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说要造一堆机器人,今年却不造了。
手没搞好,电池不顶用,电机还爱发烧。
那双手,想跟人一样灵活,结果手指头没感觉,抓个东西都费劲。工厂里堆着一堆没手的壳子,看着就闹心。
就算哪天手弄好了,身子也不争气。搬重东西关节烫得不行,动两下就得歇。
更扯的是,电瓶太小,撑不到俩钟头就没电。这哪能干活连值班都轮不上。
材料还得靠中国,稀土卡脖子,手续一大堆,拿货慢得像等信件。
整个机器人有一万个零件,大多数都没现成供应链,天天催货能把你逼疯。
人也留不住。搞AI的大佬跑了,去Meta了。管项目的头也早走了,后来一直没人坐镇。
一个靠天才撑起来的项目,天才一走,气就散了一半。
这边凉了,那边却热闹起来。美国一家叫Figure的公司,甩出新款机器人Figure03。
他们不玩精密加工那一套了,改用模具压,一个零件二十秒搞定。以前做一周,现在喝杯茶工夫就出来了。
自己盖了个厂,叫BotQ,一年能产一万两千台。
中国这边更狠,价格直接砍到地板上。
以前机器人动不动几百万,现在便宜得像买辆车。有个叫宇树科技的,R1型号卖三万九千九。
还有公司死磕关节模组,拼命压成本。机器人不再是实验室摆设,真能拿出去卖了。
应用场景也多了。不用非得学人走路搬箱子。
优必选那个WalkerS2,三分钟换完电池接着干,物流仓库里一天二十四小时转都不带停的。
三百多家公司在搞人形机器人,一半以上在中国。
大家不再挤一条道,有的盯工厂,有的做服务,有的进养老院,有的上特种岗位。
路子野了,活法就多了。
国家也在悄悄铺规矩。十五项标准在起草,安全、数据这些事开始有人管。
没这些条条框框,以后乱成一锅粥。现在打地基,以后才不会塌。
,非得让机器人长两条腿吗?
走是走得挺帅,可能耗高,平衡差,续航短,毛病一堆。为了像人,烧钱烧到冒烟。
有人想通了,要啥腿把好胳膊装轮子上不就行了?
轮子跑得稳,电省得多,在固定地方干活反而更靠谱。
马斯克还在赌。他带着演员在电影首映上秀机器人,薪酬方案里还写着十年交一百万台。
他把重心又挪回机器人,说明这盘棋他不想认输。
这次停一停,可能是喘口气,重新算账。
将来很可能是两条路。
一边是特斯拉这种,死磕双足,拼到底,哪怕烧钱也要做出“真人味”的机器。
另一边是大多数人,图实用,讲成本,轮子也好,多足也罢,能干活就行。
这次停产不是世界末日。
它打碎了一个神话——别再指望一个超级英雄拯救全场。
行业终于从追梦模式,切换到干活模式。
我觉得吧,机器人能不能翻身,不在它走路漂不漂亮。
而在它能不能便宜又好使,修灯泡、搬箱子、送药递水,一件小事做到位,比啥都强。
梦想要飞,脚得踩地。
不然,再大的名字,也会摔得响。
全部评论 (0)