车”赛道,而大众凭借这次合作,很可能一下子就站到了领先的位置。

那么,对于小鹏汽车来说,这笔买卖划算吗?

答案是,太划算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用技术换市场”了。

首先,这是对小鹏技术实力的一次最高级别的认可。

能让大众这样的全球汽车巨头心甘情愿地付费使用你的核心技术,这比做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一下子就把小鹏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这也为小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

除了卖车,未来通过技术授权,小鹏可以获得持续、稳定的高利润收入,这对于还在为盈利而努力的新势力车企来说,无疑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更长远地看,通过和大众的深度捆绑,小鹏未来走向世界的道路也变得更加平坦。

借助大众在全球,特别是在欧洲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小鹏的汽车和技术“借船出海”,要比自己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所以总的来看,大众和小鹏的这次深度合作,是一次真正的强强联合,各取所需。

大众得到了它急需的“智能化大脑”,来稳固和提升它在中国这个最重要市场的竞争力,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

而小鹏则通过技术输出,获得了资金、声誉和通向全球市场的宝贵机会。

这件事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今非昔比,我们不再只是学习者和追随者,在智能化的新赛道上,我们已经有能力成为技术的输出者和引领者,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